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大概意思是,信息流、微博熱等平臺給你的流量曝光是公域,而微信公眾號這種公域流量是可以完全被控制的。誠然,朋友圈公眾號也有屏蔽機制,也不完全是私域,但總體上還是比許多平臺都要高得多。接下來就由小編為您介紹公域表達和私域表達,私域和公域的關系。
公域表達和私域表達
為什么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的廣告價格穩定且高,核心是私域流量更加穩定。而且像頭條抖音這樣的投放對內容創業者來說一直是一個噩夢,因為流量不穩定,無法穩固價格。然而,最有價值的討論不是誰更有價值,而是“流量”這兩個字。
如今社交與以前完全不一樣了,比如在PC時代,我們覺得QQ是社交,論壇是流量。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把微信看作社交,微博也就是社交,由此延伸,陌陌自然也是社交,或者是百度加個粉絲體系,也就是PC時代的RSS訂閱,訂閱的內容是內容而非人。但由于這些粉絲和作者能夠互動,我們感覺就是社交。因此我想重新定義一下,這種被稱為公共領域社交的社會,無論是文字內容還是視頻直播,凡是有粉絲的內容產品,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公域社交,而這種社交方式叫做公域社交。在這里值得提到的是朋友圈和公眾號,我覺得實際上是在兩者之間。
微博就像太陽,是公域社交的中心。可能有九個或八個大行星環繞太陽,距離較近,可能是陌陌,距離較遠的可能是抖音,中間的是快手。無論您作為哪個平臺的網紅,最終都要微博落地,如果不微博落地,隨時可能被平臺封殺歸零,也缺乏廣泛性。而且你在某處聽到某平臺的網紅的名字,大概率就是到微博上搜一搜,而沒有下這個平臺。微信就是地球,就像開著手機一樣,微信社交是圍繞著地球轉,這是一個私人社交的中心。而且所謂的社交變現的本質,就是將公共領域的社交逐步凈化為私人社交的過程。社會重構。
以前社交的限制,主要是流量的限制,當時流量完全在媒體手中。在網絡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解構了媒體的流量能力,也使傳統媒體逐漸衰敗。假如網絡上有幾百萬甚至幾十萬粉絲,也許就可以放棄工作,靠自己的內容賺錢。當然,這種賺錢多半還是要在微信上進行勾兌。
事實上,微信真正厲害的不是關系鏈,而是占據了你的社交能力,仿佛頭條占據了大家的閱讀時間,其實五千個好友已經讓我們無法去新社交。一切私人社交都將在微信落地,所有公共領域社交都落在微博上,新產品搶流量是可能的,重構社交生態是不可能的。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公域表達和私域表達,私域和公域的關系。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公域表達和私域表達,私域和公域的關系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