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鋒:私域打法實戰總結,運營人應該如何轉型私域?(下)

在上篇【專家干貨】私域打法實戰總結,運營人應該如何轉型私域?(上)中,作者詳細闡述了私域打法戰區的劃定方式以及4種教育群轉實戰案例模型,本文作者將結合實戰案例總結功效產品以及電商零售的私域打法。
功效產品的私域運營怎么搭建團隊?從選品、策劃、形象、推廣、售前和售后這幾個關鍵環節出發,這是整個私域團隊中必須要有的角色。接下來我們一一解釋。
(一)選品組合
選品很有意思,私域的功效產品主打的就是功效,功效痛點越痛,產品就越值錢,效果也越明顯。選品會分為關系品,主打信任;體驗品,主打體驗后看到效果的,一般是99元、399元,因為用戶看到效果才愿意付費;利潤品就直接賺錢。
(二)養號
個微私域絕對逃不過養號,而且養號沒有那么難,但養得不好一定會被封。
養號流程:1-7天是初生號,15天是成長號,30天是穩定號。我們有非常詳細的養號SOP,但后面我們發現SOP沒那么重要,關鍵是要執行到位。
我們專門有個人負責養號,他每天給手機貼標簽,處理手機的型號、手機的編碼、手機注冊的手機號、套餐、卡號歸屬人、微信實名認證等信息,規劃好今天做什么事,明天要做什么事。
真把這些細節的事情做到位了,養號被封的概率就比較小了,因為都是真人養號,一機一卡一號,從來不用破解的手機,也不去登外掛軟件。目前來看這種方式是比較OK的。
(三)投放引流
引流是我們花時間和精力最多的版塊。我們根據引流質量把用戶分為精準粉、半精準粉和泛粉。你的粉絲屬性決定了轉化打法和最終的轉化效率。
1、精準粉
精準粉指的是痛點很明顯的用戶,他加你之后非常愿意跟你互動,互動率一般在30%以上,咨詢率較高,詢單、成交、客單價也比較高。
精準粉最關鍵的打法是專業度,比如你的人設是護膚老師,那你的專業度夠不夠高?你公司怎么樣?產品怎么樣?效果怎么樣?精準粉最看中的就是你的專業人設。
2、半精準粉
半精準粉一般是用表單引流過來的用戶,表單上會問你有沒有皮膚問題,是哪一類皮膚問題,多少年了,之前是什么樣的皮膚屬性等等。
3、泛粉
泛粉一般是痛點不明顯的用戶,他可能不覺得自己有皮膚問題,也不覺得需要找一個專業老師來幫他解決。這類用戶大部分是抽獎引流、紅包引流過來的。這時候就需要養粉,養1~2個月,先是朋友圈互動,讓用戶慢慢知道多了你這么一個人,這個人可以幫你解決問題,再漸漸植入護膚知識,最后篩選出有護膚問題的用戶來開單。
(四)人設打造
人設和引流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引流方式需要配備相應的人設。
比如說用戶是泛粉引流過來的,這時打護膚專家人設就很尷尬,可以打生活人設,比如上海名媛,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也不會刪他。7~15天后開始過渡到護膚人設,20%生活+80%護膚知識,慢慢讓用戶發現原來你是做護膚的,比較專業,偶爾跟你互動一下,點個贊;再后面就開始60%生活+40%案例,當你上案例時,前面已經跟很多人有了互動,用戶就會覺得很自然。
(五)新客攻單
- 精準粉
精準粉開單也很有意思。
第一階段是主動引導+提問。我們會引導精準粉來提出他們存在的問題;
第二階段是下痛點+出方案,下痛點是最關鍵的,痛點下得不夠,用戶很難去成交,或者下痛點后用戶不理你,要么是用戶的意向度不夠高,要么是前面的鋪墊做得不到位。只有痛點下到位了,用戶反饋不錯,這時給他出方案才有效;
第三階段是產品優勢介紹和異議處理,最后是關單和未成交沉淀。
很多銷售都是這套打法,而且也有標準的話術。但優秀的銷售會去思考,我需要引導和提問用戶到什么程度?什么環節下痛點最有效?哪些痛點更合適?
就跟燒開水一樣,雖然水在100℃是沒有什么變化的。但優秀的銷售知道水到60℃了,應該再加點其他調料,火候到了,再加另外一個調料進來。
- 泛粉
精準粉都是細聊,接粉數量不會太多,每天20個左右,而互動泛粉有40個。
泛粉和精準粉最大的區別是:泛粉看待你的角度不同。
泛粉一開始不會把你當做專業的護膚老師,或者他不覺得自己需要一個專業老師。所以前期在朋友圈文案上,需要多發些生活日常和護膚知識,再慢慢過渡到自己的專業知識。
第二個區別是他不覺得自己有皮膚問題,這時如果你說他有問題,可能他就不理你了。但如果他自己覺得有皮膚問題,再加上你的引導+提問,后續就可能成交。
我們基本上是一個銷售管2~5臺手機,1萬粉絲產出必須大于3萬。
比如禾葡蘭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1.做泛粉人設,先讓用戶知道你
2.雙向朋友圈互動,讓用戶認識你
3.輸出專業知識,讓用戶信任你
4.和你做朋友,讓用戶尊重你
5.把你當導師,讓用戶追隨你
如果用戶已經把你當成導師了,轉化能力是非常大的。在完全信任之前,絕對不帶任何賺錢的心思,不著急變現,才是做泛粉的正確心態。
最后一點是功能私域的盈利模式:痛點=信息差=溢價。
如果產品沒有解決用戶痛點,那可能私域不成立;如果沒有信息差,那他不需要你這樣的人設;如果沒有高溢價,你就支撐不起投放費用和人力成本。這是基本的隱藏假設。
電商私域的模型比較簡單,做不做私域的區別在哪呢?做私域天然跟用戶多了很多觸點,還多了一些社群。
上圖是電商私域GMV拆解和運營全景圖。
從前期調研、個人號打造、引流到私域的首單成交,到后續社群分發、復購及目標、抓手,每個模塊都會有對應的負責人跟進,這樣才能做到嚴密跟蹤,精準優化。否則即使問題出現了,你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張是我們私域團隊的人力配置,我們把售前和售后分開了,售后的重點是社群的活動運營。
(一)零售門店私域實戰案例模型—門店+私域
這是我們給名創優品做的項目,當時的目標是提高客單價,于是我們設置了38減6,30減5,48減7的優惠券。
效果最好的就是滿38減6,優秀門店的引流率60%以上,優惠券核銷率90%以上,客單價提升20%。我們做100家門店,3-5天就積攢了10萬粉絲。
(二)電商零售私域實戰案例模型—淘系訂單+私域+直播
在淘系電商私域這塊,包裹卡引流實在太精準了,如果你們本身有非常大的淘系流量,一定要做私域。這里有幾個核心數據:
引流率>15%:不管是短信、電話、包裹卡或者其他渠道,淘系電商的引流率至少在15%以上。如果加上AI智能外呼,引流率可以做到30%。
開單率>10%:把粉絲加進來不只是為了沉淀用戶池,而是為了開單。這個數據跟品類相關,一般低頻品類可以做到10%,高頻品類甚至到20%。
首購/復購>1:要30天或60天才能看出效果。
(三)電商零售私域實戰案例模型—直播帶貨+私域
直播私域也非常有意思。去年直播帶貨非常火,我們很多私域流量來自直播間。測試的包裹卡有兩類,返現包裹卡和回購包裹卡。
返現包裹卡是用戶加店家微信后,好評返現5元。這種包裹卡領取率很高,能有90%,但轉化率很低,大部分用戶偏向羊毛黨。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說用戶就是羊毛黨,而是你給用戶設置的鉤子把他勾成了羊毛黨。人時有多面性的,在不同場景下可以激發用戶不同的需求。
于是我們把包裹卡改成了回購卡,告訴用戶如果抽中了包裹卡,可以免費領一個眼霜(還挺貴的,標價100元),同時有滿350減200的立減券,還給用戶一個好評返現紅包。這時整體的轉化效果就提升很多,轉化率能達到12%。
(四)電商零售私域實戰總結
- 包裹卡引流
我們根據包裹卡的利益、話題互動性和產品成交三個維度,把包裹卡分為不同的類型。
像返現包裹卡就是白嫖屬性較多,大額優惠券的成交轉化率較高(>10%),用戶的抵券率較低,比如代餐纖維粉,標價149元,立減100元,49.9元到手。
只打一個爆款的話,你就會發現復購、關聯銷售的數據很慘。49.9元的價格太低了,做私域真的不值當。我們得去打多個品類,在包裹卡里把多個爆款品類組合在一起,包括植入一些話題點,圍繞著話題點跟用戶聊起來,后續開單的轉化率也會更高。
此外,給用戶打標簽也很關鍵,復購、客單價、消費能力、關心的品類等等信息都是后續做復購很重要的抓手。
- 社群體系搭建
社群體系搭建是最難的,能活一年以上的社群就很難得了。
我們把社群也做了很多分類,付費群、秒殺群、拼單群、分銷群、打卡群、主題群這種就不說了。此外,我們還會在社群里做很多內容,如果單純只用產品跟用戶建立鏈接是很弱的,尤其在產品復購頻次較低的情況下。
有了社群里的內容福利、互動話題、代理機制等等,都可以幫助延長社群的生命周期和增加我們跟用戶之間的關系。
私域里很關鍵的點就是關系,關系=溢價。
社群里還可以做一些裂變玩法。裂變其實是私域的標配,這時不僅是為了裂變而做裂變,而是為了后續的直接轉化。我們會做各種裂變活動給KOL、KOC賦能,因為用戶池不僅僅是現有的用戶,這批用戶去吸引外部用戶進來,也是很大的流量增量。
在用戶精準性方面,分銷活動>任務寶活動>紅包抽獎。
總結一下電商私域的打法:
1、流量來源越廣越好,不管是門店、直播、裂變、會員代理,只要跟你的產品相關的,認可你產品的用戶,都可以拉進來;
2、企微最大的限制是被閹割的朋友圈,它沒辦法跟用戶之間建立雙向互動關系,成交場景被壓迫到私聊和社群里;
3、企微私聊群發必掉粉,假如你不對用戶打標簽,或者直接對大批量用戶群發,必然會掉粉,甚至掉粉率到5%~10%;
4、想做好私域復購,最好選大品類、高頻的產品,要么去拓品,要么跟其他企業合作等;
最后,未來超過10萬、100萬的企微企業會越來越多,企微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代替服務號功能,未來大規模、標準化的企業一定是必然的趨勢。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了解更多私域流量實戰案例,歡迎訪問36氪企服點評!
#相關閱讀#
專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