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
+ 關注
2022-09-26 14:14
963次閱讀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文末有贈書福利,周末愉快!

作者 | 九月 編輯 | 劉景豐

關于被熱議的Web3.0,一個主流的敘事是,它將Web2.0時代中,集中在互聯網平臺的個人數據所有權交還給了用戶,解決壟斷、隱私保護缺乏、算法作惡等問題,更平等、開放、安全,寄托人們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美好愿景。

毫無疑問,Web3.0想革互聯網大廠的命。

而且當下,這場改革最先在人才的流向上吹響了號角。今年上半年,國外的Meta、Twitter、YouTube、亞馬遜多位高管離職,投奔Web3.0,國內美團聯合創始人、前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螞蟻技術總監趙峰等,也轉身挺進Web3.0的大門。

但另一面,互聯網巨頭們與這個去中心化的新世界,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對立局面,而是呈現了一種微妙的關系:積極擁抱。

比如,谷歌意識到Web3.0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今年6月,專門組建Web3.0團隊,瞄準新世界的基礎設施,為其開發人員提供后端服務。此外,有媒體盤點,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Twitter、Meta、eBay、亞馬遜、奈飛等數十家大公司已經開始探索具體的業務。

有人對此警惕,但面對開放的互聯網新世界,似乎又難以阻擋。該如何看待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關系?Web3.0的內核又是什么?

近日,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督局局長姚前、《比較》雜志研究部主管陳永偉、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等人共同推出《Web3.0:下一代互聯網的變革與挑戰》一書,探討了Web3.0的定義、技術特征、實際應用和監管等議題。作者之一陳永偉長期研究數字經濟,針對上述問題,他向「甲子光年」提出一個觀察角度:在他看來,很多人認為Web 3.0就是徹底對Web 2.0的否定,即Web 2.0有平臺,所以Web 3.0就不能有平臺了,但實際并不一定如此,“以后的互聯網,更可能是一個Web 2.0和Web 3.0并存、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并存的格局”

現在比較流行的關于Web3.0的定義是由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提出的。在伍德看來,“Web3.0是一組兼容的協議。這些協議為用戶提供了強大并且可驗證的保證,保護他們接收和發送的信息以及他們的支付信息。通過授權用戶在低門檻市場中為自己行動,我們可以確保審查和壟斷機會的減少。”

研究機構Messari研究員江下(Eshita)把Web 1.0到Web 2.0再到Web 3.0的演變描述為:Web 1.0為“可讀”(read),Web 2.0為“可讀+可寫”(read+write),Web 3.0則是“可讀+可寫+可擁有”(read+write+own)。

引自:《Web3.0:下一代互聯網的變革與挑戰》

今天,「甲子光年」對話陳永偉,聊一聊他眼中Web 3.0的商業變革、大廠為何進軍Web 3.0、以及對Web 3.0未來的擔憂。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陳永偉,《比較》研究部主管 圖源:受訪者提供

1.“不做布道者,看到潛力,也要看到風險”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你什么時候對Web3.0感興趣的?驅動原因是什么?

陳永偉:如果說是和Web 3.0相關的內容,比如區塊鏈,那很早。我大概十多年前就聽說了區塊鏈,然后我花了不少時間讀了中本聰的論文,結論是這東西應該不能如中本聰所說的那樣成為新一代的貨幣,所以就沒參與,也錯失了財富自由的機會。后來也寫過關于區塊鏈的書,但僅限于研究,沒有躬身入局。

如果是關于現在說的Web 3.0,那是開始于去年寫作《元宇宙漫游指南》的時候。既然要寫書就要弄清楚元宇宙的概念。當時有個說法,元宇宙就是Web 3.0,為了弄明白這個說法是不是正確,就需要對Web 3.0這個概念本身有了解。這成為了研究Web 3.0的由頭。

甲子光年:你如何定位自己在研究Web3.0時的角色?心態是怎樣的?

陳永偉:始終作為一個旁觀者。對Web 3.0不吹不黑,要看到其潛力,也要看到其風險。對于我個人,我是一個數字經濟研究者,Web 3.0只是其中的一個課題,所以我本人沒有那種布道者的心態,對Web 3.0的態度可以相對客觀一些。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Web3.0:下一代互聯網的變革和挑戰》圖源:中信出版集團提供

甲子光年:Web3.0、元宇宙都不是新概念,當前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

陳永偉:客觀來說,現在Web 3.0和元宇宙還都處在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比如Web 3.0強調去中心化,但現在很多Web 3.0的存儲都是中心化的,還有很多交易所其實也是中心化的。一個例子是,今年初,美國以支持俄羅斯為由封殺了一些人的加密貨幣賬號,如果在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網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相比之下,元宇宙離開理想可能更遠。據估計,如果要真正達到比較理想的元宇宙環境,讓所有人都參與進去,所需要的算力可能要比現在多一千倍,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事實上,正因為現在發展還比較初級,所以人們對這些概念的期望才會這么高。根據Gartner技術成熟曲線,這是這個技術發展階段的特點,隨著技術的成熟,人們的期望反而會降低。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2022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Web3處在過熱期。圖源:Gartner網站

甲子光年:一個Web3.0從業者聊到,“這個行業一年前的書都算是過時了”,行業變化極快。今年以來,你調研觀察這個領域有什么變化和發展?好的不好的都可以。

陳永偉:我覺得不要說一年前,一個月前的東西都可能會過時。

以最近為例,包括以太坊合并,靈魂綁定等技術的應用,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個行業。還有各國監管政策的出臺,也會對行業有很大的影響。比如美國最近又出臺了很多新的政策,如果要寫一本關于Web 3.0的新書,這些都應該反映進來。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5日14時,以太坊正式完成“合并”,即以太坊主網完成了從工作量證明(PoW)過渡到權益證明(PoS)的過渡。據陀螺科技報道,彼時超過4.1萬人在 YouTube 上觀看了以太坊主網合并派對,屏息凝神地看著關鍵指標慢慢出爐。這次更新,結束了區塊鏈對挖礦的依賴,被業內認為是以太坊邁入了新時代。

2. “以后的網絡可能是Web 2.0和Web 3.0并存的格局”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在你看來,國內對Web3.0有什么誤區?

陳永偉:有不少。比如很多人認為Web 3.0就是徹底對Web 2.0的否定,“Web 2.0有平臺,所以Web 3.0就不能有平臺了”,這是不對的。

Web 3.0更多是對Web 2.0的一種“否定之否定”,是克服一些它存在的問題。像平臺這種模式當然還是要的,只不過在Web 3.0當中,人們會試圖用一些更為底層、更為去中心化的協議去實現原有平臺的功能。

另一個例子是去中心化。不少人認為,在Web 3.0到來后,人們就徹底不需要中心化的網絡了,這也是不對的。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中心化是更有效率的。例如我們講的數字人民幣,在發行層面就沒有用區塊鏈,因為它本身有國家信用做保證,無需再用區塊鏈加持信用,中心化的發行也會讓其更為有效地使用。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以后的網絡更可能是一個Web 2.0和Web 3.0并存,或者說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并存的格局

甲子光年:過往互聯網發展經歷了幾次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周期,而且目前Web3.0在金融領域投機過剩,看上去是一個讓少數內部人士受益的騙局。你怎么看?

陳永偉:我覺得投機問題是不可否認的,這也是每一次技術革新時都會出現的現象。我記得Carlota Perez有本書叫《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就從歷史的角度揭示了這個現象。從某種意義上,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因為投機預示著人們對其有期望,認識到這個領域有價值。只有這樣,相關的資本才能涌入進來,這個行業的創新才會起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投機問題要重視,要用相關制度去約束它,但也不要因噎廢食,因為有風險就徹底不要發展它了。要著重看到在投機過后,究竟有什么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可以留下。

甲子光年:過去你長期關注平臺經濟、數字經濟,反平臺對用戶數據的壟斷。將人類從大型科技公司的統治中解放出來,也是Web3.0相關介紹中提到最多的價值之一。但目前不少國內外大廠也在探索Web3.0,對此你怎么看?

陳永偉:這有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大廠確實受到了很多的挑戰,為了回應這些挑戰,它們必須要有所探索。所謂知己知彼,即使Web 3.0對自己不利,但也必須要知道這些不利因素是從哪里來的,自己可以怎樣應對。

二是其實這些大廠很大程度上是Web 3.0領域的供應商。舉例來說,國內的很多Web 3.0產品其實是在一些大廠的云上面的,既然這樣,Web 3.0越發展,它們本身的得利也就會越多。

3.當自由開放遇到復雜的人性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你們新書的副標題是,“Web3.0為實現商業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機會”,Web3.0更容易在哪些領域有商業創新?另一面,它是否會給現有商業秩序帶來挑戰?

陳永偉:從目前看,Web 3.0發展最快的領域是去中心化金融,也就是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一般指基于智能合約平臺構建的加密數字資產、金融類智能合約)這一點并不奇怪,一般來說任何一次技術變革,創新最大的都是和錢最接近的領域,而金融是首當其沖。當DeFi和其他的一些領域結合后,創新就很多,比如GameFi,現在的X to Earn,都是這樣的創新。

GameFi,是“Game+Finance”的簡稱,也就是游戲和金融的復合體。相較于傳統的游戲,GameFi有兩大特點:

第一,不同于傳統的互聯網中,游戲的內容(如人物、皮膚、道具)都歸游戲平臺所有,在GameFi中,用戶可以通過NFT的形式擁有資產,并且可以通過游戲獲取道具,最終還可以在第三方交易平臺上自由出售變現。用戶進行游戲的過程也就是賺錢的過程,所謂的“邊玩邊賺”(Play to Earn,P2E)。

第二,在GameFi中,始終存在著完整的通證系統。

梳理自《Web3.0:下一代互聯網的變革與挑戰》

當然,這些創新有很多其實是有問題的,比如X to Earn當中又很多都有龐氏騙局的嫌疑。

我個人認為,如果從價值看,比較有價值的創新應該是那些Web 2.0問題比較大,中心化對效率和用戶福利傷害比較大的領域。比如,“創作者經濟”就是一個代表。現在Web 2.0的中心化平臺對創作平臺控制太嚴,很多作者的利益難以保證,因此Web 3.0就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替代。類似的Web 3.0創新也是最有價值的。

Web 3.0商業創新對商業秩序帶來的挑戰當然是很大的。一方面,它會帶來利益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它也會帶來不少新的風險。這些都會給監管帶來很大的挑戰。比如現在DeFi的風險就是監管部門比較關注的問題。

甲子光年:過去一年,國內數字藏品發展規模和速度驚人,截至7月底,相關平臺數量已經超過700家。產業發展是否過快?你有什么建議嗎?

陳永偉:確實有點快。事實上,國內的數字藏品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NFT,它的想象空間是要小于NFT的,這一點需要注意到。

因此,數字藏品平臺應該想好,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自己的服務到底有什么獨特性,有什么殺手锏可以讓自己在競爭中存活下來,不宜一哄而上。

一個建議是,多對比對手,進行一些思考。比如最近騰訊把自己的幻核關了,做數字藏品平臺的或許應該想一下,“騰訊的平臺都不做了,我自己比起騰訊怎么樣”。如果問了這個問題,還有信心做下去,那就大膽做吧。另外一個建議是,是不是有平臺可以以比較低的價格幫助我們發行一下本書的NFT,幫我們推廣一下?當然這只是個玩笑。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幻核是騰訊PCG內部孵化的NFT發行平臺,2021年8月2日正式上線APP,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藏品平臺之一。2022年8月16日上午,騰訊旗下的數字藏品平臺“幻核”發布公告稱,自當日起,幻核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 所有通過其平臺購買數字藏品的用戶,皆可自行選擇繼續持有或發起退款申請。

甲子光年:你們的新書里提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Web3.0的模式被寄予厚望,但要面對的是復雜的人性。這是否使Web3.0很難朝著理想方向實現其價值?

Web3.0強調信息的自由開放共享,但這也伴隨著另一個挑戰,即對信息內容的治理。雖然DAO在這方面被寄予厚望,但目前這種依賴智能合約處理簡單邏輯規則的工具在復雜的人性面前似乎捉襟見肘。

引自《Web3.0:下一代互聯網的變革和挑戰》 第三章 Web3.0的經濟邏輯

陳永偉:很多的創新,后來的發展往往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比如互聯網一開始就被認為會造成一個“自由人的自由聯合”,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十分自由。但后來的發展我們看到了,有很多超級平臺產生,反過來控制用戶。

Web 3.0也有類似的風險。事實上,由于有“51%攻擊”的存在,一旦一個Web 3.0網絡中有人控制了多數資源,其帶來的控制力可能比傳統的平臺還要厲害。這一點我們是需要注意的。

Web3.0雖然以“去中心化”為目標,但它可能會帶來新的“中心化”,而由此產生的問題可能是更難以解決的。人們對于Web3.0的“去中心化”期待,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之上的。人們一般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保證權力的分散,很難出現一個絕對化的權力中心,但現實并不是這樣。例如,一項關于比特幣的研究表明,被人們認為高度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網絡其實是一個非常中心化的網絡:超過50%的網絡算力被掌握在50個(大約僅占“礦工”總數的0.1%)“礦工”手中。這意味著,只要這50個“礦工”進行合謀,就可以針對整個網絡發動“至少51%的攻擊”,對其他的用戶產生絕對的權力——這種權力甚至是傳統條件下的壟斷者都難以企及的

引自《Web3.0:下一代互聯網的變革和挑戰》第二章 Web3.0:變革與應對

甲子光年:你之前提到,Web3.0發展最重要的是出現一個殺手锏級別的產品去發展用戶。但事實上,Web3.0領域有非常多的新詞,而且對參與者的門檻要求極高,面對的并非大眾。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矛盾嗎?

陳永偉:我覺得不矛盾。正因為現在缺乏一個全民可用的殺手锏級別應用,所以現在Web 3.0還是一個小圈子的東西。如果要讓Web 3.0真正出圈,那么讓門檻降下來,讓更多用戶使用就是必須的。

4.未來的擔憂:效率、算力、用電

對話陳永偉:Web 3.0是對Web 2.0的“否定之否定”

甲子光年:大家都在講Web3.0的價值,反過來問,Web3.0有什么缺點和問題?

陳永偉:當然有。比如Web 3.0強調去中心化,但客觀講,在同等的技術條件下,去中心化的效率通常要比中心化來得低。這意味著我們在享受Web 3.0帶來的好處(例如更好的隱私、更多的自主)的同時,可能要容忍一定的低效率。

另外,作為一個新事物,Web 3.0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肯定會和既有的規則體系產生沖突,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一個大問題

甲子光年:甲子光年之前提過,無論是元宇宙還是Web3.0未來的發展,一大擔憂是電力系統、算力系統能否支持。你會為此擔憂嗎?

陳永偉:擔憂。我在《元宇宙漫游指南》里面就著重說過,算力和用電,會是制約元宇宙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Web 3.0也是類似的,如果它需要的算力過大,電力過多,那么它就不可能有很大用戶。舉例來講,雖然現在比特幣很火,但它對算力要求太大,所以它注定不可能成為通用貨幣,而只能作為一種財富的持有手段。

如果要讓元宇宙和Web 3.0真正實現,這些問題就必須解決。當然,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發展,比如以太坊用PoS機制取代了PoW機制,就是很大的進步。我想很多問題或許都可以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

甲子光年:越來越多新人開始學習Web3.0,他們需要注意避免哪些問題?

陳永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避免被忽悠。尤其是被一些“布道者”天花亂墜的描述忽悠了。多關心點實際的問題,考慮怎么去解決它,是更為實際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九月,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話題
web3與元宇宙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