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這種營銷可能是“營銷幻覺” | 數闊云聽CEM洞察
在信息高度密集的市場環境下,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品牌營銷往往陷入"跟風潮"。
卡點變裝這么火?先學一波。
模仿油膩男的討論度很高,趕緊拍個同款!
(女性博主模仿油膩男熱度很高;圖源抖音)
熱點蹭上了,但品牌想要的營銷效果能達到多少呢?
營銷所花的每一分都是真金白銀,品牌追求熱點和流量無可指摘。
其實,營銷無法"得償所愿",很多時候是品牌搞錯了對象——營銷所服務的,本質上并不是品牌的KPI,而是消費者的需求,即要讓消費者"得償所愿"。
在滿足消費者的同時,巧妙嵌入品牌價值、品牌目標,營銷才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在此前由數闊云聽CEM與宏原科技聯合舉辦的一場直播中,宏原科技創始人史建明曾指出:品牌的"所有者"是消費者,如果不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理解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就會陷入品牌心智幻覺。
實際上,"品牌心智幻覺"并非只出現在品牌力上。在營銷中,我們也可以拓展這個概念:很多品牌正在陷入"營銷幻覺"。
某業內人士曾分享過一個典型的"營銷幻覺"。
某知名美妝品牌推出新款口紅,并以"不掉色、持久"的營銷點在社媒平臺大量鋪設營銷軟文。
但一段時間后,該品牌分析已購買客戶的反饋發現,"不掉色"其實是品牌自認為能出圈的營銷點,而現在的消費者對于口紅持久度已經有了更高的要求,她們認為這款口紅的持久度并不突出。
但與此同時,這款口紅輕盈而精致的設計極具吸引力,很多客戶的評價顯示,她們是為了口紅的外觀、設計感而買單。
此時,品牌的營銷點就與消費者的實際認知出現了gap,我們可稱之為"營銷幻覺"。
(圖源Unsplash)
如何打破這種"營銷幻覺"?
需要明確的是,社媒熱點≠品牌消費群體關注的熱點。
品牌需要跳出被身邊人、被網絡營銷所影響的營銷圈,進入真正的品牌消費群體和客戶視角。
數闊云聽CEM基于對品牌客戶真實評價的采集和分析,通過多達七級的指標模型和NLP語義分析,幫助品牌用消費者視角看品牌:
這款男鞋太好看了,買個小碼的自己穿~
有寵物的家庭,買這款洗地機真的實用!
85英寸的大屏電視,給爸媽看正合適~
......
當品牌的營銷策略匹配到消費者購買動機時,消費者對營銷的接受度會更高,對品牌也會有全新認知:
一般來說,品牌的營銷目標多為獲得更多關注、賣出更多產品、贏得更多口碑。
但品牌往往一頓操作猛如虎,才堪堪完成第一個目標。
問題仍出在營銷的出發點上。
營銷所服務的,應該是消費者的需求,讓消費者"得償所愿",消費者才會為其買單。
或戳中一個癢點、或滿足一個新需求、再或者主打一個優惠......
無論哪類消費者,都有影響其購買欲的決策點。
洞察這些點,再去做營銷,才能事半功倍。
(圖源Unsplash)
數闊云聽CEM所服務的某3C配件品牌,在自家某款熱門手機支架的評論中發現,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車載大屏越來越普及,能配合大屏使用的手機支架更受青睞。
因此,該品牌圍繞車載大屏場景制定營銷方案、升級產品,該款手機支架的月銷量提升了37%,且大受消費者好評。
通過場景標簽、消費者熱詞詞云等,數闊云聽CEM能幫助品牌挖掘客戶旅程中更多營銷機會,將客戶評價轉化為全新營銷場景,從而讓品牌營銷先發揮利他性、滿足消費者需求,再達到品牌價值傳遞的深層目標。
數闊云聽CEM作為專業的客戶體驗管理平臺,賦能品牌營銷的出發點,仍是體驗二字。
消費者想從品牌獲得的優質體驗,是貫穿和流動在客戶旅程全程的。它從產品中來,也從營銷中來,更從持續的售后中來。
因此,我們推薦,除品牌的營銷部、市場部外,品牌部、客服部也可以善用數闊云聽CEM,捕捉暗藏在海量客戶反饋中的營銷機會,通過多部門協作,讓品牌營銷"得償所愿",讓品牌增長有法可循。
我們希望,營銷不再成為品牌難題;而從消費者視角,我們也更希望,在無處不在的營銷場景中,我們能找到真正滿足需求的產品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