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萬事ONES
+ 關注
2022-02-18 17:11
911次閱讀

/01/

從 Twitter 打算賣自己開始說起

十年前,Twitter 和 Facebook 一樣,是最為被外界看好的兩種社交形態,原本以為這兩個巨頭會一路相愛相殺直到永遠,誰能想到,十年后的 Facebook 依然這么活躍,各種廣告業務也如火如荼,而它的好基友 Twitter ,卻落得沒人要的境地……

自打 Twitter 要把自己賣了的新聞傳出來,各大新聞媒體紛紛都在猜測誰將會接手。許多人認為對于各大科技公司來講無論是誰收購  Twitter 都會是一樁好買賣,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Twitter 上成千上萬的用戶數據將會給他們的業務注入新鮮血液。

而誰也沒有想到,無論是 Google 還是迪士尼,都先后放棄了收購,剩下 Salesforce。就在大家以為 Twitter 將會被 Salesforce 并入麾下的時候,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 十分無奈地表示:股東們不同意收購 Twitter, 甚至將變賣股權作為威脅。事實上,在 Salesforce 宣布參與競購時它的股價足足下跌了8%。十月十四號的時候,一切塵埃落地,Salesforce 迫于股東壓力終于宣布放棄收購 Twitter,而股價立馬就上漲了5.51%,頗富戲劇性。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Salesforce 的 CEO Marc Benioff 稱放棄收購的原因包括價格、企業文化等。“我們已經決定放棄競購 Twitter ,它并不完全符合我們。”

對于 Salesforce 這個名字,除了科技媒體和關注企業應用的互聯網圈,許多人聽到時還是會感到陌生。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為什么它會那么執著地想要收購 Twitter?(雖然最后并沒有成功)

 

/02/

為什么 Salesforce  會想收購  Twitter?

Salesforce 是專注于 CRM 的企業云服務,它已經17歲了,可以算得上是 SaaS 界的老大哥。

Salesforce 的老對手是大名鼎鼎的微軟和甲骨文,這兩家巨頭都在此前收購了許多擁有海量數據的公司。微軟在今年2月份收購了領英,而當時 Salesforce也是有發起收購要約的,只可惜到最后競爭不過企業軟件領域更為老大哥級別的微軟;甲骨文則收購了幾家創業公司,擁有受眾追蹤技術的 AddThis、擁有廣告數據的 BlueKai、擁有營銷數據的 Datalogix。到目前為止,Salesforce 還未獲得這樣一個數據源。

CRM 咨詢公司 CRM Essentials 聯合創始人 Brent Leary 在接受  TechCrunch 網站采訪時表示:“Salesforce 的競爭對手正在爭奪數據來源,并將它們整合到自己的平臺上,增加額外的觀點和情報。如果與 Twitter 的交易最終實現,這將給 Salesforce 的人工智能平臺帶來穩定的信息流,并將其與該公司的交易和客戶信息進行整合。”這種結合可以給 Einstein(愛因斯坦) 項目貢獻額外的數據來源。

Einstein 是 Salesforce 新推出的人工智能平臺,十月份時候,一向擅長搞神秘感的 Marc Benioff 就先放出了花絮,透露了 Einstein 即將面世的消息,并稱它是「 CRM 的首個全方位 AI 平臺」。 十月初,Salesforce 在舊金山召開了為期4天的 Dreamforce 大會,召集最頂尖的行業內人員,并宣布了自己的新產品,Einstein 是這場大會的絕對主角。

因為擁有技術先進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預測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數據挖掘能力,Einstein 將會為每一個客戶自動定制它的模型,它會學習,會自我調整,會因為每一次互動和更多的數據變得更聰明。最重要的是,Einstein 的智能將會被嵌入到商業業務的范圍內,自動挖掘相關的商業洞察,預測客戶未來的行為,積極推薦最優的下一步行動,甚至自動執行任務。

這是 Salesforce 官網上對 Einstein 的介紹。

Einstein 可以從一堆照片當中辨別出含有某種特殊圖案的照片,據 Salesforce稱,這一能力可以被用來識別用戶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公司產品或 Logo的圖,他們稱之為「虛擬聽覺 Visual listening」——當有用戶在 Twitter上發與你公司或產品相關的照片時,你就會被自動提醒并得到分析結果。

經過 Einstein 對社媒體上所有歷史記錄的分析,它甚至能知道你當時的位置、身份和情感訴求,并將此傳達給背后的市場營銷團隊。

“有了 Salesforce Einstein 平臺,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全球最為智能的 CRM 服務,Einstein 現在是每個人的數據科學家,能夠方便每位客戶在業務中使用最一流的人工智能技術。” Marc Benioff 在 Dreamforce 大會上說到。

Einstein 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它是集成了人工智能技術的 AI 服務和組件,這些服務和組件被嵌入 Salesforce 的整個產品線,讓 Salesforce 的每一個獨立的產品和服務擁有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等的技術。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換言之,它是無形的,然而它又無處不在。因此也有人懷疑 Einstein 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Salesforce 合作伙伴這樣調侃道:“他們有足夠的理由把這次大會命名為 Dreamforce”,他們是偉大的創造者,但是誰知道這個人工智能機器是不是真的呢?”

目前,Einstein 的 AI 工具可以內置在部分平臺上,例如集成了自動化社區案例與專家系統的“社區云”平臺,融合了智能數據挖掘技術的“分析云”平臺以及內嵌了產品推薦系統額“商務云”平臺。目前用戶在這些平臺上都可以使用 Einstein,但其它允許集成 AI 工具的云平臺將在未來幾個月陸續公布。

 

/03/

Salesforce 的生態鏈(一個平臺戰略)

在 Dreamfore 大會上,Salesforce 用一張圖向人們展示了目前擁有的所有產品服務,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 Salesforce 平生態臺。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第一層:是9大應用,包括了:銷售云(CRM)、服務云(service cloud)、營銷云(markting cloud)、社區云(community cloud)、分析云(analytics cloud )、應用開發平臺(app platform)、商務云(commerce cloud)、物聯網運(IoT cloud)、Quip。后三者都是在本次 Dreamforce 大會上第一次正式公布和亮相,Quip 在今年8月份被 Salesforce 以7.5億美元的收購。

第二層是開發者平臺,包括了 Lighting 、AppExchange、Force.com 、Heroku 平臺。Lighting 可以幫助用戶以最快捷的方式,構建可擴展的安全互聯應用程序,包含了很多工具和組件。AppExchange 是企業應用商店,它可以用來發布在 Force.com 上開發的應用和  Lighting 組件。

Force.com 和 Heroku 同樣是應用程序的構建平臺,不過兩者適合領域的各不相同,開發面向使用  Salesforce 客戶的 App ,或者是需要和 Salesforce 的集成的應用,使用 Force.com 比較合適;而如果是面向其他 C 端用戶,那么使用 Heroku 會更好,它的技術和框架更具普適性。(事實上 Heroku 是在2010年才被收購進 Salesforce,它與 Force.com  在以前也是競爭對手。)

第三層是人工智能平臺:Einstein 平臺,擁有預測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生成等能力。

第四層是數據服務:它可以幫助客戶獲取 IoT Event(物聯網事件)、CRM Date(客戶關系管理數據)、Email、Calendar & Social Date (郵件、日歷和社交數據)當中成千上萬的數據。Thunder 可以理解為 IoT cloud(物聯網云)的引擎。據 Salesforce 稱,這是最具拓展性的事件處理引擎,可以從周圍互相連接的環境中獲取和編排數十億的事件,幫助企業用戶了解以前一些看不見的用戶行為和數據,允許任何人在任何設備上采取更主動、個性化的行動去接近他們的客戶。

在本次的 Dreamforce 大會上,Marc benioff  提出了未來企業應用的5個轉變:智能、速度、生產力、移動化、鏈接力。這5個轉變就對應了本次大會上首次亮相或者有重大更新的產品:Einstein、(應用程序構建)平臺、Quip 和 Livemessage、Salesforce1、Thunder IoT cloud 。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至此,Salesforce 的整個生態鏈展現在在眾人的面前,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擁有更多的智能化的工具和海量的數據對于未來的企業應用來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04/

大收購和175人的人工智能專家團

這是 Dreamforce 大會上介紹 Einstein 平臺的一張圖:

世界上最聰明的 CRM =消費者數據+人工智能 + Salesforce 平臺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觀察 Salesforce 的收購歷史會發現,2016年以來,Salesforce 花在收購上的資金達到40億美金左右,而早在2013年,它便開始收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在這方面一共耗費70億美元,收購了10家左右的企業,大部分為補缺型收購。被收購的深度學習創業公司 Metamind 的 CEO Richard Socher 更是擔任了 Salesforce 的首席科學。這次 Einstein 平臺的推出,是 Salesforce 利用這些公司的技術和數據進行整合重構之后的一次重大成果展示。

同時,消費者數據也是三大必備條件之一,這就是 Salesforce 為什么一直執著于收購 Twitter 的原因,所有的人工智能技術最終想要為企業服務,沒有海量的數據是行不通的。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以下為 Salesforce 收購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大部分公司在被收購之后都停止運營,將自己的服務集成到 Salesforce 當中。例如 Tempo.AI 于今年5月份被收購,6月30號它關停了所有的服務、清理了數據。隨后,Salesforce就推出了Salesforce 收件箱日歷功能,正是基于 Tempo.ai 的技術。

除此之外,Salesforce 組建了一個175人的數據科學家和專家團隊,Salesforce 現有服務平臺上已經集成了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深度學習技術、預測分析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以及智能數據挖掘技術等。

 

/05/

為什么 CRM 廠商也開始入局人工智能領域?

一直以來,大家對于人工智能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工業生產、醫療領域的機器人、手機或者電腦里面的助手、會下棋的 AlphaGo ,很少了解他們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應用。它是大家眼中神秘的黑科技,無數科幻電影開始上演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對人類造成威脅的戲碼。

也有不少樂觀主義者持相反論調,認為至少在當前,人工智能的能力還遠遠未達到這一地步,它沒有我們想象中這么聰明,學習能力比如人類還差得很遠。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 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最近發現,即便最具創新性的人工智能系統,在8年級科學測驗中也不及格。能夠自動清掃客廳的1600萬臺 Roomba 掃地機器人仍很難辨識狗糞。

盡管如此,它在企業服務領域卻是非常強大的助手。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云端存儲能力和計算機計算能力的增強,大量與數據相關的工作現在都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助理們,它們有著永不疲倦的頭腦和精準的算法,幫助人們去做那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的篩選和整合類的工作、或者是通過客戶數據和行為洞察隱藏在事物表面的真相,讓人們基于這些去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騰出時間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

根據西門子研究報告,企業應用 AI 智慧系統的市場價值將從2015年的2.03億美金上漲到2024年的111億美金。企業軟件應用智能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單在機器學習方面,軟件市場的營收預計將從2015年的1.09億美金,上漲至2020年的65億美金,市場規模可能是現今的幾十倍。

國外的企業應用已經發展到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大量的實際工作產生的需求,為人工智能提供了許多60年來未曾遇到的應用場景。

Salesforce 在一篇博客中用柔道比賽比喻了銷售的三個階段。

當我開始面臨競爭,我遇到了三個不同的級別柔道運動員:

  • 第一級選手們最弱,因為他們只專注于自己的攻擊和技術。不管是什么,他們就跟著預定的計劃,不會根據他們的對手去改變自己的方式。無論他們多么強大,都很容易被擊敗。

  • 第二級選手心中有一個計劃,但仍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去適應他們的對手。如果他們的對手攻擊,他們就會反擊。如果他們的對手采取推的方式,他們就會順勢拉過來。他們越快地針對對手的行為作出反應和適應,他們就更具競爭力。

  • 第三級是柔道的最高水平。在奧運會這種級別的比賽,選手不會再根據他們的對手的招式做出反應。相反的,他們根據對手的的打法其他方面傳遞出來的信號進行預測:平衡、姿態、抓地力、姿勢和動作。他們利用這些去增強自己的洞察力水平,預測什么事情將會發生,并保持領先他們的對手。

銷售具有相同的三個級別。太多的公司仍然集中在第一級的水平上。他們的銷售團隊都是按照已經寫好的臺詞腳本和設計好的活動盲目地像他們的潛在客戶和客戶進行宣傳,很少針對客戶的特殊需求進行考慮。

一些公司在第二級的水平。他們使用客戶傳遞出來的一些信息進行個性化的銷售和營銷工作。他們采用了最新的技術,鼓勵與客戶進行對話,并且在發展產品擴充線路圖的時候使用這些交談數據。

最好的公司和極少數 B2B 公司目前也許會更進一步,他們著眼于未來的預測。這些處于第三級別的公司知道什么樣線索會變成機會,什么樣的潛在機會將成為客戶,哪些客戶會成為瘋狂的粉絲。如果銷售過程中出了問題,他們能夠預測問題將會何時出現以及如何進行干預,讓它們重回正軌。

而 Salesforce 聲稱 Einstein 將會讓這些公司從第一階段進化到第三階段。

Salesforce 的創始人 Marc Benioff 在創立 Salesforce 之前一直服務于甲骨文公司,26歲便成了這家公司的副總裁,1999年,當所有的廠商都還沉迷在軟件時代的時候,Marc Benioff  已經從甲骨文離職,提出了當時讓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的云計算。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所有的軟件廠商都開始調整方向入主云計算領域,Salesforce  的競爭對手一下子多了起來,其中不乏甲骨文、SAP、IBM 這樣的巨無霸,然而這個被人稱作“夢想家”的家伙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喊出了“No Software”、“The End of Software”等口號,甚至印在公司的徽章上讓員工每日佩戴,帶領著 Salesforce 在一眾云服務商之中突圍而出。

現在,AI 的時代已經到來,Salesforce 還能繼續保持 SaaS 領域 Top1的位置嗎?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06/

這場戰,Salesforce 有可能贏嗎?

這么龐大的市場,不可能只有 Salesforce 一個玩家。國外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服務廠商都在侃侃而談 AI 在自家產品當中的應用。

微軟的宣稱未來的 企業服務產品當中都會應用到人工智能技術,例如在 CRM Dynamics 365 內置 Cortana 人工智能套件;而 IBM 有 Watson 認知計算平臺;Oracle 推出了 Oracle.AI,應用了海量數據的實時分析技術。巨頭們都入場了。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ynergy Research 的報告,微軟在今年第2季超越 Salesforce,拿下全球企業 SaaS 市場冠軍寶座。

不同企業服務應用領域的增長速度和規模存在差異。其中,ERP的營收成長了49%,為營收成長最多的SaaS服務;而占有率最高的服務則是協作服務,營收成長了37%,這也是微軟為什么會超越  Salesforce 原因之一,微軟的 Office 365辦公套件為他們帶來了不少營收。另一個大殺器則是 Dynamics 365 ,微軟已經將它的 CRM 和 ERP 整合成一套工具,時不時還來點“Office+Azure”的套裝優惠(微軟的云儲存服務),不少客戶還是挺受用的。

另外根據微軟今年第三季度亮眼的財報,Dynamics 產品收益增長11%,在貨幣不變的情況下為13%。并且,線上版本的 CRM Dynamics 365 的用戶增長了2.5倍。這表示,微軟的 Dynamics 產品頗受用戶青睞,市場接受度很高。而 CRM 一直是 Salesforce 最大的根基。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我們再來看一組去年的數據,也許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微軟今年第二季度會超越 Salesforce 成為行業第一。盡管 Salesforce在2015年度占據全球 SaaS 市場14.8%的市場份額,但是它的增長速度開始已經大不如前。在去年前10大 SaaS 服務供應商的排名中,微軟的增長速度是最高的,70%,而 Salesforce 墊底,增長率只有21%。當時微軟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3%。按照這個增長率,2016年之后,微軟的市場占有率可以領先 Salesforce 三個百分點 。

所以,2016年 Q2 微軟的營收超越 Salesforce 似乎早在去年就注定了。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被動搖了,Salesforce 怎么還可能坐得住?它 2016年全面發力人工智能領域,瘋狂收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的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受到了這幾個數字的刺激呢?

在人工智能領域,微軟的起步比 Salesforce 要早得多,再加上微軟也將于2017財年的第二季度(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對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領英的收購,而 Salesforce 由于未成功收購 Twitter ,尚未擁有一個龐大的數據來源。不知道 Salesforce 看到微軟的新財報之后,有沒有后悔放棄收購 Twitter ?

實際上,這條賽道上 Salesforce 要盯著的可不止微軟一個對手,還有今年前十大 SaaS 廠商市場成長率最高的甲骨文。甲骨文發布 Oracle.AI 的時間比 Salesforce Einstein 的時間要晚,開始發力人工智能也比 Salesforce 要晚。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Oracle.AI 是由 web-scale( Web-scale 用于描述來自互聯網巨頭,如 Facebook,Google,LinkedIn 等公司的技術大牛,通過應用新進程、新架構和新實踐所實現的靈活性和擴展性。) 的 Oracle的數據云和企業龐大的云計算能力來驅動的。

盡管 Salesforce 可以通過雇傭人工智能專家團和收購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公司進行取長補短,但是在計算能力和某些特殊數據上 Oracle 就顯然更具優勢。它有超過1500個數據提供商合作伙伴,花了幾年時間培育了BlueKai(BlueKai 專注于廣告相關的大數據管理) 和 DataLogix(有最大的 SKU 級別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數據,Facebook 此前曾向 DataLogix 購買7000萬美國家庭的消費數據,以增強自己的廣告投放效果。)這兩家公司,這些東西幾乎是無價的,而且需要時間去積累。事實上  Salesforce 的部分云服務還是和 Amazon 租用的。

也就是說,起步早不一定占盡天時地利,盡管人們都喜歡讀更具顛覆性的后起之秀的傳奇故事,但老玩家實力仍在,不可掉以輕心。

盡管以全球企業 SaaS 市場規模來看,2016年第2季全球企業 SaaS 市場營收相較于2015年第2季成長了33%,且超過110億美元。未來5年內,全球企業 SaaS 市場規模將成長3倍以上。但是人們永遠只記得住金字塔頂端的選手。

不過至今為止,這幾家公司所傳達的出的 AI 融入一切的想法尚處于概念性和初級的階段,真正可以大規模使用至少要在幾個月甚至十幾個月之后,這中間會發生多少變化我們尚未可知,吃瓜群眾們還是應該多關注哪家的產品是真正如各種發布會上所言那么神奇,能夠幫助客戶賣出更多的東西,促進業務增長。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AI 助力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 Salesforce Einstein 描繪的未來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資深作者萬事ONES
萬事ONES
0
深圳復臨科技有限公司
實力廠商
實力廠商
優質服務
優質服務
及時響應
及時響應
立即詢價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