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摸索GPT,從角色扮演游戲開始
文 | 張涬溟
編輯 | 趙文元
隨著HR軟件廠商如接力賽般推出大模型解決方案,該如何與AI合作,已經成為HR們繞不過去的話題。
36氪企服點評在2023年6月發布的《AI+招聘應用指南》顯示,75%的受訪HR認為,自己的崗位會部分被人工智能取代;僅3%的受訪HR認為人工智能會完全取代自己的崗位。人機協同,與AI做同事,將成為HR部門未來的常態。
在2023年6月16日,GHR環球人力資源智庫在北京舉辦了“2023環球人力資源服務展”。此次展會重點關注人力資源領域未來的新趨勢,與企業管理者和HR從業者共同探討人力資源專業人士的工作重心將發生哪些轉變。
中科航港人力資源總監趙冬存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場景:公司正在進行重大戰略轉型,需要擴招數據算法團隊。由于時間緊迫,研發團隊忙得無法及時響應,JD遲遲出不來。這時你會怎么做?
趙冬存給出了向GPT尋求幫助的方法,看起來就像是角色扮演游戲:
- 定義AI身份:向GPT輸入了“指令咒語”,要求其扮演一位SaaS軟件研發企業的業務負責人;
- 提供背景信息和目的:說明公司計劃在今年建立大中臺團隊,以整合各應用賬號和底層數據,需要招聘熟練使用Java和Python語言的數據算法工程師;
- 規定輸出要求:請GPT幫忙生成一份包括工作職責和任職要求的JD。
以往需要花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整合完成的內容,GPT在短短幾秒內即可生成初稿。靠粘貼搬運知識來出方案的HR們,可能以后真的比不過GPT。
王展程演講《當GPT遇到HR》|來源:GHR北京人力資源服務展
《AI+招聘應用指南》報告中披露的調研數據顯示,HR目前對AI招聘的認知主要停留在降本增效層面。調研中,66%的受訪HR希望借助數字化工具提升人效。對于GPT可以在整個業務流程中扮演的角色,HR們迫切希望知道更多答案。
麟士企業管理咨詢聯合創始人王展程為HR總結了GPT六大使用場景:培訓、招聘、薪酬、員工關系(ER)、培訓與組織發展(TOD)以及業務伙伴(BP)。
同樣以招聘場景為例,當不清楚崗位職責如何撰寫,HR可以輸入:“根據阿里P6和P7的標準,為AI算法工程師招聘撰寫崗位描述。” 針對這一崗位,GPT能進一步生成簡歷篩選評分表,標注細項、細項要求和對應分值,確保招聘過程的公平性。
進入面試環節,HR不僅可以在GPT的幫助下初步構思問題,還能為GPT設定“角色”,以特定人物的語氣提出問題。
在HRBP場景下,王展程提供了一個更完整的故事背景和情節,描述了團隊內部在溝通方面所面臨的“困惑和不安”,并詢問GPT:“如果你是該團隊的HRBP,你將如何分析目前的情況?如何組織一場工作坊?”
GPT從HRBP的視角提供了有效的建議,規劃了工作坊方案,并指出了該活動的意義,即“有助于提高團隊的協作效率和領導能力,解決當前的管理問題,并促進業務部門的成功發展”。
王展程演講《當GPT遇到HR》|來源:GHR北京人力資源服務展
當然,GPT如果要真正幫助HR解決更多問題,光靠“角色扮演”看起來專業還遠遠不夠。趙冬存將生成式AI比作“手中的一把刀”,但又強調“刀并非廚房中唯一的工具”,且不能僅僅依賴該技術來解決所有問題。這需要多種技術的結合。
“角色扮演”模式意味著人機對話模式的改變。正如Moka聯合創始人、CEO李國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當前主要使用的SaaS產品多為圖形交互(GUI)方式。盡管自然語言的對話式交互形式不會完全取代GUI,但可以看到大模型為更多業務場景提供價值的潛力。
李國興認為,對于像Moka這樣有產品、客戶和場景的SaaS廠商,應該all-in大模型。
此前的2023年6月28日,Moka在夏季發布會上宣布推出了Moka Eva,一款基于大語言模型的全新AI原生HR SaaS產品,聲稱能夠將HR的工作效率提升10倍。針對HR招聘場景,Moka Eva展示了兩大產品功能:“對話式BI”和“員工Chatbot”。
2023 Moka Foresight夏季發布會|來源:Moka
據李國興介紹,對話式BI以全新的數據交互方式呈現,用戶只需用自然語言文本輸入即可快速訪問數據庫,查詢關鍵指標和趨勢。而員工Chatbot則以快速、及時、準確的方式協助員工完成招聘和人事相關任務,并提供相關信息。此外,還有更多能力在規劃中,例如Moka Eva基于崗位畫像和候選人履歷,能夠自動生成Mapping,從而精準匹配人才庫中的候選人,并幫助面試官自動生成面試評價。
例如,在產品發布視頻中展示的“大模型算法工程師”崗位中,Moka Eva可以根據特定的專業內容,設定個性化面試題,圍繞“Large Language Models(LLM)”和“Prompt Engineering(提示工程)”等話題展開。
與Moka Eva類似,北森旗下的“AI家族(AI Family)”也涵蓋了一系列通用場景。在5月25日的春季產品發布會上,北森宣布通過接入AIGC技術,可以覆蓋員工全生涯的各個場景,包括招聘JD的撰寫、海報制作以及HR機器人和陪練機器人等員工服務。
來源:北森官方
除了通用場景外,北森還發布了一款全新的AI咨詢產品——個人領導力教練Mr.Sen,也在強調“對話式交互“。
Mr.Sen通過與管理者的交流,結合用戶確認授權的個人信息數據,在個人績效反饋、自我洞察與提升、新晉領導者轉型、團隊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科學的建議和方案。
北森的CEO紀偉國認為,在將大模型技術應用于人力資源數字化場景時,北森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行業能力,擁有獨特優勢。相較于其他通用大模型,Mr.Sen專注于HR行業的垂直模型,在專業性方面更具優勢。
Mr.Sen就像一個24/7的“小助手”,能夠輔助交流。但對于不同企業的員工而言,Mr.Sen起到的幫助也不盡相同。
紀偉國稱,新技術會將北森一體化的能力放大,從而能幫助客戶真正解決人力資源管理最難的問題。
另外,i人事也推出了一位數字虛擬人小愛,具備咨詢服務能力和決策能力。
小愛是通過深度學習和大語言模型等智能技術創建的數字人員,廣泛應用于人事專員的行政工作、招聘經理的招聘流程,以及HRD/HRVP制定和監督人力資源戰略等各個方面,為工作提供高效的支持。
數字虛擬人小愛|來源:i人事HR充電站
IDC最新發布的《2022年下半年中國人力資本管理(以下簡稱為HCM)SaaS市場跟蹤研究報告》中顯示,2022下半年中國HCM SaaS市場規模達到3.4億美元,同比增長27.0%。IDC預計,到2027年,中國HCM SaaS市場規模將達到26億美元。讓HR們對未來工作方式充滿想象的大模型,能否給HR SaaS市場帶來新增長點,還需要從市場中要答案。
HR和軟件廠商們已有共識,以AI為代表的數字化勞動力將成為未來職場與組織的關鍵力量,能夠幫助企業重塑工作方式以及整個組織結構。
顛覆性技術不僅帶來工作模式與交互方式的變化,更在重塑組織形態和工作方式。
36氪企服點評專家團專家,德勤中國管理咨詢合伙人秦芹在前述GHR活動演講中表示,根據德勤2023年全球人力資本趨勢報告最新調研,企業正在失去傳統的邊界,這意味著他們熟悉的管理秩序將會逐漸消失,企業需要經過探索、試點和創新去定義管理的新法則。
對此,德勤提出了解決方案,即建立“技能型”組織,構建“技能中心”,豐富員工技能標簽,通過賦能員工突破傳統崗位的邊界,實現員工自主工作,讓業務更加敏捷靈活。
德勤提出了Hi(人類智慧)+ Ai(人工智能)= Wi(智慧勞動力)的設計理念,實現工作的重塑。
以某制造業企業為例,其將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作為企業級戰略舉措,充分解構工作,將某些傳統崗位由RPA崗位取代,優化全職人力成本。為此,該企業成立了獨立的Wi COE團隊(智慧勞動力中心),使RPA從生產部門主導發展轉變為全公司各部門共同參與的關鍵舉措。
這家企業擁有約1.5萬名全職員工,Wi的實施可以優化1/3的崗位和1/2的工作任務,從而為企業節省了超過8000個編制。這一舉措加速了崗位自動化,促使員工與AI共同發揮優勢,實現降本增效。
德勤還在不斷研究如何通過擁抱新技術來進行人才管理。例如,他們利用德勤AI數字化人才管理平臺,將數據作為輸入,通過AI引擎進行計算和洞察,對人才進行從入職到晉升的全方位管理。
具體來說,德勤利用知識圖譜、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構建底層大腦;在中間形成應用層,包括人才畫像和崗位畫像;在頂層,打造人崗匹配、繼任者分析、人才盤點等具體產品。
《德勤全球人力資本趨勢報告——無邊界世界的新法則》|來源:德勤中國
在秦芹看來,當組織擴大到幾十萬人、上百萬人,企業就沒有辦法用一張張簡歷來做人才管理,需要構建多維度人才標簽,完善人才大數據,像洞察用戶一樣“洞察員工”,通過技術及數據,更為精準的進行人與崗位的匹配,從而減少用人風險,更好的實現人效產出。
AI遇到HR SaaS還能碰出怎樣的火花?
36氪企服點評發布《人機共生下的組織變革與招聘升級——AI+招聘應用指南》,報告匯聚廣大HR聲音,精選多家企業的AI招聘實踐案例,旨在為廣大轉型中的企業帶來可上手的落地指導。歡迎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領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