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需要很全面的運營能力,企業可以綜合考慮自身情況判斷 是否有必要來做私域:是否有必要以及是否有能力 。我們從這兩方面來剖析。
有需要做私域的企業特征在于 他們需要和消費者建立比較深度的關系,并且可以通過這種深度的、長久的關系,構建更好的消費者生命周期價值。
舉個例子,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私域,企業就無法跟消費者建立更深入的關系,一年只能賺他300塊;但有了這個私域之后,一年能賺到他500塊。私域的價值就體現在這個地方。
這,也被稱為提升消費者的ARPU值。提升ARPU值一般要依靠:消費者購買頻次的提升,或是消費者購買相關商品(關聯商品,比如買了鼠標又買鍵盤)的意愿的提升,或是消費者升級購買的意愿的提升。這些方面,都是私域可以提供很大幫助的。
但是有些企業沒有這種情況,這些企業銷售的是客單價非常低的商品,或者應該說生命周期整個價值就比較低的商品,這些企業做私域的價值可能會相對較低。
但是像汽車和一些相對價值比較高的快消品等等做私域的意義就明顯更大了。對于有做私域必要的企業而言,有些可能暫時不具備做私域的能力,因為 私域需要的是多方面的運營能力,而不是單一方向的運營能力。
比如,后臺運作方面,私域需要企業具備運營策劃的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以及內容構建的能力;在C端需要與消費者溝通,這里就包括社群溝通能力以及電商運營的能力(因為私域往往最終落點還是電商),而社群運營方面,就需要具備類似會員、忠誠會員玩法的運營能力。
現在很多企業對私域的認知存在一個誤區,導致不能做好私域 :認為私域是所謂免費的、能夠重復地使用的優質流量。但事實與之完全相反。首先,私域帶來的流量并不是免費的;其次,這些流量很可能不能被重復使用,除非你有辦法能夠真正的把這些流量運營起來,并且不能確保這些流量總是優質的。還有,私域流量也不一定就是優質流量,如果這些流量來過一次你的私域就再也不回來了,那也不意味著它們一定就是優質的流量。
所以,歸根到底,私域不是一個營銷渠道,而是一個需要運營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