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團隊的執行力?

經常有老板問我:
員工吐槽老板執行力不行; 老板抱怨員工執行力不高;
— 1 —
戰略規劃與戰略執行
樹立緊迫感;
組建領導團隊;
設計愿景戰略;
溝通變革愿景;
善于授權賦能;
積累短期勝利;
促進變革深入;
成果融入文化;
我認為戰略執行也可以運用這八個步驟。
這八個步驟其中有六步都在解決組織內部人心的問題,可見組織變革成功,人心才是最關鍵的因素,畢竟事是靠人做出來的。
如果老板制定了完美的戰略,但是執行人不理解、不認同、不喜歡。
再完美的戰略也不可能落地。
缺乏人心,戰略做得再好也沒人執行。
缺乏方法,光靠兄弟情深也無法把戰略執行到位。
缺乏執行,所有的戰略,最終都會不了了之。
來回折騰幾次,企業必然分崩離析。
— 2 —
像重視戰略一樣,重視人心
其實,每個戰略都是有來源的:
可能是老板覺得公司發展太慢了;
可能是老板覺得現在大家效率太低了;
可能是老板覺得大環境形勢不好,不變只有死路一條;
不管原因是什么,都必須讓團隊認同執行這個戰略的必要性。
要把怎么想的,從頭到尾,分享給大家,獲得大家的理解與認同。
并且經常性在公開場合,有意識地提前鋪墊自己的看法,在團隊中建立緊迫感。
把寒氣傳給每個人。
當團隊中營造這樣一種緊迫感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冬天”快要到來的時候,任何的管理變革都會變得順理成章,而不是無中生有、心血來潮。
明確變革方向至關重要。 因為員工對于實施大變革是否真的必要,往往存在意見分歧,或者感到困惑或懷疑。 有效的愿景及其支持性戰略可以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員工的頭腦中自然會產生許多疑問:
這將對我意味著什么? 對我的同事們意味著什么? 對整個組織意味著什么? 還有其他什么選擇嗎? 其他選擇會不會更好?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需要做出犧牲嗎? 是不是有人在耍手段,以犧牲我來提升他們的地位呢?
因此核心團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先回答所有的這些問題,而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放棄當下、放棄其他未來選擇而接受犧牲、相信他人,等等。
— 3 —
從戰略執行到戰術執行
有了戰略,有了人心,落實到每個員工頭上時,卻沒有好的工具,戰術執行的時候也會困難重重。
整個執行過程中,由于前面的充分溝通,大家其實已經知道為什么要做,戰略規劃也說明了要做什么。但是具體怎么做,非常關鍵。
大部分企業的問題,本質就是執行力的問題。
推薦一個執行管理好方法:PDCA。
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查),Act(改善)。
Plan,靠譜的計劃,是靠譜的執行力的前提。
靠譜的計劃,需要明確這個任務,是誰在什么時間之前要做什么。
但是,這些靠譜的計劃,怎么產生的呢?
在每月的經營會議上,根據當月最重要的目標,必須把目標分解成具體的行動,明確責任人,明確實現目標需要團隊做什么。
整個公司事情那么多,一個月周期那么久,怎么確保過程中不偏離目標呢?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目標模塊和任務模塊,將公司的目標自上而下分解。
具體行動的責任人通過任務,自下而上對齊公司目標。
保證始終確保公司的每個人做的每件事都聚焦目標。
有點抽象,我舉個例子。
某企業想要提升VIP客戶的服務質量,制定對應的戰略目標。
售后經理通過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制作KA客戶異常情況處理SOP的任務,與公司的戰略目標對齊,并且每周周會上復盤任務的執行進度。
要知道,做計劃,最大的難題在于:
上級與下屬之間對計劃的完成指令理解不一致,存在理解偏差。
因此,有經驗的管理者在下達任務后,都會要求下屬復述任務,以便確認下屬準確地理解了任務目標。
但是,做完計劃之后就完事了嗎?
NO!
下一步,就得執行計劃,Do,行動。
很多公司月度會議斗志滿滿,對月度目標,團隊成員都覺得實現起來沒問題。
但是會議的第二天,馬上又被日常的瑣事絆住了實現目標的步伐。
把前面做的靠譜的計劃都忘了!
忘了?!
為什么?
因為,每個崗位都有各自的崗位職責,崗位職責就是這個崗位不得不做的事情。
這些日常事務不是完全聚焦目標,卻會花費我們大量時間。
因此,行動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每個崗位的日常事務。
大家一忙起來,最關鍵的任務,要么沒做。要么做了,沒有持續做下去,都淹沒在日常瑣事里了。
甚至有些員工會覺得,日常瑣事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怎么還給他分配其他計劃。
但是,二八原則告訴世人,那些20%的計劃,將帶來了80%的產出。
因此,現在很多企業都通過管理系統給每個人都梳理了屬于自己的工作清單。
清單中,一部分屬于目標分解下來的關鍵任務,一部分屬于自身的崗位職責。
系統按照輕重緩急的優先次序,自動排列任務。
作為一個管理者,日常需要檢查下屬的工作,這是最基礎的事情。
特別是那些最重要的計劃,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問題,需要及時糾偏,提醒成員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目標上。
通過周會這種會議機制,組織實現了工作計劃的快速統一糾偏,同步認知。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這也是我認為Check的第二層含義,自我檢查與及時反饋。
PDCA的最后一環,Act,我更喜歡翻譯成,改善。
實際上,沒有完美的計劃,任何計劃都有可能有效,也有可能無效。
有效的計劃,需要我們把成功的經驗,總結成方法,整理出規范,形成一整套高效的工作流程。
無效的計劃,需要我們吸取失敗的教訓,正視失敗,去思考避免重蹈覆轍的方法,找到更好的計劃,讓后續的PDCA循環正確執行。
對于執行者來說,通過復盤,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習慣。
自我復盤,自我總結,對個人成長非常有價值。
最后的話
了解完戰略執行和戰術執行,你的內心隱約會懷疑:提高團隊執行力就這么簡單?
錯了!
其實做到這些并不簡單,理論很容易,最難在于堅持。
很多人希望找到一個完美的「銀彈」,花了大量時間在尋找正確的框架,卻忘了花時間執行。
只有親身體會、執行后,他山之石,才能轉變成自己悟到的東西,才是真正地學會。
自己找到的答案,一生都不會忘記。
所以,執行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在于實踐,在于知行合一。
就像 PDCA 不是什么新鮮玩意,但是真正能夠一直踐行的人很少。
任何方法論其實都是前人通過 PDCA 總結出來的,而對于我們來說,方法很重要,踐行更重要。
先進的管理系統將管理理論融入到系統里,讓企業的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按照先進的管理方法論去執行,通過系統逐漸形成好的工作習慣。
要知道,團隊執行力提高的道路,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