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帳房合作中億財務
從小作坊到現代企業,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代理記賬“小作坊”,伴隨行業的發展而一步步成長為當地數一數二的代賬公司,多年的沉淀累積收獲的不止是一支優秀團隊,還有更加開闊的市場前景和立足行業的經驗與底氣,二十年磨一劍,今天,隨小編一起走近中億財務,聽聽他們的過往二十載。
01、20年人文關懷,成就企業發展軟實力
成立于2001年,“沉睡”十年后覺醒,2012年在80多平方米的小區毛坯公寓樓正式成立公司,六年后,搬進1000平的大型商業辦公區,人員配置也從最初的3個人增長到幾十人的團隊。“這幾十人里,有近十個人是跟了我八年以上的,其余的也都在三四年以上,我們團隊的流失率極低。”談起公司團隊,丁總的語氣里透露出些許的欣慰和自豪。
一個團隊流失率的高低與否往往和企業管理息息相關,企業管理的本質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
其中包含企業文化、人文關懷、識人用人等,不同的行業和公司都有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例如小米的管理理念便是一切圍繞客戶價值,組織扁平化、管理簡單化及透明的利益分享機制,強調員工的自我驅動,靠價值觀凝聚人、牽引人;華為任正非提出,“簡化組織管理,讓組織更輕更靈活,是我們未來組織的奮斗目標”,華為最近所做的一個大的改革,就是提出“班長的戰爭”,縮小作戰單元,讓前方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爭,提升一線的綜合作戰能力,總部變成資源配置和支援的平臺,這是華為組織變革的一個趨勢。
談到中億財務獨特的管理理念,丁總講道:“建立長期可持續的福利管理結構和方法,憂員工所憂,想員工所想,做好真正的人文關懷是管理的秘籍。在我們已經把基本的服務框架搭建起來的基礎上,現在我的狀態就是什么都不用去管,給客戶解決問題,客戶粘性自然會不斷提升。我現在的關注點會更多放在員工收入上,比如一個員工第一年工資五萬,那我給他的期望就是第二年工資翻倍,兩年內買車,三年成股東等。我們在員工關懷這塊會比較重視,員工不止是員工,而是自己的合伙人,抱著這種想法和態度,是對員工的一份信任,對于員工自身而言,也會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情來做,而不只是做一份工作,這樣的工作對自身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對于中億財務來說,它的最大護城河便是團隊的一致性,丁總認為,企業的方向格局是團隊所賦予的,管理者在團隊里處于的角色,在創業初始階段應是沖在前面的先鋒,企業發展中間階段,管理者要走在中間,深入了解業務,后期,要走在后面,做團隊補位的工作,管理者要時時刻刻跳出來看全局。丁總特別強調格局的重要性。“不能因為自己是中小企業,就想著規模小,資源不多。公司可以小,但管理者的想法和思路一定要寬闊些。”
02、贏在執行,贏在細節
“2019年算是我們轉型的一年,一是因為市場不景氣,經濟處于萎靡期;二是所有行業,市場占有率不再僅僅依靠單打獨斗,或者一個產品就可以滿足市場需求,而是慢慢轉化為平臺。其實在這幾年,代賬行業出現了很多‘惡性競爭’,互聯網代賬公司的崛起帶來的零元代賬、低價競爭等現象層出不窮,同時,行業門檻低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加入,打破了行業內原先過分和平的情況,但在我看來這不是壞事,一個生態里面,沒有隕石的墜落,就不會有新物種的誕生。對此,我們的應對方式是——內部加強對員工的關懷培訓,外部鞏固維護客情關系,讓客戶感覺到物有所值,自己提升,格局放大,保持自己的狼性。可以說,很自豪的一點就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員工關懷造就了我們的團隊意識很強大,定期的批評指正復盤會讓我們時刻保持對自身及市場的警醒。而且我們現在也開始著手做企業培訓,目的是增加企業老板稅務知識普及化,加強工作粘性和提升服務質量。明確獎懲措施,真正做到贏在執行,贏在細節。”
“與云帳房合作已經一年半了,當時考慮到轉型是因為隨著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規模的擴大和人員的增多,企業內部管理遇到了瓶頸,傳統的記賬軟件嚴重停滯我們做大做強的熱情,每次申報結束后都會有老員工因為經常加班頂不住家庭壓力陸續離職。所以機緣巧合下了解到了云帳房,云帳房的系統在降專業性、提人效方面做得非常好,幫員工減輕負擔也是員工關懷的一種,這樣能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03、云帳房說
如果公司像一個龐大的機器,那么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人盡其才,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云帳房的智能財稅系統不僅能改變傳統的代賬作坊式作業,也能減少傳統代賬對人才專業度的依賴,協助管理者專注企業管理,把“責、權、利”的平臺搭建好,充分發揮人才價值,讓企業永葆可持續發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