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蔣祎:HR系統選型為什么難?選了產品還要選服務
但小蔣是每天真正使用系統、維護系統、優化系統的人,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大家在選型時少一點猶豫徘徊,在HR數字化的路上少一點吃虧和失敗。
為什么HR系統選型是個難題?
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
沒有與企業業務100%匹配的系統
-
沒有一家獨大,各家廠商百花齊放
-
沒有實施很難評估產品和服務質量
在《上HR系統之前,必須要清楚的事》中提到過,各家系統都有開箱即用的標準功能,而且會用“最佳實踐”流程將這些功能串起來。
而在《HR系統標準功能從何而來?》中我們聊過,系統的標準功能源于:
-
管理理論和思想
-
法律法規與監管要求
-
大客戶的實踐經驗
那么問題來了,有多少企業真的遵循了有書對管理思想和方法?
有多少企業真的完全合規、連邊都不擦?
有多少企業真的能消化標桿大企業的玩法,并且真的愿意先固化再優化?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會說,沒有一家的系統標準功能、標準流程會和任何一家公司的需求、業務流程100%雷同。
因此你會看到,幾乎所有公司上系統時都會說:“我們這里的特殊情況確實比較多。”
有時候真的不是系統不夠靈活,而是業務實在太跳脫。
HR系統的功能復雜,還能再能細分為多個模塊。
如下圖,紅色的為核心模塊,深黃色為用得較多的人才模塊,淺黃色為用得相對少的人才模塊,有云朵標志的是我建議使用SaaS部署方式的模塊,箭頭代表模塊間的數據交互,灰色為系統的基礎功能和能力,線框中為可能需要與HR系統集成的系統和服務。
目前,雖然SAP、北森等廠商的HR系統基本全模塊都有了,號稱“一體化”,但也沒有哪一家廠商是在所有模塊都有絕對優勢的。各個模塊都有自己的領軍者,各家廠商各具特色,各有差異,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無論是買一個模塊解決當務之急,還是買多個模塊發揮系統的更多功力,都需要“實施交付”服務,讓我們的業務能真正跑在新系統上。
這就需要專業的實施顧問,將需求、流程、規則“翻譯”成系統的參數設置(行話叫“配置”),靠配置實現不了的需求可能還需要另外編程(行話叫“二次開發”)來實現。
SAP這類國際大廠很少自己做實施,而是讓第三方的咨詢公司(比如埃森哲、IBM、四大等)來做,國內的不少廠商則會自己實施。
除了實施交付服務,系統上線后還需要各種售后服務,比如需要調整業務規則、發現了系統Bug、想啟用新版本新功能等等。
因此我們選型不僅是選產品的功能,也要選廠商及其合作伙伴的交付服務的能力。
如果想清楚了《上HR系統之前,必須要清楚的事》,那我們對我們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就能更堅定,再來挑產品、選服務,思路就能清楚一些。
然而,系統功能到底有哪些“坑”、廠商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夠不夠,在系統實施之前是很難發現和評估的。小蔣寫這篇和之后幾篇,就是希望通過小蔣的經驗,讓實施和售后階段的問題能在售前階段就盡早暴露出來,讓大家在選型中能更多從未來實際使用的角度考慮,也讓大家對未來的系統有更合理、實際的預期。
好的HR系統應該是怎樣的?
作為每天都在使用、運維和優化HR系統的一名HRIS,從實際使用的角度考慮,我認為好的HR系統應該滿足:
-
能夠滿足當下最迫切的業務需求。首先滿足最迫切、優先級最高的需求,才能讓HR系統的作用和價值最快、最直觀地體現。
-
能夠伴隨未來企業HR業務持續發展。企業內部的業務會發展、外部的環境會變化,系統同樣需要能夠靈活變化、甚至不斷進化才能應對。
-
提升效率、易學易用。在決策層面,系統要能提升數據分析的效率和質量,來提升決策的效率和質量;在操作層面,系統應該是要將HR解放出來的,而不是成為HR新的負擔。要想真正達到增效的效果,系統對于各類用戶(管理層、經理、員工、HR、管理員)都需要足夠易學易用。
這三點對系統的產品和服務都提出相應的要求:
下次我們來聊選型的具體流程,以及通過考察哪些要點,可以幫助我們在選型中快速了解產品能力和服務水平。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JohnnyHCM”(ID:CloudHCM),作者:蔣祎,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