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關閉這一業務 30萬買家面臨“無法追責”
好技術、好風口,卻難做成“好生意”。
天下網商 葉晨
編輯 李丹超
原標題《大廠平臺被傳暴雷,30萬買家面臨“無法追責”》
“幻核也要關門了?”“之前抽到的藏品怎么辦?能轉不?”
7月20日,不少數字藏品藏家群里突然炸開了鍋。原因是當天晚間,多家區塊鏈領域垂直媒體報道稱,騰訊正計劃裁撤旗下數字藏品平臺幻核業務。以陀螺研究院的行業數據估測,這一決定假設成真,受影響的用戶數將超過30萬人。
根據部分群友向《天下網商》反映,他們少則投入幾十到幾百元,多則投入幾千元。
在他們看來,幻核的藏品不支持二手交易、甚至不可轉贈,不少藏家一方面是出于喜歡才購買,另一方面則是相對中小平臺,幻核的母公司騰訊有大廠優勢,藏家們對藏品的后續應用也抱有期待。
幻核可能會關停的消息,讓藏家們感到不安:好不容易搶購的藏品,最后可能會變成一張張只保存在手機里的圖片。
“平臺是否會關停?”“數字藏品是否能轉移?”《天下網商》咨詢了幻核平臺客服,官方稱“并未接到相關通知”;“會不會出下一款數字藏品”,客服依舊回復“目前未接到通知”。
平臺傳暴雷,維權群炸鍋
7月20日,幻核或將關停的傳聞開始在網絡上發酵。
“我只買過兩款數字藏品,前后花了200元的樣子。”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阿平表示,由于投入不大,如果真有損失,他還能接受,“互聯網應用市場的特性就是變動快,騰訊花了這么大精力打造至信鏈,我覺得不會讓幻核簡單停擺。”
至信鏈是騰訊聯手中國網安、楓調理順三家搭建的鏈,幻核的數字藏品“儲存”于此鏈上。該鏈有別于公有鏈——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也可以參與其中共識過程的區塊鏈。
目前國內的數字藏品沒有和公鏈掛鉤,絕大多數產品布局在大廠、院校、技術企業搭建的聯盟鏈上。
這意味著平臺一旦真的關停,數字藏品的標示性將只剩至信鏈上的一串數字符號,如果沒有下一家接盤幻核的這些藏品,原本鏈上內容的呈現、多元化應用就更加是空中樓閣。
幻核的數字藏品收藏
盡管有人選擇相信幻核會繼續,但更多人不能淡定。雖然幻核對外回應“未接到(關停)通知”,但阿平所在的藏友群里,7月25日左右開始很多人咨詢起了維權事宜。
“他們多數是幻核的資深玩家,花了真金白銀。”阿平解釋。今年上半年數字藏品圈市調顯示,在發行價格方面,幻核藏品平均價格為169.45元。相對其他平臺,幻核的藏品普遍偏“貴”。
“我可不想花幾百塊買幾張照片、一串字符。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們肯定是要維權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群友稱。
市場遇冷,關停風波5月就有苗頭
幻核20多天沒有發行新品了,上一次發行數字藏品,還是7月8日限時發售的“郎世寧的中國印記:《枝從鳥棲》數字特展。
阿平發現,關于新品的討論在群里沉寂許久:前幾個月大家還在爭論哪些數字藏品值得買、忙著和其他渠道數字藏品做對比,后來各種討論慢慢沒了聲音。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幻核共計發行47 套數字藏品,平均3.87 天發行1套。
從一周多更,到拖更斷更,這或許與藏品的滯銷有關。
自今年5月末開始,幻核先后發布了《徐悲鴻數字墨馬藏品》《弘一法師書法格言屏數字臻品》系列以及《十竹齋畫譜》系列等數字藏品,但頻繁出現未售完的情況。
公開信息顯示,幻核于2021年8月上線,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其是國內頭部數字藏品平臺,所售數字藏品均不可二手交易,不可轉讓贈送。
有藏友表示,“國內數字藏品買家還是聚焦在藏品的轉讓流通上”,而幻核長期堅持不開放轉贈和交易功能,讓抱有投資目的的消費者熱情不高——一方面,不少圖片形式展現的數字藏品售價上百元,但難以評估其藝術價值;另一方面,由于幻核的數字藏品沒有流通性,投資價值也無從談起。
《天下網商》發現,此前新藏品賣完,幻核平臺會標注“已售完”;近期未售罄就停銷的藏品,對應標注的是“已結束”。對于上線不到一年就傳出關停的消息,許多藏家認為,后續還會影響數字藏品行業的市場信心。
中小平臺頻頻暴雷,藏家圈拉響警鐘
阿平的“圈內朋友”楊先生,最近因為數字藏品有些郁悶。
去年10月起,楊先生聽身邊人介紹入坑數字藏品,后來也加入了一個QQ群,群里的“大神”每天都會發布各平臺的數字藏品發售信息,既有鯨探、幻核、靈稀等倚靠大廠的平臺,也有iBox、數藏中國、頂藝TopArt、TT數藏、HOTDOG等中小平臺。
楊先生有過投資經驗,深知“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所以總是多平臺選購數字藏品,并把更大的“投資比重”放在中小平臺。因為“大神”總說,相對于大廠平臺嚴格的轉贈條件,中小平臺“容易脫手”,也“方便資金回流”。
看到2022年國內數字藏品市場還在擴大,楊先生打算把藏品保存一年,等行情上漲,藏品升值后再批量脫手。
誰知從今年開始,一批中小平臺先后暴雷。在iBox平臺,數字藏品在二次交易市場的價格突然跳水,楊先生買的藏品不僅沒等來高價,還由于出貨集中、無人接盤。他損失近千元。
等到了5月17日,TT數藏的官方微信號突然發布推送,稱平臺老板拿錢去iBox平臺炒藏品,卻遭遇市場價暴跌、虧損嚴重。巨虧之下,公司只好就地解散團隊。
看到這個消息,楊先生哭笑不得??薜氖?,他在TT數藏上也收入過藏品,連連虧本的邏輯,居然前后串聯起來了;笑的是,在該平臺上,還好他只買過一款藏品。
楊先生的損失并不算嚴重。今年6月,“頂藝TopArt”的數藏平臺暴雷,據區塊鏈垂直媒體統計的部分買家名單,不少藏家損失上萬元,有人損失高達5萬元,總金額達上千萬元。最后,平臺直接關閉了二級市場,藏家手中的區塊鏈上獨一無二的“藏品”瞬間變成“圖片”。
楊先生所在的群里,4月群內“大神”還在推薦頂藝TopArt
藏家無法追責平臺?維權律師認為無效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到4月,國內數字藏品的每日發行額從100萬元左右,迅速膨脹到了約1330萬元,規模增長超過10倍?!稊底植仄窇脜⒖肌芬诧@示,截至2022年7月上旬,國內數字藏品平臺數量已超過700家。
市場在擴大,規則卻只靠國家文物局等少數機構的引導性規章,以及行業的自律來維系。
藏家的維權很難,一方面,行業起步,相關規章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數藏平臺用戶協議中也有“強勢”條款。
在幻核的用戶協議中,有這樣的聲明:“如出現技術升級、服務體系升級、經營策略調整或配合國家重大技術、法律法規、政策等變化,騰訊可能會根據需要更新或調整本軟件和/或本服務的內容,甚至中止、終止向您提供全部或部分服務。上述行為不視為騰訊違約,您無權要求騰訊承擔任何責任。”
這條規定,被網友解讀為“假如幻核關停,受到經濟損失的藏友將無法對平臺進行追責”。
對此,北京中倫文德(杭州)律師事務所傅林放教授表示,數字藏品是一種準物權,適用于《民法典》等有關動產物權保護的制度。“藏家在追責時,要明確自己的哪項權利受損。比如幻核關停后,藏家無法看到自己的藏品,就是部分限制了個人對物權的持有、觀摩和應用;如果是幻核以外的平臺暴雷,同時涉及二級市場交易的,可以判定影響了藏家對藏品所有權的轉讓。這些情況下,即便平臺在用戶須知中要求藏家簽署相應的‘免責’,他們依然可以借助個人利益被直接侵害的證據,判定合約違法、無效。”
傅林放認為,數字藏品圈產生的糾紛,下半年可能頻率會更多。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期NFT(數字藏品)市場較去年9月高點的22.5萬筆銷量,下降了92%;與之相對的是,國內數字藏品的熱度還在高漲。
趨利的風口之上,市場還在繼續。
相關部分出臺法律也好,行業進一步自立門檻也罷,只有盡快限定平臺和藏家的權責關系,明確行業的準入門檻、退出機制、監管措施,數字藏品才能更規范地發展。畢竟貼地振翅,再怎么賣力,最后只能帶來一地雞毛。
※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葉晨,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