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漸漸深入企業的日常運營。但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清楚審計的含義,對其認知比較單一。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下審計是什么,審計的具體含義。
什么是審計?
一般我們聽到“審計”這個詞,可能最先聯想到的,是一群穿著制服的人,緊張地翻看著一大堆資料在查問題。這其實不像是審計,更像是經濟犯罪調查。我們之所以有這種聯想,大概來自于將審計師稱作“經濟警察”這一未必恰當的比喻。
看過日劇《審計風云》(也叫《監察法人》)的人,可能會以為審計師工作起來就是狂按計算器、一分一毫盤點現金、沒日沒夜翻憑證,還會因為某些審計調整不被公司接受,就給公司的財務報告出否定意見,能把公司董事長逼跳樓,能讓上市公司退市。
其實大部分審計師的工作沒有任何國家強制力做后盾,與“經濟警察”這個詞所代表的國家權威相去甚遠。審計可以分為政府審計、企業內部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三類。
政府審計,就是國家審計署做的事情,主要是檢查各級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的收支情況。
企業內部審計,則是企業內部設置的檢查內部各部門經營管理情況的一項職能。很多不太大的企業并沒有設內部審計這樣一個部門,但這種檢查功能其實一樣存在,往往就由總經理自己,或者是經理辦公室、企業管理部之類的部門來完成了。
而注冊會計師審計,也稱獨立審計,才是我們主要談的內容。它是由于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以及人類道德上的普遍不健全和大腦功能的普遍不完善而產生的。這話聽起來有點玄,而且肯定是所有關于審計的教科書上沒這么說過的。
以上三種審計并不都是以“查問題”為主的。
政府審計可能查問題的時候多一些,但也并不是查不出問題就不罷休。沒查出問題,或者查不 出大問題,也算是反過來證明這個政府機構的工作比較合規。
而獨立審計,很多時候并不是以查問題為主,而更像是在解一道幾何證明題。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會計記錄就是一道幾何題的已知條件,要求證明的就是管理層所提交的財務報表是真實可靠的。這一個證明過程,要做到證據充分、邏輯清楚才行。有時,由于證據不充分,或者不能弄清楚的疑點太多,這道題證明不了,也只能放棄。
而企業內部審計,則是做不同的項目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有時是“查問題”,有時則是在做證明題。
審計包含范圍較廣,絕不僅僅是單一的概念。了解審計的具體內涵,有利于發揮審計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審計概念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什么是審計?審計到底是做什么的?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