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知識庫進化論 | 華創(chuàng)資本對話 ONES & 為知筆記創(chuàng)始人

萬事ONES
+ 關注
2022-02-22 11:07
669次閱讀
近期,企業(yè)級研發(fā)管理工具 ONES 完成對知名文檔工具為知筆記的全資收購。此次并購背后有哪些故事?并購將會帶來哪些變化和影響?知識庫的技術軌跡是怎樣的?華創(chuàng)資本合伙人謝佳(下稱「Jake 」 ),主持直播對話 ONES CEO 王穎奇(下稱「穎奇」)和為知筆記創(chuàng)始人李峻(下稱「峻哥」),對這次并購作深入交流和解讀。

合并的契機

Jake:我們直播的主題是知識庫進化論。大家應該已經看到了新聞,就是「ONES 全資收購為知筆記」, ONES 是企業(yè)級研發(fā)管理工具,為知筆記是文檔工具。我們今天的兩位嘉賓是 ONES 創(chuàng)始人穎奇,以及為知筆記創(chuàng)始人李峻。
這次收購在行業(yè)蠻有代表性的,所以我們一方面會聊聊這次收購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聊聊對企業(yè)知識庫這個行業(yè)的觀察和理解
我們知道,為知筆記是2011年創(chuàng)辦的,有十年以上歷史,無論是在行業(yè)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客戶的認同方面都非常不錯,業(yè)務一方面是協(xié)作文檔,另一方面是知識管理,在 ToB 領域也有深耕,先請峻哥來介紹一下為知筆記的情況。  
峻哥:在大部分的用戶眼里,為知筆記是一個面向個人的筆記品牌。但實際上,我們在2013年前后就已經全面定位做服務企業(yè)的 SaaS 類的產品,在經營的過程中不斷地嘗試中小企業(yè)市場,期間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大概在2017年的時候就開始轉型,把我們文檔方面的產品能力輸出給 500 強的大客戶。先后服務了像華為、百度,和一些大型的房產公司,給他們提供完整的、文檔協(xié)同和知識庫的解決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一個企業(yè)或團隊的規(guī)模沒有到一定的程度,文檔知識庫基本上不是剛需,是可用可不用的東西。但一旦這個公司研發(fā)團隊到了一定規(guī)模,以文檔來提高他們內部的溝通效率,沉淀內容,以及給新員工傳承知識就已經變成了剛需。除了我剛才提的那些大公司,招行、美團、滴滴等一些非常出名的公司也曾經找過我們提相關的解決方案。其中關鍵的一點是,這些大公司無一例外是希望替換早期用過的私有部署的 Confluence 。
所以,很榮幸地加入了 ONES 這個集體,作為 ONES Wiki 的主要創(chuàng)新力量。
Jake:ONES 的定位是企業(yè)級的研發(fā)管理,特別是以那些研發(fā)團隊在100人以上的企業(yè)為主要的服務對象,為知筆記則擅長協(xié)同文檔、知識管理。那兩者合并之后,客戶對于各方面的提升可以有些什么樣的期待呢? 
穎奇:ONES 主要是做研發(fā)管理工具的。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除了項目管理,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模塊,叫 ONES Wiki,我們在幫助研發(fā)管理團隊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企業(yè)對文檔有很大的需求
ONES 在2015年開始做的時候,有想過項目管理和 Wiki 這兩個產品怎么整合。ONES Wiki 其實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一個產品。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從對未來的計劃來看,我們的文檔編輯、協(xié)作能力還是有些欠缺的。所以我們一直在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也是看到了企業(yè)里,特別是研發(fā)管理項目上,大家對文檔的需求是我們自己很難能夠完全搞定的,然后又有這樣一個契機,我和峻哥聯(lián)系,想說是不是能夠一起把這個事做起來。
ONES 主要做企業(yè)服務,客戶多數都是有100人以上研發(fā)團隊的的企業(yè)。而為知筆記之前更多是做個人工具,但其實剛才也說了,他們在企業(yè)文檔這塊也有很多積累。所以這些也是我們所欠缺、需要補齊的。從 ONES 的角度來看,肯定還是重點會給我們的專業(yè)客戶提供一個更加完整的軟件研發(fā)解決方案,這是我們期待。
Jake: ONES Wiki 在整個 ONES 產品矩陣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剛才穎奇提到主要是產品能力的補齊和提升,對于這次收購大家肯定會好奇背后的故事是怎樣的?這次合并的契機是怎樣的?
峻哥:穎奇和我都有參與 WPS 工作的經歷,都是從金山軟件出來的。為知筆記的另一個創(chuàng)始人老魏,也是從 WPS Office 出來的。大概是在2017年的時候,為知筆記剛開始做大客戶,我經常跑深圳,去找招行、找華為。正好穎奇他們剛剛搬到新的辦公室,我就過來參觀一下。
當時我印象非常深刻,穎奇一直在玩弄他的樂高,他對我說,雖然是做企業(yè)級的產品,但是一定要做成組件化的產品——以通用產品的形態(tài)和組件化的方式來服務不同需求的個性化的企業(yè)流程。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做產品的理念是一致的。
去年我們新做的協(xié)同編輯器成熟了,我是負責銷售的,我就把創(chuàng)業(yè)圈的所有創(chuàng)始人全部都聊了一遍,其實就是想把新的編輯器賣給他們。然后剛好聊到穎奇的時候,他說業(yè)務里比較缺這一塊,所以聊著聊著先是說一起幫著升級一下 ONES Wiki。后來就說要不就一起干唄,然后我們比較順當地一起達成了這一次交易。  
穎奇:我是2004年畢業(yè),到了金山 WPS 部門工作。聽同事說,2002年的時候,我們 WPS 部門有兩個好兄弟出去創(chuàng)業(yè),做一個產品叫「網文快捕」。就是你在網頁上點個按鈕,就可以把整個網頁的內容全部下到本地,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隨時隨地查看。
那是一個非常棒的產品點,并且他們能把它實現(xiàn)出來,我后來之所以想去創(chuàng)業(yè),也是因為剛畢業(yè)的時候,就有一些大哥在做一些創(chuàng)業(yè)的嘗試,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包括峻哥和峻哥合伙人老魏,他們當年對我們這些年輕人的影響很大。雖然 ONES 對于文檔本身有一些概念,但是從專業(yè)度來看的話還是差一點,為知筆記是「術業(yè)有專攻」。
也是通過一些契機和雙方的吸引,我和峻哥也是聊了非常長的時間,這個過程不止三顧茅廬。ONES 做標準產品,沒有任何的定制,老魏他們這個團隊也是愿意來參與的。所以對我來講就是一個意義很不一樣的大合作,真的是非常期待未來能夠再做一些好產品
Jake:剛才穎奇提到了對「術業(yè)有專攻」的 Respect ,還有在金山的工作經歷,這段經歷對創(chuàng)業(yè)有什么特殊的情結和啟發(fā)?
峻哥:當年像我和老魏以及穎奇能夠在畢業(yè)后選擇金山去做 WPS,潛意識里面可能都是對通用型的產品抱有一定執(zhí)念的。包括穎奇后來的幾次創(chuàng)業(yè)也都就是做類似的通用型或互聯(lián)網類的產品,我和老魏兩個人也是一直折騰著想做通用的軟件產品。
所以在團隊后期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對于產品想做成什么樣的認識是非常一致的,溝通上非常愉快,同時 ONES 團隊里好些人都有金山的背景,效率達人也很多,其中有不少還是為知筆記多年的老客戶,所以感覺兩個團隊的重疊度非常高。  
Jake:穎奇還有什么其他故事可以透露一下呢? 
穎奇:我覺得還是大家在對軟件、軟件工程、軟件行業(yè)、以及怎么組織一個軟件公司,怎么去做產品上,有非常多文化上的相似性,比如雷軍,雷總是對做好產品、怎么做好客戶都能處理得非常好的一個把關人。怎么去做一個有成長的公司,底層邏輯上還是和他一樣。所以我對于 ONES 與為知筆記合作有一個感觸,好像沒怎么磨合,就已經彼此認同。大家各自征戰(zhàn)很多年,又能回到一起來去做一件事,這種感覺很好

知識庫的十年

Jake: 金山軟件是國內的通用軟件里非常有代表性的存在,這次并購也算是通用軟件領域國內創(chuàng)業(yè)的「金山系」的一次重新匯聚。
其實華創(chuàng)是 ONES 的 A 輪投資機構,因為 ONES 本身做的事情也是一個通用軟件。我們當時投資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穎奇過去在金山軟件耀眼的工作經歷。對通用軟件以及軟件工程的整個研發(fā)過程,穎奇是訓練有素的,是有客觀的理解的。所以,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說,這是穎奇非常寶貴的一段經歷。
那我們再聊聊產品技術相關的話題,回到峻哥這邊,為知筆記在協(xié)作文檔和知識管理這個領域運營了十年。如果回顧過去十年的話,協(xié)作文檔中的編輯器,知識管理,都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階段呢?
峻哥:其實分為兩個關鍵的領域,一個叫做協(xié)同文檔,另外一個是知識庫,這兩個領域是彼此相關的,我們一直以來的定位就是協(xié)同文檔和知識庫。現(xiàn)在我分兩塊來講一講這些年的變化。
首先是文檔編輯器的變化。我們都知道在英特爾和微軟統(tǒng)治的時代,Office 可能是每個人辦公的剛需,WPS 也是那個時代出來的產品。但是后來 Google 出現(xiàn)讓所有的軟件全都 Web 化了,實時的 Google Docs 讓大家眼前一亮。但是 Google Docs 的方式還是兼容的以前的歷史三件套,只是變得實時了、跨平臺了。這一塊一直是 WPS 的戰(zhàn)場,所以我們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基本上是不碰這一塊的。
但是到了云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時代,當 Dropbox 這種產品出現(xiàn)的時候,尤其是 Quip 作為一種新型的平臺,它不但適配移動端,另外一點它強調用戶間的互動,而不是去關注排版這件事情。這一點極大地觸動了我們。我們當時做了第一次重大的重構,將整個產品改成了全云的架構,也是跨平臺的方式,來搭建了文檔編輯這一塊的能力。核心也是從以前的 IE 內核全部搬到了 Chrome 的內核。
軟件這個東西是5年,可能不到5年就有一次大的飛躍。再后來的話就是前端技術的崛起,促成新一代的產品,比如國外的 Notion ,包括 Coda 這種文檔性的產品,帶來了一個新的使用體驗。比方說所有的信息都不再是基于一頁一頁的文檔了,而是基于一塊一塊的信息。有了這種更細粒度的塊以后,我們就可以在中間去自定義或者是嵌入各種不同的塊,可以包含復雜的音視頻信息、圖文信息。這個文檔承載的東西已經完全脫離了打印排版的這件事情,存儲變成了在線內容的載體。
再過了幾年后,Notion 又參考了 Airtable,把 Database 這個概念引入文檔,非常巧妙地用非結構化的文檔來承載結構化的信息。你會發(fā)現(xiàn)文檔變成可計算、可排序、可統(tǒng)計的一個東西了。可以說是一次非常好的創(chuàng)新。
國內協(xié)同文檔競爭激烈,尤其像近期企業(yè)微信和騰訊文檔合在一起了,你會發(fā)現(xiàn)在國內協(xié)同文檔已經絕對的能力過剩了。我們?yōu)槭裁催€要去做這件事情呢?
因為編輯器是一個核心,我們想做知識庫,需要有編輯器的能力,而且不能夠比別人差。所以我們自己大概2019年下半年的時候就完全重構了協(xié)同編輯器,我們并不是要去和那些大廠、WPS 這個老東家競爭,而是說保持我們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也是在服務這些大客戶的過程中慢慢做出來的。
第一點,因為我們都是服務的各種研發(fā)型的團隊,所以在開發(fā)這一塊的功能會做得比較細致一些,比方說完全兼容 Markdown 以及開發(fā)的流程圖,還有程序員最喜歡的代碼高亮,這些功能都是我們做得非常細致的擴展。
另外一點是我們做了一個有史以來第二次重大的技術棧的重構。因為以前的東西過時了,過時的話就應該把它放下,去重構一遍。但是需求還是以前的那些需求,然后我們用 share-db 做編輯器前端,采用完全原生 H5 去實現(xiàn)。
為什么這么做呢?因為我們可以把編輯器組件嵌入到不同的應用里面,比方說面向企業(yè)的 Wiki ,個人筆記方面,可以用到最新的編輯體驗。所以這一套編輯器是我們第二次重構的最主要的核心。
另外一點是它的可擴展性。不管是哪家公司想用這款產品,肯定不僅僅是只用一個文檔產品,而是要和他自己內部的研發(fā)系統(tǒng)掛鉤,所以都會定制自己的塊,在這個塊里顯示不同的報表、統(tǒng)計圖。我們做到的一點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只需要花幾行代碼的時間,就可以快速地構建一個自己的文檔塊。它的可擴展性和可開放性成為了我們的一個亮點,這就是在文檔編輯器這一塊的變化,以及我們?yōu)槭裁磿プ鲞@件事。
另外一個重點是,我們對知識庫產品的理解,這十幾年發(fā)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我自己本身也是在國內,不管是企業(yè)知識管理圈子,還是在個人知識管理圈子里面,都是相當活躍的。雖然我都是以匿名的身份參與的,但是我還是很愿意跟大家去交流,也洞察到了一些變化
第一點是在5年前或者更早以前,會建一個文檔庫來管理公司的知識文檔,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的文檔類型的知識庫其實就是一個歸檔庫,它活躍度是非常低的,如果一個產品或者一個系統(tǒng)的活躍度非常低,就會很容易被其他的產品替代,所以現(xiàn)在的企業(yè)知識庫產品已經成為了協(xié)同文檔這種形態(tài),成為了項目管理過程中溝通和交流的一個工具。 
這塊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已經不是為了做數字資產,而是為了支持在研發(fā)過程中的工作流。比方說我為了去完成這個項目,需要去寫很多文檔進行交流,沉淀內容這件事情其實已經不是特別重要了。
但有的企業(yè)做得非常好,可能會有專門的部門去把一些訪問頻率非常高的文檔沉淀下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但是他們投入了高額的人力成本去做這么一件事情。這對小公司或者是不到500強規(guī)模的公司來說,成本是相當高的。
這里說的是知識庫的第一個變化,有沒有知識庫這個東西已經不重要了,而是日常工作中大家怎么協(xié)同創(chuàng)造出新的產品。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為了彌補即時通訊中信息碎片化
再有一點,產研團隊里最大的知識載體不是文檔,而是員工,像華為做的是非常不錯的,它在企業(yè)內部推廣筆記工具(我們給他們的支持),幫助員工集中注意力,更專注地工作,然后增強他們洞察力,更好地思考。通過這種工具的投入,員工的效率增加了,學習的速度提高了,思考的能力提高了,這同樣是在增強團隊的知識的能力。
另外一個是以前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顯性的知識,通過把知識寫成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成文檔庫。但這幾年有一些新的工具出現(xiàn),會把隱性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文檔與文檔之間的關系)顯性化,這件事情通過技術已經可以做得非常好了。
舉個例子,傳統(tǒng)知識庫系統(tǒng)是如何構建的?從一開始,我們規(guī)劃要做一個知識庫,就先要有一個部門,有一個主題,然后再去分很多層,寫很多目錄,讓大家把自己的東西放進去,后來還加了很多的標簽,這種方式其實是一種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會變得越來越僵化,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東西不知道應該放在哪里,最后可能很多人寫東西直接就丟到根目錄上了,也不做標記和分類了。這是因為我們文檔之間的結構是從一開始就被規(guī)劃好、定義好的。但是我們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東西,這個東西是我們不熟悉的,會慢慢成型的一個東西,而不是我們一開始就嚴格計劃好的一個東西。所以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實際上不夠自然
另外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問答社區(qū),問答社區(qū)指的是我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然后我拉一大堆人提問,有經驗的人可能就回答,參與的人可能就會去點贊了,慢慢地在這個問答社群里面,專人去把這些高評分、高活躍度的文檔提煉出來,形成一個知識庫,傳遞給未來的人去使用。這種方式非常需要一個開放積極的溝通文化,對知識管理工作者、對這個企業(yè)的老板的要求非常高,但這些實際上是研發(fā)團隊非常理想的狀態(tài)。可能只有部分高頻知識會被沉淀下來。但真正的好的東西,都是在日常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項目里面出現(xiàn)的。
剛才講的就是傳統(tǒng)知識庫的兩種有效形式,但是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種基于關鍵詞圖譜的新趨勢,可以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自然地去呈現(xiàn)出團隊內部的隱性的知識。雖然也都是以文檔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的,但是文檔之間的關系,團隊里面最關注的哪些概念、關鍵詞,可以通過一種新的形式逐步去呈現(xiàn)的。
這點不得不提2019年開始熱門的兩個「個人方面」的工具,第一個是剛才講過的用非結構化的文檔來承載結構化 Database 的 Notion ,它可以很方便地去管理文檔的元數據,讓它變得可量化、可計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非常喜歡的 Roam Research。雖然現(xiàn)在比較有爭議,大家都認為它是一個完全個人的東西,但實際上仔細的想一想背后的邏輯,還是可以看到非常好的商業(yè)上的價值,起碼我是非常認同的。比如說作為個人使用的時候,它可以非常快速、也沒有太大壓力的,通過每一天簡單的記錄,在一個星期之內就能真實地呈現(xiàn)你最近看到的東西、你腦子里想到的一些概念,以一種可視化的方式呈現(xiàn)你的所思所想,這個東西對人腦的判斷和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從這一點上,我看到的企業(yè)知識管理一個很好的潛力點,它可以將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無縫地集成。這點其實 Google 在好多年前都已經是把知識圖譜應用到了 Google 的搜索引擎里面,大家也看到了一些好的搜索的效果。投資人們也應該關注過 NLP 或者人工智能這些賽道。實際上就是說 ,AI 算法和知識圖譜的應用和技術在前幾年已經非常的成熟了。
我知道也有不少的朋友在做這方面的創(chuàng)業(yè),大概是在像銀行或者電信有這種有大量的數據、文檔的情況下,通過 NLP 的算法,通過知識圖譜的構建,快速地找到一些人類發(fā)現(xiàn)不了的風險,呈現(xiàn)出一些可視化的東西。但是這些算法目前呈現(xiàn)的東西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多的驚喜,只是說在大屏里面顯示效果不錯,這個圖譜要么是機器算出來的,要么是通過一些專家構建出一個初步的框子,然后通過機器算法爬出來的。所以這個圖譜是一個通用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個性化的東西。所以它推薦出來的東西和抖音推薦的一樣,就是那些人類最通用的一些內容,沒有非常精準非常專業(yè)的東西推薦給我們。
這些新技術,尤其是在科研創(chuàng)新這一塊,能不能更好地應用,這一點現(xiàn)在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就是我們可以通過日常寫的文檔,以及我們的每一次檢索和使用,要么是人工標注關注的,要么是我們搜索時候的一些關鍵字,還有文檔之間建立的關系,能夠得出一個客觀的圖譜,而且這個圖譜是非常個性化的。有了這個圖譜,機器就可以理解我們團隊正在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它再去給我們推薦一些行業(yè)的知識,或者是展現(xiàn)出我們平時的視角中看不到的東西。
這里核心的一點是大家平時不需要為了建圖譜而去建圖譜,只要日常正常地去使用,去寫文檔,因為你每一次記錄下來的查詢、標記這些動作都會以圖譜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然后就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甚至是給大家?guī)硪恍@喜。
我所知道的是一些科研人員,他會利用這個功能去做論文選題,去發(fā)現(xiàn)一些邊界和一些好的創(chuàng)新點,它很有商業(yè)價值。當然很多人都認為 Roam Research 價格很貴,沒辦法,因為個人的商業(yè)模式,不貴的話公司可能早就掛掉了。所以結合新的趨勢,我們一直在嘗試這個東西怎么運用到企業(yè)知識庫里面來。所以在提升了 ONES Wiki 核心編輯器的能力后,我們會在后續(xù)的迭代中嘗試這些東西,讓整個系統(tǒng)能通過日常的使用就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下而上的結構,來幫助一個團隊,去做一些理性的決策,這一點是非常好的變化。

下一代產品呼之欲出

Jake: 我來幫大家一起簡單回顧一下,有提到知識庫這個領域的發(fā)展過程,特別是產品層面的一些創(chuàng)新,還有企業(yè)級客戶這個群體對產品提出來一些新需求,比如說支持協(xié)同,這個需求早期可能沒有那么強烈。
企業(yè)知識庫過去是比較獨立的一個 Data Cycle ,但實際上大家要想把這個知識用好,需要深入到業(yè)務流程當中去,這就是企業(yè)的業(yè)務需求對產品的定義提出的新需求。另外一個就是剛剛提到一些案例,比如華為,對于企業(yè)來說,人作為知識的載體,怎么樣更好地支持人力資本自我的知識管理,來提升整體企業(yè)的效率。還有一個企業(yè)中隱性知識的顯性化,是通過自動的方式來完成。
還有一個我也蠻期待的,就是企業(yè)的知識沉淀中如何用知識圖譜,還有 Roam Research 的雙向鏈接。這個方式可以應用到科研領域,因為科研文本會更加容易被結構化,更加容易被機器理解,通過這種自動化的方式能夠幫助企業(yè)把知識體系建立起來。
穎奇:我們做產品實際上會分為幾個層級。
第一個層級就是看功能,把功能拼上去,這是一個最基礎的產品理念的感受。第二層是要做好系統(tǒng),我們從一個系統(tǒng)結構來設計每個功能點,第三層的話,要有產品哲學和行業(yè)認知,才能定義一個產品
我們之前的狀態(tài)就是:客戶要什么,客戶要功能,我們就提供這些。現(xiàn)在基本上不是這樣的狀態(tài)了,基本上會從更長遠的眼光去準備——為什么要有這些東西。
所謂的知識,對于個人客戶和企業(yè)客戶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之前做功能的時候完全想不到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這是從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來看整個行業(yè)。另外,因為我們之前做的 WPS 其實也是一個 ToB 的產品。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剛開始我們也做 ToC 產品。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 C 端產品或者是說相對早期的產品,在功能和技術基礎上是相對比較激進的。
企業(yè)服務產品可能會多種系統(tǒng),或者是說企業(yè)里有一些非常核心的數據,和一些舊的使用習慣是很難遷移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企業(yè)服務軟件用的技術和它的功能體驗相對穩(wěn)定,不像 ToC 那么激進
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次合作,希望能夠把之前對于未來的、先進的筆記和編輯器的技術和理念應用到企業(yè)服務中去,加快技術在企業(yè)方面的應用。 
Jake: 其實這個話題就是協(xié)作,從 VC 角度來看是蠻重要的賽道,這當中又會有不同的協(xié)作。比如說基于文檔的協(xié)作,那肯定是一個非常通用的協(xié)作品類。可能還有其他比如說不同行業(yè)的,也有一些特別屬性的協(xié)作。特別是過去兩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的,對協(xié)作的需求都被趕到線上了。所以這個品類,我們從早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現(xiàn)在正處于產品升級換代,下一代產品呼之欲出的階段
剛才峻哥其實也提到,最開始是做信息的收集,再到后面會發(fā)現(xiàn)信息越來越多,來源甚至都有多個渠道,還可能需要協(xié)作,數據格式也不是簡單的文本可以滿足的,它需要類似于數據庫的支持能力。從信息的收集整理,再到信息的理解,新一代的個人用戶以及企業(yè)客戶會更加強調怎么樣更好地理解信息,做信息架構最小單元的設計,背后可能就是剛才穎奇講的產品設計的哲學
比如說我們看到這個 Notion 現(xiàn)在已經被稱為 Notion 類產品了,他們不僅僅是 Notion 這一個產品。他的 Block 塊的這種設計方式,以及他套娃這種形式就非常符合邏輯性。一般我們看到一個新的產品,要真的上手還是蠻不容易的。但是像 Notion,你一旦理解的話,是非常直觀和方便的。
所以我覺得從這個賽道的觀察來看,確實是到了產品需要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時間點。但從客戶的需求來看的話,ToC 的客戶對企業(yè)要求是高的,這也倒逼企業(yè)級的客戶不能滿足于簡單的編輯器,他也需要能夠有代表先進的知識管理理念的產品,將來才能更好地管理和理解各種結構類型的數據。
所以,這個市場的客戶的需求到一個什么樣的階段,也是我們會非常積極去關注的一個角度。
另外我還想補充一個問題。為知是在編輯器內核,還有多人協(xié)作、塊編輯以及雙向鏈接這些方面都是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的。那比如說講到編輯器,我知道這個市場上還有一些開源的編輯器存在的,作為一個企業(yè),直接用開源編輯器能滿足我的需求嗎?這個和咱們?yōu)橹谧龅南乱淮庉嬈鳎袥]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
峻哥:我們也大量地去參與開源社區(qū)的開發(fā),也開放過一些開源的項目。首先就是說這個世界上能夠看到的開源編輯器大多是一個前端的組件,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可以集成到自己應用里面去。但實際上對于企業(yè),尤其是實時協(xié)同編輯器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前端組件,它是一套完整的框架,是要求具備云端的高可用性,可動態(tài)擴容的一種服務形態(tài)。前端配套有相互的交互,能解決高并發(fā)的多人協(xié)同,很少有開源項目能提供這樣的方案
另外一點就是用編輯器的時候,是不負責用戶文檔的存儲和管理的,尤其是文檔里面有很多碎片化的文件,格式的不一致其實是需要后臺的云端服務去統(tǒng)一管理、檢索和計算的,這些東西都是配套的,是編譯器中的一部分,可能用戶觀察不到,但是如果是稍微懂一點開發(fā),都會知道這一點。即使集成了編輯器,還是要去解決并發(fā)問題和存儲問題,怎么管理這些數據,這些文件被引用多少次,被刪掉以后,其他的地方還會不會用到它?要考慮文件的生命周期。
所以我們的整體方案是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打包在一起了,用戶只需要引用我們的組件,就可以讓你的項目管理工具或是 CRM 工具,快速地實現(xiàn)一套非常優(yōu)雅的云端前端一體的編輯
另外一點剛才說了,最新的趨勢是把文檔和文檔塊之間的關系管理起來了。它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東西,很少有通用的編輯器去提供這種解決方案。
第二點是我們一開始做的時候是非常注重開發(fā)架構的,為了業(yè)務擴大去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其中幾個核心組件,都是我們投入了研發(fā)設計人員精心實現(xiàn)的、產品完成度非常高的組件。尤其是在研發(fā)這一塊,可以直接拿來去解決一些特種行業(yè)的問題。比方說可以快速地在 Project 里面一鍵生成工作周報,通過文檔展現(xiàn)出來,或者是直接在手機文檔里面提交不同項目里面的任務。這都是我們?yōu)榱藚f(xié)同、多端設計出來的一些接口,這個就是和開源的最大的不同。

尋找未來定義

Jake: 在產品層面上,不論是前端在新的產品設計理念下的升級,還是很多后端的服務。它都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提供給一些客戶使用。那我們回到 ONES ,那隨著這次整合,ONES Wiki 肯定會獲得更進一步的升級。這個請穎奇來介紹一下。
穎奇:對于一個企業(yè)服務軟件來說,如果我們認為筆記不是特別重要,用開源軟件其實就夠了,我們不需要有一套自主知識產權的代碼。但是我們看到現(xiàn)在,已知行業(yè)里的95%,甚至差不多全部的企業(yè)在做文檔編輯或富文本編輯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開源軟件改的。但是當我們開始追求一些新的功能、體驗,會發(fā)現(xiàn)開源完全不支持我們的這些需求。
其實 ONES Wiki 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用了兩個版本的開源軟件去改。但是隨著我們用戶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用戶專業(yè)度的需求的提升,未來用開源軟件的框架來去改一套 ONES Wiki 已經不現(xiàn)實了。我們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抉擇,就是我們要不要做自己的編輯器,我相信行業(yè)里有自主編輯能力的企業(yè)是非常少的。
回到剛才那個問題,說這次合作會不會帶來重大的升級,答案是肯定有的,因為我們前段時間已經開始做了這樣的整合,我今天也可以做個預告,ONES Wiki 很快就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版本升級,整合了為知最新版的技術,到時候峻哥會主導整個產品的未來方向。  
Jake:期待。對于很多企業(yè)客戶來說,ONES Project 項目管理工具和 Wiki 知識庫是一個對應的結構,是一個整體的產品。它需要同時解決研發(fā)管理整個場景的問題。隨著 ONES Wiki 產品能力的提升, Project 和 Wiki 兩個產品進一步打通,客戶還可以有些什么樣的期待呢?
穎奇:在整個 ONES Wiki 以及 ONES 其他產品線的模塊里,數據都是統(tǒng)一的。有一個底層的數據,我們有統(tǒng)一的流。好處是所有的數據是可以在不同模塊之間互相引用,如果某一個模塊里面有足夠好的場景或能力點,能夠引用到其他模塊,那么就會有功能跟基礎加成,能夠給客戶去體驗這些數據的機會。
以一個簡單的場景為例,如果一個團隊或一個人在一周里完成了非常多的任務,進行非常多的項目匯報,那么到了周末的時候,他們可以快速生成過去這一周的工作內容里相對應的 ONES Wiki 的周報文檔
這個文檔會引用到上個禮拜你改進的所有任務,包括進度、階段情況、報表等等,這個報表也可以引用 ONES Project 里面的數據和 ONES Performance 里的一些報表展現(xiàn)能力,最終插入到 API 里邊的一個編程的數據塊。
雖然 ONES 本身更多是做研發(fā)管理工具,但是 ONES TestCase 里會生成測試質量報告,這些報告有各種各樣的展示方式,變成 ONES Wiki 中的一個 Page。我們之前實際上也會有這些數據,但如果 ONES Wiki 的功能和包容性沒那么好的話,我們是真的沒法做出來的。
還有我們剛才也提到,如果 ONES Wiki 本身編輯有非常強的能力,那他們可能在寫需求或者做表格,就會一鍵回到里面去,變成一個項目基礎里的計劃,這也是可以全量引用的。這樣的話, ONES Wiki 以及整個 ONES 矩陣里的這些產品才能真正地被稱為能力層級效應,而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的效應。
Jake: 剛才穎奇講了好多場景,比如 Project 和 Wiki 本身數據是相通的,現(xiàn)在在這個模塊上面也是能夠相通的。我的理解是,剛剛的那個報表,應該也是這個動態(tài)實時的一種體驗。這部分峻哥有什么補充嗎?
峻哥:以前我們會考慮適應不同公司業(yè)務流程的需求,可能像一些大廠他才有資源請我們去給他們去輸出這方面的能力。但現(xiàn)在, ONES Wiki 作為一個通用的 SaaS 類的產品,可以讓更多的團隊用到這些大廠才能用到的能力,而且是一個無縫的項目管理加知識管理的通用型解決方案。我相信這會對國內產研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可以說這也是產品能夠發(fā)揮更大商業(yè)價值的一個點。所以,我們會全力以赴地去做產品的深度集成,去做更多的創(chuàng)新。  
Jake: 從我的理解來看,Wiki 使用場景更高頻,使用群體也比 Project Developer 更多一些。如果它對于企業(yè)客戶來講體驗更好,相應地也意味著對于潛在客戶的價值是會變得更加明顯,對產品的粘性以及流程肯定都會有整體的戰(zhàn)略層面的提升和幫助。但說到產品,那我們也不得不提到這個團隊。隨著為知團隊進入到 Wiki,咱們在文檔有關團隊的擴建、補充方面,會有什么樣的計劃和想法?
峻哥:為知團隊一直在北京,ONES 專門成立了北京的研發(fā)中心,所以跟 Wiki 相關的核心能力以及 WizNote X 這個面向個人的產品都是由北京的團隊來負責的
我剛才看彈幕里面有很多在提,為知以后會不會單獨運營,實際上我跟穎奇是定了一個目標的,我們以后專注兩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 ONES Wiki,就是面向企業(yè)的產研的解決方案。另外一塊的話是面向個人或小團隊的 SaaS 的解決方案,我們之前發(fā)布的 WizNote X 的產品線,它們兩個共用的都是同一套內核,我們會在技術層面共用很多的東西,但是在產品開發(fā)和測試這一塊都是分不同的人去做的。
所以在北京這一塊可能有兩個獨立的團隊在負責,一個是 ONES Wiki 這一塊,然后另外一個是為知筆記個人產品。所以北京這邊是非常缺人,尤其是產品、測試以及開發(fā)人員。所以在看直播的有興趣一定要跟我或公司 HR 聯(lián)系,能夠加入到這個產品團隊里來,更快地去做出更優(yōu)秀的產品出來。  
Jake: 我過去了解到文檔這個產品的工程復雜度之前,其實也不會覺得文檔的協(xié)作有這么難。深入了解就會發(fā)現(xiàn),一方面大家有機會來做一個下一代的產品,而且對于全球客戶,特別國內客戶的話,是更大的升級。
另外一個是,基于文檔的產品能夠實現(xiàn)的企業(yè)客戶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和激活。現(xiàn)在大家開始重視這個事情,開始重視人效,希望效率都能夠在日常工作中有所提升,這是一個非常有社會意義的產品,甚至可以算是一個 Next Generation 的產品,工程復雜度是很高的。
穎奇:這次合作其實對我來講更多還是說注重專業(yè),吸納更多人才,盡量把這個事做起來。給客戶提供一個好的產品。也是因為這次合作,我們成立了北京研發(fā)中心,重點是 ONES Wiki,包括編輯器之前的一些產品可能都在北京。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歡迎加入團隊。
剛才看到有人在問說 ONES 怎么助力科研,因為 ONES 是做軟件研發(fā)管理工具的,所以實際上我們的客戶主要還是在軟件科研里。可能我對科研的理解比較淺顯,我們客戶中有中科院的幾個所,還有一些大學,都是用我們的產品來做科研項目進度質量管理、文檔沉淀。
我們基本上所有的客戶都是100人以上的團隊。如果是一些規(guī)模比較小,比如說只有10個人或者20個人這樣的項目團隊,我還是建議大家用我們的 Tower,Tower 更加適合小團隊協(xié)作。
有人問關于雙向鏈接這個問題,這個可能還是一個比較前沿的點,峻哥可以講講企業(yè)服務里面的雙向鏈接怎么應用。
峻哥:這塊可能需要我們先去做出版本,再去試一下用戶的反應。因為現(xiàn)在也還沒有太多在企業(yè)里面用得非常好的案例出現(xiàn)。而大多數公司是做的團隊文檔級的雙向鏈接,文檔關系圖有點像論文的引用,這個和我剛才講的知識圖譜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我們將來會去做一些嘗試,根據用戶實際的數據往好的方向去調整。
穎奇:Jake,你作為投資人,投了這么多軟件企業(yè),看了這么多的案子。對全球文檔協(xié)作相關的產品,從投資角度來說,你怎么看現(xiàn)在的情況以及未來的趨勢呢?
Jake:剛才提到一點,全球的話基本上還是會提到 Notion、Airtable 還有其他一些品類,國外市場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yè)用戶,把個人效率工具以及企業(yè)軟件作為工具用起來是更為領先更為成熟的。
所以我覺得代表下一代的產品產生在這么一個成熟的市場是理所應當的,相應的,在國內市場,大家也開始擁抱這種新產品,所以產品的供給側,無論是面向個人還是企業(yè),都開始非常活躍,但實際上落地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去看市場。
比如說早期我們會去判斷這個市場它是否有效,你有好的產品供給,那你是否有好的客戶需求,個人是否有足夠的意愿去付費?剛才峻哥提到了 Roam Research 在美國還是賣得比較貴,但是還是有用戶愿意去付費。那么把這事情放到國內來看會怎么樣,放到企業(yè)側又會怎么樣。
我們清晰地看到協(xié)作這個品類中,圍繞文檔相關的通用性的協(xié)作,看到了下一代產品定義的機會,但是這個市場的 Tipping Point 在哪里?現(xiàn)在國內的軟件市場還是比較早期的一個階段。我們也是在積極地在觀察市場需求側的一些變化。最好是在一個臨界點上的投資,可能它的放大效應會更大一些。
不僅僅是文檔,在整個協(xié)作領域,我們會看到面向設計師的 Figma 設計工具,以及面向開發(fā)者對 API 研發(fā)的 Push 研發(fā)工具,他們這個領域在發(fā)生的變化和文檔協(xié)作很類似。這對于協(xié)作文檔往后的發(fā)展也會有一些啟發(fā),效率工具和協(xié)作工具正在變成同一個事情。
所謂效率工具,假設你是一個設計師,你必須要會用類似于 Photoshop 這樣的工具,它對于你來說是剛需,但過去大家對于協(xié)作的訴求不強,一方面是因為分工沒有那么明確或者說沒有那么專業(yè)化,另外一方面大家可能還是以見面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現(xiàn)在一方面有明確的分工,以及疫情使得大家越來越多地到線上協(xié)作,所以效率工具和協(xié)作工具合在一起了。在產品形態(tài)上面。如果你針對某一個場景有了非常好的用戶方案,同時又是純云端的體驗,就完全帶來了下一代產品的機會。
效率工具意味著剛需,你必須要用它,協(xié)作工具就意味著它的粘性會更強,傳播效應更強,一旦有一個人用了,會有更多的人來用,因為在同一個平臺上面的協(xié)作效率是最高的,用了之后就很難離開了。所以在文檔的協(xié)作當中,可能大家會看到的是少數幾個做得非常優(yōu)秀的通用產品,再往后可能也會研發(fā)出來面向不同的企業(yè)場景的新的品類。但整體的底層邏輯和剛才說的可能會有一些相關之處。
穎奇: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比如文檔可能每5年或者每3年都會推出新一代的產品,不斷地迭代,比如說我們早先用的是微軟的 Office ,慢慢有了在線的 Office,然后衍生出個人筆記,再進一步升級為協(xié)同筆記,最近還出現(xiàn)了基于數據庫的一些筆記,未來的話可能還會有新的形態(tài),包括剛才講到通過鏈接展現(xiàn)的之前沒有的,未來可能隨著這個端的變化比如說 B 端到移動端,移動端到 VR ,文檔相關內容呈現(xiàn)方式以及內容協(xié)作的方法也會隨之變革。不論從投資角度,還是從產品設計角度,我們也會一起去關注的。
有人問到 ONES 有沒有教育版 ,大疆的 RoboMaster 實際上是我們現(xiàn)在參與的,RoboMaster 就是大疆的機器人,他們可能在全國一兩百所高校里邊會有比賽。ONES 實際上是給他們一些項目管理的賬號,包括產品等等,這個是我們是教育的合作。另外國內有一個教育公司叫傳智播客,也是做那個程序員教育的,他們項目管理的教具實際上就是 ONES 的。如果需要的話,大家也可以來聯(lián)系。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知識庫進化論 | 華創(chuàng)資本對話 ONES & 為知筆記創(chuàng)始人

本文由作者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資深作者萬事ONES
萬事ONES
0
深圳復臨科技有限公司
實力廠商
實力廠商
優(yōu)質服務
優(yōu)質服務
及時響應
及時響應
立即詢價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