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庫云|告訴你傳統產業該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
在后疫情時代下,企業該如何在面臨生存危機的情形下,投入「數字化轉型」、提升公司競爭力,已成為許多公司的當務之急,但到底什么是數字化轉型呢?傳統產業又如何著手進行數位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什么?
數字化是指利用「數字科技」達到商業目的,轉型則是指組織、文化、人才、心態、流程、技術架構等經營上的變革。
數字化轉型并非單指一項新科技或是數字技術,而是涵蓋整體企業的經營思維,因此數字轉型成功之路,就是轉化經驗為參數,思考企業未來經營策略轉變方向,進而尋求新興數字化工具的價值運用。數字化型就是「利用數字化科技、人工智能,改變企業營運流程和模式」
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會遇到的挑戰
當數字化已經成為創造利潤的關鍵武器時,同時也是考驗企業領導人能否正確運用,在數字化浪潮中航向新藍圖。但在航行的過程中必定會遭遇許多波折。藍庫云總結了以下幾點便是傳統產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
1.缺乏正確心態與明確目標
中小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很多到最后變得只是流于形式、喊喊口號罷了,如果一開始沒有設定明確目標、規劃需要的戰術計劃與執行活動,并排除萬難嚴格執行,那么在轉型過程中非常容易卡關。
在廠內做了好幾十年的老師傅、或是其他部門資深人員,會因為工作模式、操作技術和以前大相逕庭,而產生牴觸的想法甚至排斥的行為,如果沒有適當溝通,最終會造成企業內每一個人都走向不同的方向,無法聚焦,轉型失敗。
2.沒有找到合適的專業人才
老師傅對廠內各種機械設備了如指掌,甚至只要看一眼就會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但「數字化轉型」是和機械設備截然不同的一個領域,不是只要了解機臺就好。
因此沒有聘請合適的人才來推動轉型計劃,也是導致數字化轉型失敗的其中一個因素。很多企業原有內部組織并沒有相關專業人才,卻也沒有尋求外部專家的建議或招募新人,在缺乏相關經驗狀況下,對于數字化轉型這塊無從下手,或是花太多時間在摸索。如今在零代碼技術越趨成熟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無需再需要專業的IT人才,普通員工也能搭建出一個符合企業需求的業務管理系統。
3.沒有適合的設備與技術
很多中小型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面臨的最大難處就是:廠內的機臺往往已經服役2.30年,雖然很舊但故障時修一修還是可以用,很多企業主便會本著能省則省的心態繼續使用,或是沒有那么多的資金可以將廠內的機臺全部汰舊換新,但這些老舊的設備很多根本無法數字化。沒有機臺與產品的數據資料便無法進行調整與改良,更何況是做到數位轉型這一步?
還有另一種情況是企業已經導入最新的系統,但卻沒有考慮到內部資料管理問題,象是跨部門資料交換困難,甚至最終的數據資料出現偏差,影響管理決策的質量;或是選擇太復雜的分析工具,也沒有專業的人員可以正確操作,只能由原本內部人員趕鴨子上架,這些原因都會造成投資浪費的情形。
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實例
傳統產業想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在生產轉型歷程的部分便是從精實生產、單站自動化、連續自動化、生產平準化到可視化管理逐一轉變,雖然很多傳產的機械設備都非常老舊,但也并非無法進行數字化轉型,只要想辦法讓機械設備設備的數據可以轉換并傳輸到云端或系統平臺上,還是可以讓整個工廠可視化,達到生產轉型效益提升的目的。
以傳統玻璃制造廠為例
雖然廠內已有導入機械手臂,但機械手臂只是做單一站的工作,并且產品質量好壞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人知道,還是需要大量人力進行跟監、品檢。而且在現有設備里面,也沒辦法加入偵測設備進行識別,只能依靠人力進行產線可視化。
雖然沒有辦法在一開始就讓設備進行數位訊息傳輸,因此經過評估后決定維持原有產線設計,再增加PLC、HMI通訊模式,讓數據資料可以傳輸到戰情中心內,在應用程序監控下,讓玻璃無論是在研磨、加工裁切時,都可以透過RFID 讓計算機進行追蹤,產線可視化后直接透過網絡將所有數據資料傳送到戰情中心,不僅省去增加自動化設備的成本,還能達到提升產能、產品良率的效益。
傳產數字化轉型之路勢在必行
從上面兩起案例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傳產進行數字化轉型并非難如登天,只要確認好原有設備歸么后,需要再加上哪些硬件通訊模式,并撰寫程序擷取數據資料后傳輸到戰情中心,一樣可以做到現場可視化、信息實時化的效果。
但其實決定數字化轉型成敗的關鍵,不僅需要設備和系統軟件,更重要的是最終執行策略并交付成果的「人」。因此我們可以說一間企業的數字化文化,將是企業轉型成敗與否的關鍵,只要企業內部從上到下同心一路,一起合作擔任變革引擎推手,讓相關專業人員與企業舊有資深員工一同合作,從小地方開始進行改變,等成功模式確定后,再慢慢擴大到更大的場域中,才能邁向嶄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