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私域?你可能運營了個假私域

搞了個假數字化、假私域,跟C端消費者在某寶、某夕上買到假貨沒有本質區別,但工具和服務假起來沒有商品那么直觀,買方的反應也不像C端消費者那樣憤怒,更多會表現出“當局者迷”的焦慮和困惑。
在面臨建私域這個入門級數字化任務時,我們也常常感受到客戶的工具焦慮,這里分享一個真實場景:
A公司CEO:“企業微信的離職繼承和會話存檔可以解決銷售帶走客戶,私單飛單的問題了。”
A公司銷售VP李總:“我們的客戶都沒加進企微,銷售繼承了個寂寞。”
聽起來跟“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悖論是吧?
1、張總看到的一篇帖子中提到了他們公司遇到的痛點,于是開始了以下動作。
2、他搜索該公司名字找到了其官網;(官網如何改造為增長型官網,歡迎找文末楊桃小姐姐領取方案)
3、他簡單瀏覽了產品介紹和案例,提交官網的表單,進行了留資;
4、該公司SDR 楊桃聯系了他,雙方溝通愉快并約定安排銷售馬強進行演示;
5、張總要求馬強提供一個服務報價;
6、馬強把報價表發給張總以后,馬強在CRM里把張總標記為“商機”;
7、從此張總就失聯了,不再回復馬強的問詢,馬強又把這這個交易從銷售預測中刪除。
1、張總刷到一個信息流廣告,里面提到了他們公司遇到的痛點;
2、于是添加了廣告落地頁里的企微二維碼,收到一條自動回復的針對性解決方案;
3、不久,該公司SDR楊桃不僅發現他已經瀏覽了廣告,還讀資料讀了足足有5分,就優先跟他約定了電話詳細溝通;
4、電話聊得不錯,就安排馬強在周五做個演示;
5、張總聽完覺得有點東西,就要求馬強提供了一份報價;
6、馬強發現張總蜻蜓點水閱讀了10幾秒以后,這事就擱淺了;
7、此后馬強繼續在微信上給他分享一些最佳實踐的文章,時不時給他push一些具有行業洞見的內容(也會定期發朋友圈進行觸達);
8、3周后,張總再一次打開了報價表,馬強馬上就收到了這個通知,并嘗試與他取得了聯系;
9、張總決定先給市場部采購20個賬號;
10、兩家公司完成首次交易,簽約一年;
11、馬強把張總對接給客戶成功的小微,進行了培訓、使用;
12、除日常溝通,其間客戶成功時不時會分享一些提升市場、銷售協同效率的最佳實踐給這個團隊;
13、小微發現他雖然回復不及時,但閱讀非常認真,有時候會達10分鐘以上;
14、疫情期間,張總深感市場、銷售的溝通比往日更加吃力,就增購了40個賬號給到銷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