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都是帶著傷疤剩下來的
本期錄音由metamaker支持
去年年底,我提出了2023年的關鍵詞:賺錢。
這一年,經濟正在復蘇,但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依舊很多。那么如何才能戰勝困難,打勝仗,打硬仗,打勝硬仗呢?
今天,一起來探討一下。
三個找人觀
要打勝仗,必須要有一個靠譜的團隊,要找到好的人。
在找人方面,我給大家分享三個觀點。
1.要舍得花時間找人
很多CEO總是跟我抱怨:“為什么我找不到好的人?”
我會問他:“那你會花多少時間來找人呢?”
他說,我沒有親自招聘,我把需求傳達給了人力部門,讓他們給我找。
你看,找不到合適的人,只說明了一點,就是你沒有花足夠的時間。
即便非常忙,對核心人才,一定要親自招聘,因為沒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想要什么樣的人。
雷軍值得我們學習,他很重視人才,所以花了大量的時間面試。在小米創辦的第一年,他將80%的時間都用在了招人上。他曾面試一個人,兩個月聊了10次。一次10個小時。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找人不是三顧茅廬,而是三十顧茅廬。
成果也顯而易見,小米7位創始人的豪華團隊 , 他們來自微軟 、 金山 、 谷歌和摩托羅拉 , 大多數人都管理過幾百人的團隊。
所以老板一定要花時間在人上面,勤奮一點。
2.開放的人才思維
作為老板或者高管,你也要有胸懷去找能超越自己的人。
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你不可能什么都會,什么都干得好。即便你是一個“完人”,但你的時間精力也不夠用。
你是老板,很難有人在綜合領域超過你。但你用他,他一定要在某一個領域比你強。
如果你找的都是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最后就會被累死。
我在用人時,如果他沒有什么地方能超過我,我是不會要的。
你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優勢,用人所長。在可控的范圍內,容人所短,最終搭建好團隊。
3.不要只找同類型的人
在找人時,還要避免只找同類型的人。
比如說你是一個執行力特別強的人,你不喜歡思維發散的人,就全招了執行力強的人。但事情一般都有兩面性,他們執行力強,事事聽安排,但強執行的背后,很可能他們缺少創新精神。
一個公司要做好,是集團軍作戰,達摩五指都要做好,產品、技術、銷售、運營、品牌都不能落下。
而做好不同的事情的人,他們的特質是不一樣的。如果公司全是一樣的人,也會成為打勝仗的阻礙。
科學的管理機制
有靠譜的團隊之后,還要有管理機制。
一家成熟的公司,必須以機制去管理,靠老板一個人驅動公司,不可持續。
管理的機制,一般來說分為三大類:
第一,是業務的管理機制。
比如說戰略會該怎么開,如何拆解目標,如何建立跟蹤體系,業務復盤會該怎么開,客戶資源該怎么分配,提成制度怎么制定,業務的高壓線制度該怎么定……
業務的管理機制,能讓團隊上下同欲,勁往一出使。也能上下同頻,保持好的節奏。
第二,人才管理機制。
比如說每個層級晉升的標準是什么,能公開透明、能衡量嗎?每個層級轉崗的標準是什么?降級的標準是什么?
一個員工干得好不好,是否得到晉升,不是由主管說了算,也不是由老板說了算,而是制度說了算。
大家發現,在這個公司里,是公開透明的,有明確的標準,他能夠看到自己的前途,在打仗的過程中,就敢拼命。
第三個,利益分配機制。
前線業務部門該怎么分錢?中后臺該怎么分錢?股權該怎么分配……
管理說到底是管人性,每一個人來公司上班,還是有需求的。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能更好的激勵他。
你把錢分對了,管理一半的問題就解決了。
打勝仗的文化
要打勝仗,背后必須得有打勝仗的文化。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出,精神要素是戰爭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所以,要將打勝仗當成團建。在炮火的洗禮之下,打過仗、流過血,帶著傷疤剩下來的人,無論是凝聚力還是戰斗力,都會無比的強悍。這樣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核心力量,組合在一起,就有了打勝仗的基因。
但在打勝仗時,還要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做好激勵。
每一次打勝仗,都要進行反饋。如果沒有激勵,干好干得差都一樣,那他就沒有動力了。
你有了反饋,他們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就會忘記過程中的痛苦,從而對下一次挑戰充滿期待,對勝利有著無限的渴望。
另一方面,要注入使命。
有一些公司同樣把打勝仗當做團建,但發現員工們并不喜悅,沒有感覺到快樂。
原因就在于他們總是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一個轉化率,一個GMV,然后不惜一切的沖到這個數字。
但他們忘掉了這個數字背后,本質上還是要給我們的客戶創造價值。
如果不清楚完成這個目標的意義,只是達到一個數字,那么很難有成就感,這樣的團建是沒有靈魂的。沒有魂,注定成不了能持續打勝仗的鐵軍。
所以要告訴他們使命和意義,以及做這一件事的價值。讓他們認識到,打的這一場勝仗,是英雄般的旅程,從而讓他們有使命感和成就感。
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打勝仗的思想也就成為了一種信仰。
高明的領導者
除了以上三點,更重要的,是領導者自身的素養。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如果領導者平庸,團隊再好,資源再好,都不可能打勝仗。
對領導者來說,一定要具備這3個素養。
1.有信仰
什么是領導者的信仰?
你一定要有自己堅守的東西,你究竟在追求什么?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要做成什么樣的事?
實際上就是你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
使命,其實就是你的追求。
你追求有多大,其實能決定你走多遠。
愿景,是你當下能看到的最遠的遠方。
愿景會驅動我們向前,我也常常說一句話,愿有多大,路有多長。
價值觀本意是,什么是有價值的,什么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在一個組織里面有價值排序。在面對選擇時,你把什么放在前面,優先選擇什么。
為什么領導者的信仰這么重要?
有信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才能堅持下去。當面對選擇時,你才會敬畏。你也能釋放出能量,吸引到優秀的人加入,一起去完成共同的使命。
2.有遠見
什么是遠見?
其實就是你的戰略眼光。
戰略指引的是方向,領導必須具備的是高于員工的戰略眼光。要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也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危險。
因為,你是領路人。你要做決策,要舍九取一。
你看得遠,才能避開路上的陷阱和障礙,不至于讓大家掉進坑里。
如果一個領導者沒有戰略眼光,沒有大局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
而且,也沒有人敢跟著你,因為看不到希望。
3.有定力
當做了判斷后,還要有戰略定力。
在追尋使命,實踐戰略的時候,會遇到無數的困難,你能堅持下去嗎?
而且在路上,會遇到無數的誘惑。眼前的利益是唾手可得的,但未來的收益不確定,你怎么做選擇?
沒有定力,就容易變成一個機會主義者??匆妱e人在搞什么,你也跟著搞。到最后,新的事情做不好不說,還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失敗了。
老板一定要有定力。以華為公司為例,如果沒有任正非的戰略定力,堅決不上市、不搞房地產,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可能華為就無法每次都順利度過危機,長成今天的樣子。
當你選好要做一件事,有長期主義的心態,專注做,堅持做,才有可能成功。
最后總結一下,如何才能打造打勝仗、打硬仗、打勝硬仗的團隊?
必須要有靠譜的團隊,好的管理機制,打勝仗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領導者的自我修煉,必須成為高明的將帥。
如何搭建組織架構?
如何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
如何定目標,讓人很爽很想干?
不追過程就拿不到結果,那么該如何追過程?
又該如何做績效管理,激活團隊的活力,讓大家很爽很愿意干?
如何輔導不同類型的下屬?如何培養人?
該怎么做Review?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張麗俊,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