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暢云的轉型之旅:業務優化“三部曲”助力線索轉化率飛躍增長15%
歐暢云,專注于數字化私域營銷場景搭建SaaS系統研發和解決方案服務。產品以自研音視頻互動技術為核心驅動,AI+大數據為支撐,助力企業和機構培訓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歐暢云幫助客戶構建穩定、安全、快速和高性價比的數字化營銷和培訓平臺,現已形成完整高效的云直播、云課堂、數字化培訓、在線考試等全鏈路私域運營體系。
從電話銷售到私域營銷
在之前,歐暢云是通過一個協同excel表格進行線索與客戶的管理,市場部將線索更新到表格里,線索的流轉方式基本還是“市場分發手機號線索——銷售反復打電話——告知客戶加個微”的流程。
對于銷售而言,他接收到的線索就只是一串沒有太大意義的手機號碼。這串數字背后是誰,ta的需求是什么、可能會對哪個功能感興趣......這些都是一無所知的。
這樣的電話銷售必然存在著高流失率、溝通效率低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客戶都在銷售的個人微信上,市場和領導很難得知線索的跟進情況。
客戶信息基本完全依賴于銷售在表格上的手動更新,無法保證其及時性不說,信息往往也會有失真、不完整的特點。
比如,表格的客戶數量上寫著“6”,但你不知道這6家客戶具體是哪幾家,這幾家客戶的具體情況是什么。
面對以上種種問題,歐暢云決定:
建立企業私域,沉淀客戶資產。
方向有了,但他們對于如何搭建好私域,線索進入私域后又應該如何管理、分配并沒有完整的思路與頭緒,直到找到了衛瓴。
借助衛瓴的先進工具和方法論,歐暢云對內部的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三部曲”,將自身打造成了一個私域運營的最佳實踐案例,最終實現了線索轉化率 15% 的提升。
第一步:
將所有流量收口至企微,建立企業私域
與衛瓴合作后,歐暢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原本所有獲客渠道的二維碼、表單,都換成了衛瓴的智能營銷組件。
無論線上線下,從廣告投放落地頁、官網到臨時會話聊天窗口,再到會銷現場的大幅易拉寶上,客戶在所有觸點都能一鍵加入歐暢云的企微,將所有線索統一歸口到企微。
在客戶成為好友的那一剎那,ta就會收到歐暢云早已在后臺配置好的自動歡迎語和相關文件資料。
且所有進來的線索都帶著客戶畫像,歐暢云的SDR負責人 Hanna表示:“在正式觸達前,我們就能知道他來自哪個渠道、看了哪個廣告、搜索了什么關鍵詞、是否看過官網、看過哪些頁面等等。根據這個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出客戶的興趣點,然后再根據我們的軟件提供解決方案。”
圖1:客戶在公域中的瀏覽畫像
對歐暢云而言,線索的形態已經由電話號碼,轉變為了一段好友關系。尤其是在公域投放成本每年水漲船高的情況下,一旦產生接觸,潛客就能被沉淀至私域里。
如果說電話銷售是一種物理層面的銷售加持,那么私域能力則是化學層面的放大和倍增,而這種化學能力的奏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那些真實、可靠的客戶數據是否能在公域和私域、市場和銷售之間流動起來。
第二步:
引入SDR崗位,細化線索管理
將客戶加進企微只是第一步,在后續的使用中,歐暢云發現了新的問題。
歐暢云市場部得來的線索,都是直接轉交給一線銷售跟進,導入的線索未經篩選,質量偏低,會拉低銷售的跟進效率;
銷售第一次聯系不上后,就會將線索閑置,很難有精力再去進行孵化,導致了大量線索的浪費;
市場部也不知道銷售部最后的跟進情況如何,無法及時得到線索質量的反饋,就很難對市場部下一步內容、廣告的投放進行優化。
在參考了衛瓴關于SDR崗位的經驗分享之后,歐暢云決定:
增設SDR (Sales Development Rep) 的崗位,負責承接、清洗、孵化各個渠道的線索。
線索加到SDR的企微之后,SDR會第一時間查看客戶畫像。
如果客戶多次、主動地在互聯網搜索了歐暢云;或是在剛加上好友時,主動查看了自動歡迎語中的資料。那SDR就會判斷其為高質量線索,選擇優先觸達。
每當對方有閱讀動態,小微AI就會及時給到SDR提醒,并主動根據客戶的畫像、跟進記錄、標簽和所在行業的痛點給出合適的跟進話術,以及下一步動作建議。
圖2:小微AI推送給歐暢云SDR的跟進建議及話術推薦
SDR在與線索有效建聯后,會判斷這個線索是否符合企業目標客戶畫像,如何確認符合,則將其判定為MQL(市場認可線索)。
再根據該線索的需求、所在城市等,在客戶畫像中@ 相應的商務人員交接客戶信息,將線索和客戶畫像一起轉出給商務。
而那些非MQL、SQL的線索,最終都重新進入了線索池,由SDR進行統一的孵化和培育。
對于這部分線索,SDR會先給他們打上標簽,再利用衛瓴的高篩視圖,針對不同標簽組合的用戶進行針對性群發。
標簽1:身份不明確的沉默客戶。 這類客戶可以通過朋友圈或偶爾發送節假日營銷活動信息,通過社交媒體活動保持聯系,慢慢引導他們明確需求和身份。 標簽2:有意向但尚未準備好資金或項目啟動的客戶。 針對這類客戶,SDR會定期詢問他們的項目籌備進度,并分享專屬的行業信息。這種策略不側重于直接推銷產品的賣點和亮點,而是通過長期孵化,幫助客戶做好準備階段的工作。 標簽3:高意向且可能正在使用競品的客戶。 發送包含產品優勢的資料,如功能更新、宣傳海報、展會邀請,盡可能鼓勵客戶試圖產品。目標是解決客戶可能存在的痛點,探索這些痛點所在,以及我們的產品是否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促使他們從使用競品轉向我們的平臺。
圖3:線索的高篩視圖,通過標簽實現線索的精準分層
Hanna表示,“比起商務團隊,SDR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激活冷線索和沉默線索。此外,通過高篩視圖,SDR可以對客戶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能更高效地對不同客戶進行群發和培育。這讓我們的線索盤活率提升了大概8%。”
第三步:
梳理業務流程,精細化銷售漏斗管理
商務在接收到市場部分配的線索后,會在24小時內進行首次外呼觸達,在確認了該線索的需求之后,會在該客戶下建立商機,并將回訪的記錄更新到客戶畫像中。
但這樣做又面臨了一個問題——由于在系統中的客戶階段只有“商機”和“非商機”2個狀態,只能對最終是否成單這一個結果進行監管,無法查看到中間的過程數據。
了解到這個情況后,衛瓴的銷售總監毛勇梳理了歐暢云原本的工作流程,幫他們重新建立了一個標準業務流——
從線索到MQL,再到SQL、產品測試、贏單、丟單。
圖4:歐暢云根據不同客戶階段,設計出的銷售漏斗
同時設計了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填充的信息、以及相應的流轉方式等。
再將梳理出的商機階段配置到衛瓴系統的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銷售漏斗。
商務在接到MQL后,如果判定該線索的需求為真,則會將客戶階段調整至SQL(銷售認可線索)。
反之,則退回給SDR進行重新孵化。后續的跟進過程中,也會根據跟進情況實時地調整客戶階段。
銷售管理者會定期查看儀表盤、數據報表,包括每個商務人員的線索新建情況、回訪進度、商機數量、商機金額等。數據的可視化,給了他們管理線索和銷售流程的抓手。
圖5:儀表盤頁面,每個商機階段的情況清晰可見
市場部的Hanna也表示:“每一個線索的商機跟進情況,不需要商務人員再通過表格或者匯報的形式來反饋給市場,市場的工作形成了閉環,通過客戶畫像就能清晰地看到有多少MQL、多少SQL,以及有多少成交、成交額多少。再根據這些數據來進行投放和內容輸出方面的調整。“
歐暢云與衛瓴,雖然服務的客戶群體并不一樣,但是我們在本質上追求的是一個相同的目標——
賦能私域,幫助客戶成功。
“我們非常期待與衛瓴以及行業內其他企業一同進步,共同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