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從“定”轉“進” : 阿里2023發起“敏捷挑戰”

零態LT
+ 關注
2023-01-03 10:20
528次閱讀

編輯|胡展嘉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

“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決今天碰到的很多問題。”2023大幕即將拉開之際,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的年度內部信如期而至。

張勇表示,2022年初做全年展望時,寫下的關鍵字是“定”;2023年即將開始的時候,他希望新的一年關鍵字是“進”。從“定”轉“進”,在“后疫情時代”國家對平臺經濟指明發展方向后,顯然阿里也迅速調整自己的方向。

與此同時,伴隨著戰略方向的確定,張勇還分享了集團組織變化的一系列決定:

1、張建鋒(行癲)不再擔任阿里云總裁,繼續擔任阿里達摩院院長,專注前沿科技探索;張勇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并直接分管釘釘。周靖人(靖人)將擔任阿里云智能CTO,并同時繼續兼任達摩院副院長。

2、程立(魯肅)不再擔任阿里集團CTO和達摩院常務副院長,由吳澤明(范禹)接任集團CTO和達摩院副院長,并兼任本地生活業務CTO。

3、童文紅(Judy)于2023年4月1日起不再擔任集團CPO,由蔣芳(蔣方)接任。

按照慣例,阿里每年雙11后都會進行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去年12月8日,公司任命了戴珊和蔣凡分別負責新設立的“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

盡管今年這輪變陣比預想中來得晚了一些,但卻是阿里近年來調整頗大的一次組織調整,也是歲末年初交替之際首個對核心高層管理崗位調整變動的互聯網公司。

張勇曾多次公開強調組織敏捷的重要性,并提出“要用組織的創新去驅動業務的創新”“面對快速變化和高度競爭的市場,我們的組織必須變得更敏捷”。從近兩年公司在關鍵業務核心管理隊伍上變動的靈活性和執行的徹底性,也能體現該理念帶來的影響。

本次調整背后,與張勇“敏捷組織”理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01
組織革新關鍵點
新老交替

在外界將關注集中在本次調整的核心業務——阿里云上時,一個容易令人忽視的點,本次調后,阿里同時在多個核心崗位實現了新老交替,對于一家20多年歷史的互聯網公司,這無疑格外重要。

眾所周知,阿里從2010年起就在管理團隊內部試行了“合伙人制度”,并在試行三年后正式對外宣布。

按照規定,公司每年都會選舉新的合伙人。流程上,由現有合伙人向合伙人委員會提名候選人,再由合伙人委員會審核并決定被提名的候選人能否參加選舉。新合伙人除了有企業價值觀、性格方面的要求外,還需要至少連續為阿里巴巴集團或關聯公司、子公司服務5年,對集團業務做出過貢獻;當選還需要得到至少75%合伙人的同意。

在2014年首次完整公布的27位合伙人名單中,除了“18羅漢”中的7位和11位社會引進的專業高管,還包括9位在2004年前進入阿里,并由阿里培養起來的人才,行癲、魯肅、Judy位于九人之列。

從“定”轉“進” : 阿里2023發起“敏捷挑戰”

之后,阿里巴巴合伙人隊伍經過了一系列增減,到2022財年年報發布時(2022年7月),這份名單變成了29人。對比最新的合伙人名單,我們能夠發現,最大的特點就是團隊中年輕人越來越多,其中的13位均為近八年選舉出來的新合伙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接任集團CTO一職的范禹從2017年就升級為阿里巴巴合伙人至今,他也是首個進入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單的80后。

加入阿里以來,他曾做過天貓事業部產品技術研究員,擔任過雙11技術總負責人、零售技術事業群總裁,2021年起兼任本地生活CTO,可以說是阿里電商主要業務技術核心責任人。本次升任集團CTO,無疑也是公司對其能力認可的一種表現。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新任阿里云智能CTO靖人,與2004年就加入阿里的范禹不同,作為前微軟研發合伙人,他2016年07月才加盟阿里巴巴集團,作為不太“老”的“阿里人”,此次同樣被委以重任,無疑也體現了阿里在組織觀念上的開放。

本次調整落地后,更多年輕人接過“打天下”的接力棒,繼續“奮進”“進攻”的任務。聯想到張勇親自兼任阿里云業務的CEO,這也使人再次想起他反復提及組織理念“敏捷”。

02
大佬集體發聲
阿里率先求變

2022年是宏觀政策和經濟環境變化迅速的一年,各家互聯網企業都面臨不小的挑戰。

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大廠,都在年關來臨之際進行了內部總結和調整。他們的發言也被當作明年互聯網發展的風向標,并經由網絡廣泛流傳。

先是2022年12月中旬,騰訊線上召開員工大會,把“降本增效”定為會議主題。不同于騰訊一貫的低調、平和,本次會上馬化騰批評了部分BG一團和氣、平穩溫水的改革方式,并稱已經不再相信買量故事,更是用“觸目驚心”來描述內部貪腐問題。

馬化騰還強調,未來要繼續加強和堅持降本增效,“我覺得這要形成一個習慣。”

另一邊,京東董事長劉強東也在舉行的內部會議上痛批中高層,稱“拿PPT和假大空詞匯忽悠我的人就是騙子!”。他主要表達了對京東組織效率和戰略失焦兩點不滿,要求員工摒棄虛假繁榮,實事求是做實事。

但互聯網大佬不約而同選擇在年末發聲,似乎也暗示著即將到來的2023年挑戰之大。在2023年之際,阿里率先求變,背后又有何深意?

從“定”轉“進” : 阿里2023發起“敏捷挑戰”

從2021年設立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到今年張勇直接掌管阿里云業務,都是阿里應對新形勢時進行的組織調整。而率先從組織架構頂層進行變動,繼而推動戰略和業務調整,既顯示出阿里的組織效率,也說明管理者對制度落地充滿信心。

2015年,張勇提出了“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即“中臺戰略”),希望用統一中臺服務所有前臺業務,從而提高團隊協同效率,讓業務能更敏銳地把握市場和客戶變化,迅速快捷調整工作方向。

據不完全統計,近七年來阿里進行了逾20次組織架構調整,平均每年超3次。而在新的組織戰略下,阿里也長成了一家年活躍買家數超13億、GMV超8萬億的超級生態體。

去年,張勇又提出了“各業務單元經營責任制上的板塊治理模式”,并將其上升為與“中臺戰略”同等地位的集團組織戰略。

其實這也不但理解,統一大中臺雖然避免了內部業務單元出現重復,但是一切需求都匯聚在中臺,也可能造成決策鏈路過長。按“板塊”來劃分組織模式,顯然更便于內部高效協同、更敏捷響應客戶需求。

縱觀阿里近些年的組織調整,雖然看上去很頻繁,不難發現“敏捷組織”理念始終是變動的思想內核。

截至2022年6月30日,阿里員工數已經達到24.57萬。對于這樣一個人員眾多、業務繁雜的組織,沒有張勇對“敏捷組織”理念的倡導和貫徹,很難做到短時間內頻繁、多次調整。

如今,“敏捷組織”甚至成為阿里區別于同梯隊其他互聯網企業的優勢之一。

03
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阿里云未來值得期待

企業組織結構,既服務于企業戰略方向,也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

按照阿里一貫的“組織先行,推動戰略與業務前進”作風,這次組織調整背后同樣意味著戰略和業務調整,特別是對于備受關注的阿里云。

在2022年初做全年展望時,張勇曾給阿里巴巴寫下關鍵字是“定”。最新的組織變化,張勇也把關鍵字從“定”改為“進”,相較去年多了一些主動和沖勁。內部信結尾,張勇明確表示,“2023年對阿里巴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希望所有阿里人一起用進取之心、集奮進之力,來迎接這全新一年。”

“進取”“奮進”,是他給到24萬員工的要求,也是阿里應對復雜形勢的姿態。無論組織如何變動,或許對于張勇而言,他始終相信,“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決今天碰到的很多問題。”在他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阿里發展的核心是做“好”自己,做“好”企業。

“只有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上保障好客戶利益,創造好客戶價值,才能承擔好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大使命。”張勇說。

在2022年年初,阿里就已經將“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三大戰略方向確定為公司發展的方向和指引。這也是在2019年“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云計算”三大戰略確定后的進一步聚焦。而此番調整后,張勇親自掛帥阿里云,充分體現出其對云業務的重視程度。

自阿里云成立以來,在王堅的帶領下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搭建起了完整的云計算技術能力;在胡曉明的領導下成功創造“亞洲第三、全國第一”的成績;在張建鋒的帶領下云計算能力進一步提升,不僅實現了CPU的自研和大規模應用,還推出了云基礎設施處理器CIPU,并完成“云釘一體”布局。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阿里云占據國內公有云市場34.5%的份額,相當于第二名華為云的三倍多。另據Gartner和IDC發布的全球云計算IaaS市場報告,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僅次于亞馬遜和微軟。

從“定”轉“進” : 阿里2023發起“敏捷挑戰”圖:2022H1中國Top 5公有云IaaS廠商市場份額

在自身造血能力方面,阿里云也逐漸釋放出了潛力。根據阿里年報數據顯示,阿里云2022財年營收達1001.8億元,付費客戶數量超過400萬。這也是中國首個年營收破億、持續盈利的云服務商。

但張勇對阿里云的要求顯然不止于此。除了在技術能力方面提升,持續獲得客戶信任對阿里云也很重要。“我們的業務類型,決定了我們必須將客戶的信任視為生命。”在首封以阿里云智能總裁身份發出的內部信中,張勇強調,必須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既主動解決客戶看得到的問題,更要把客戶尚未感知到的風險防患于未然。

這既是張勇給阿里云提出的新目標,也是新挑戰。在阿里走向24歲這一年,阿里云未來變化值得期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零態LT”(ID:LingTai_LT),作者:安輿,36氪經授權發布。

資深作者零態LT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