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S Talk | 我們為什么選擇最難走的軟件之路

軟件研發有多難?
從中國人努力研發自主操作系統的過程可見一斑。在二十多年時間里,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前赴后繼」:紅旗 Linux、深度 Linux、中標麒麟、優麒麟、中科方德、普華、StartOS、阿里云 OS……許多名字先后出現,但很快被人們淡忘。
2021年7月底,華為表示,鴻蒙系統升級用戶已突破4000萬。如今,不少人都在期待著鴻蒙的成功。
說起操作系統,有人這樣發問:中國是手機 APP 開發大國,也是全球摩天大樓總量最多的國家,還擁有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可是為什么中國這么久都沒有屬于自己的軟件操作系統呢?
因為相比傳統工程而言,軟件的研發實在太難、太復雜了。盡管如此,中國的眾多軟件公司「義無反顧」地走上攻堅之路,其中包括研發管理工具頭部企業 ONES。
01
早在1950年代,就已經有公司專門以開發軟件為主營業務。
但軟件業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磕磕碰碰的行業:項目總是一再延期,好不容易交付了,軟件賣出去之后又總是被人發現各種毛病和錯誤。如果客戶不滿意,要求公司提供售后服務,那么,現場去給人解決問題是成本極高的事情。此外,軟件開發者還要應付黑客攻擊、網絡病毒等。
以至于,一度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軟件工程師嘲笑一個汽車工程師說:“如果汽車行業像計算機行業一樣發展,現在汽車應該一毛錢一輛。”但是汽車工程師不以為然,回應說:“可是誰會要一輛動不動就拋錨的汽車呢?”
從事過軟件開發的人都知道,程序代碼太容易出錯了。代碼越寫越長,出錯的頻率不成比例地增加。可能你今天費了很大力氣好不容易運行通過了,過了幾天、遇到一個沒想到的情況,發現還有一個隱藏的錯誤。
就算 Windows,Mac 和 Linux 并列為現代三大主流操作系統,各自都有約一億行代碼——即使它們可以稱為最成熟的軟件系統,至今其中仍然還會出現不少毛病。
因此,早期的軟件公司,都會盡量去找那些經驗豐富、頭腦聰明的高水平程序員,同時還會在銷售軟件時附帶一個免責聲明:“如果因為這個軟件的問題給您造成了損失,我們概不負責。”
可見,軟件工程的復雜度遠高于建筑工程。例如,在蓋樓的過程中,倘若犯個小錯誤,那么結果是讓樓房的質量有所降級,但只要不是極嚴重的失誤,這房子還是能住的。
但軟件就不同了,程序中的一個小錯誤很可能就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因為軟件各處的關聯非常密集,隨時觸一發而動全身。例如,在發射火箭時,相關操作是由軟件控制的,一旦軟件出現 Bug,火箭隨即失控。
因此,軟件開發不僅是一種工程,而且是比傳統工程復雜得多的工程。而軟件工程的問題不在于有多少高水平的工程師,而是一個復雜性問題。
02
早年的軟件開發是個人英雄主義時代,一個程序員便可以創造一個經典程序,求伯君的 WPS、王永民的王碼、王江民的 KV 殺毒、鮑岳橋的 UCDOS 等等——他們和他們的軟件無疑是那個時代的代名詞。
自從進入21世紀,軟件需求及其本身的開發越來越復雜,個人英雄主義時代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現在要想一個人單打獨斗完成一個中型軟件項目,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以前的軟件是給一個人用,現在是多個用戶共同使用一個軟件;以前的軟件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開發的,現在則是大型團隊一起開發;軟件工程師的定義不僅僅專指程序員,而是囊括產品經理、設計師、架構師等多方相關人士——可以說,軟件工程是工程管理和綜合治理手段的極限。
在1960年代,計算機思想家弗瑞德里克·布魯克斯(Fred Brooks)率領 IBM 公司300人的團隊開發操作系統。基于此次研發經歷的總結,他寫了一本名為《人月神話》的書,至今仍為經典之作。
《人月神話》有兩個核心觀點:
其一是:1個人干12個月的活,絕對不是12個人在1個月內能完成的。項目涉及的軟件工程師越多,平均每個人出活的速度就越慢。所以,規劃項目的時候計算“人月”是沒意義的。
其二是:團隊做出來的軟件的結構,往往和團隊的人員組織管理結構高度相似。所以,軟件工程不但要管項目,還要管人。
到了1987年,布魯克斯寫了一篇名為《沒有銀彈》的文章,將此前的觀點進行升級:軟件工程的根本問題,是人的問題——主導軟件開發的人,必須得能夠理解高度復雜的東西才行。
于是,在軟件項目管理實踐中,如果不能將研發全流程工作串聯在一起的話,協同效率和改進效果都會差很多。
當在大規模團隊協作過程中,很難通過單純的線下溝通去了解整個項目的運行狀態,此時,就需要依靠項目管理工具來實現。
03
在大型企業團隊研發管理過程中,項目管理工具已經成為剛需和標配。如果沒有項目管理工具,就沒辦法對信息做一個系統全面的整理,也無法通過數字化的形式來進行風險分析、監控與管理,那么,最終整個研發項目就很容易失控。
盡管中國的技術研發人群基數大、人力價值高,然而在項目管理開發協同上,中國企業曾經只能在有限的幾個海外軟件工具產品中做選擇。鑒于此,從2015年起,ONES 持續在該領域深耕,迭代出了更符合中國企業應用習慣、比海外競爭對手更先進技術架構的產品,并在幾年內打造出了完善的產品矩陣和營銷體系。
ONES 的愿景是,希望加速整個軟件研發管理過程中的數字化進程。其中,達到數字化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在線化」,讓項目內容(本地的 Excel、文檔)等管理進行線上化共享;
其次是「結構化」,通過字段、屬性,狀態等維度,將一件事情變成結構化的數據對象,這樣就可以被篩選、搜索、聚合;
最后,還需要能夠讓這些數據關聯起來,達到「智能化」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各行各業的軟件研發活動中,ONES 猶如一把披荊斬棘的“利器”,助力企業的軟件研發高歌前進。
在短短的6年內,ONES 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研發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旗下的8款專業研發管理產品,貫穿了軟件研發的全生命周期。2020年,ONES 收購了國內知名團隊協作工具 Tower,得以拓展了業務版圖,實現從小團隊到中大型團隊的「全方位覆蓋」,為各類項目管理場景到專業研發管理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ONES 選擇走上軟件研發最難的路,把軟件里「最難啃的骨頭」留給自己,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輕快便捷的軟件研發「康莊大道」。
目前,ONES 的客戶涵蓋了包括小米、中國電信、貴州茅臺、上汽集團、招商基金、浪潮軟件等在內的多家500強企業;Tower 則服務了包括傳音控股、華潤創新與學習中心、圣農集團、猿輔導等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累計超百萬團隊。
今年,ONES 在半年內連續完成三輪總計近1億美元融資,投資人包括五源資本、華創資本、嘉御資本、XVC、源碼資本、軟銀中國資本、GIC 等國內外知名基金。從而,ONES 既是國內研發管理領域累計獲得融資最多的公司,也創下了該領域歷史融資速度最快的紀錄。
這也意味著,資本層面已達成了共識:在中國軟件研發及工程管理賽道上, ONES 所處行業頭部的領軍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夯實和鞏固。
ONES 創始人兼 CEO 王穎奇表示:“我們用了六年時間打磨了一套符合中國科技企業需要的研發管理系統,服務了大量的各行各業頭部客戶。在獲得充沛資金支持后,我們將積極招募頂尖人才,擴充力量,加速產品更新迭代,服務好客戶,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可見,走上難走之路從來不是抄捷徑,而是面對產業機會迎難而上的「道路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