騰訊老員工操盤上億日活,匯總2萬字教你搭建私域流量會員體系(2)

不同平臺根據自己產品的特性,對于會員的定義以及進入門檻也不同。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員的分類也不同。基本可以分為這七類會員體系。不同的產品在不同的產品階段,又可以任意組合不同角度的會員類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會員體系。例如京東的會員體系是多元會員,包含京東會員和京東Plus會員,而京東會員屬于免費會員和等級會員,京東Plus會員屬于付費會員和無差別會員。華秉鏈客營銷中對其中一些常用類型的會員體系也有支持。
有單一層級和多級層級的積分&層級體系,國外服裝品牌“北面(North Face)”,它的積分系統叫做“VIPeak”。即是單一層級會員體系。星巴克、美妝品牌e.l.f等很多零售業的會員用的是多級層級會員體系,積分&層級體系的關鍵是等級設置以及和等級相對應的特權和激勵手段。簡而言之就是,每消費X元得到Y積分,花的越多,積分越高。不同時間、不同渠道可能會有獎勵積分,這些積分可以用在未來的消費當中例如店慶期間店內消費5倍積分,黑五/雙11期間,電商消費10倍積分等。當然我們也可以按照是否有成長體系來看,分為等級會員和無差別會員。等級會員:根據一定的條件劃分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的會員享受不同的權益,例QQ會員根據成長值劃分等級;無差別會員:所有會員的權益都一樣,沒有進一步的區分,例如脈脈的職場商務版會員享受同樣權益。
鏈客盈銷在這種類型的會員體系上也有支持,即等級折扣體系。它的特點是:消費1元獲得1個等級積分,或者充值可以享受對應金額的積分,不同積分代表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區間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和身份。這樣的好處是刺激用戶持續在你的門店消費,增強用戶的消費頻次和粘性,尤其是等級越高的時候,她如果停止或者離開了就會覺得虧,所以前期的升級策略需要設計好。此種方式適合范圍比較廣:適合消費頻次一般的行業,例如鮮花,零售,輕餐飲等。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類型的會員體系是付費訂閱體系,我們常見的是服務類和商品類的付費訂閱體系。最經典的付費會員案例是亞馬遜,京東plus也是;付費體系的另一種邏輯是“訂閱箱(Subscription Box)”型,也就是產品/商品這類實體物品的訂閱。比如現在很流行的訂花產品也是這樣的會員體系設計。中國互聯網鮮花B2C網絡零售品牌’花點時間’,通過“預購+周期購”的每周一花(99元/月起,每月4束)模式。按照是否需要付費來看,分為免費會員和付費會員。免費會員:不需要付費,達到預置規則就成為其會員,例如支付寶會員;付費會員:需要付費,才能成為其會員,例如網易考拉黑卡會員,需要付費才能享受會員特權。
數字化運營平臺鏈客盈銷在這種類型的會員體系上也有支持,分別是充值折扣體系和會員價體系。
折扣可以是會員體系的一個組成,但不是必須有。慈善體系的邏輯在于,你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吸引消費者,進而建立了更牢固的關系。比較常見的方式在于,企業拿收入的一個百分比做慈善,例如將這筆錢捐給慈善機構、疾病研究機構、動物保護組織等。這種會員體系會對企業的社會形象設定很有幫助。例如我會因為某個品牌有某種公益性質而對此品牌更信任更愿意光顧。
共享合作體系也可以稱之為‘異業合作體系’。例如用戶在A這里買電子產品,在B這里買鞋,在C那里買零食。那么這時候需要的就是異業合作,聯合出品三方共用的會員機制,相當于消費者共享,畢竟每個企業手里都是私域流量,多家私域流量聯合運營定會受益更大。按照是否多個會員產品來看,分為單一會員和多元會員。單一會員:整個產品中只有一個會員產品,例如keep整個產品只有keep會員;多元會員:指整個產品中包含多個會員體系,相互獨立,例如知乎的鹽選會員和讀書會員。
另一種類型的會員體系是社群體系,這種會員體系這幾年也比較常見,線上產品打造社群體系的很多,例如小米的社區,一群粉絲聚在社區里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需求,而小米的產品經理可以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對應的系統更新:用戶覺得自己被重視了,小米獲得了消費者需求、滿足消費需求,雙方皆大歡喜。零售業線下品牌應用社群體系的也很多,例如美妝品牌絲芙蘭(Sephora)的會員體系Beauty Insider中也應用了社群體系。社群體系最大特點是建立了社群——和各類會員進行交流、尋找靈感,參加獨家活動等。品牌方可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進而對自己的產品設計等進行優化?,F在,一些家居場景應用此種會員體系的也很多,比如水木裝修社區的社群,首都設計行的線下展會等等。
Token型體系
此外,還存在的一種會員體系類型是token型會員體系,即區塊鏈中的TOKEN邏輯,是類似“資產證券化(ABS)”的思路,應該被稱為是一種“資產代幣化(ABT)”。
它的核心是代幣化。第一種是“商品代幣化”,例如二手電商享物說,第二種是“行為代幣化”,例如趣頭條、今日頭條極速版等。(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數字突圍》 ,程大剛 邊亞南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數字化程大剛
專家介紹:程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