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親述商業化變現:我們怎樣在微博賺錢?
這些不同內容領域、不同變現方式的大V故事,不僅是所有內容創作者的縮影,還可以給更多創作者以啟迪。
作者 | Cindy
編輯| 劉珊珊
內容創作的商業化價值潛力,第一次爆發是在2015年。彼時,papi醬、咪蒙、同道大叔等內容創作者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爆紅。他們的變現神話,讓內容創業成為風口,吸引無數內容創作者爭相涌入“掘金”。
6年過去,內容創作者逐漸發展為規模行業,大V、博主、達人、UP主……都是他們的稱謂標簽。這些內容創作者所創作的圖文或視頻,被稱為UGC(用戶生成內容)或者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是各大平臺最核心的內容資源,也是互聯網世界不可缺少的信息流。
所有創作者共同造就了一個內容海量、百花齊放的時代奇跡。然而對他們而言,除了內容推陳出新上的枯竭、題材的同質化嚴重、用戶開始審美疲勞等,更關鍵的是需要直面商業化收益問題。
多年來,各大社交、短視頻、內容社區中,能獲得更多收益的往往是頭部創作者,絕大多數腰部乃至尾部創作者很難獲得穩定收益——這和創作者內容、粉絲沉淀有關,更與平臺作為內容生產土壤,是否利用更多工具,去幫助創作者挖掘更多商業化變現機會有關。
所有平臺都已意識到,如何通過多元化手段,提升創作者變現能力,讓內容迸發出更大價值,事關整個內容生態未來。
這是一個長期性工程。比如月活超5.73億的微博,早在2012年商業化起步階段就開始為創作者打造不同的變現工具,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廣告代言、內容付費、電商、平臺補貼四大途徑的多元化變現模式。
對平臺而言,創作者獲得更高收益的同時,又要在內容質量、商業化之間做好平衡,避免因為過度商業化影響用戶體驗。
基于此,“極點商業”與多位微博大V進行深度對話,記錄他們的內容創作故事與商業化變現思考。我們相信,這些不同內容領域、不同變現方式的大V故事,不僅是所有內容創作者的縮影,還可以給更多創作者以啟迪。
微博ID:@酷酷的滕 粉絲量:1071萬 主要變現方式:微博廣告代言
“去年大概在微博賺了200多萬,單條原創視頻報價15萬起。”@酷酷的滕 介紹。內容創作經歷超7年,他迄今沒有組建內容團隊,策劃、文案、拍攝等都是獨立完成,只是后期需要請人剪輯。
@酷酷的滕,真名滕哲,外界多稱為酷滕,是一位1996年出生的東北小伙。2013年編劇專業畢業時,原本有一個演員夢和傳統編劇夢,卻在2016年因為將自己和一個“騙子的電話錄音”發到網上大火,就此加入內容創作行業。
最初,他成為龍珠平臺簽約主播,直播內容以搞笑和游戲為主。后來又轉戰微博,正好趕上短視頻爆發元年,憑借一系列電話惡搞視頻的獨特創意,以及獨有特色的東北口音,在網絡迅速爆紅,一年時間就在微博積累了560萬粉絲。
如今,粉絲超千萬的@酷酷的滕 已經將微博當成自己主陣地,發布的視頻作品內容多以搞笑、風趣、幽默為主。“在微博,我一開始就是短視頻的形式入駐,趕上了短視頻爆發的好時候。”他說,雖然自己在抖音有500萬粉絲,在B站有粉絲88萬,但最有親切感的,還是微博。
“第一,在微博我們有獨立專屬客服;第二,幽默搞笑內容創作者大群里,有專屬工作人員幫我們審核話題、提供話題運營建議;第三,有原創保護,以及各種各樣的活動、話題,讓大家更好摸清創作方向。”@酷酷的滕 認為,相比其他平臺,這是微博給創作者提供的不一樣的價值。
從商業變現角度來看,通過微任務帶來的廣告收入,仍是他當前最主要的收入模式,包括一線互聯網、手機、游戲等諸多品牌都曾找他合作。
盡管如此,@酷酷的滕 明顯感覺到,內容創作大環境與幾年前相比有了明顯變化。比如,盡管粉絲數、播放量越來越高,視頻創作價格卻有所下降。
@酷酷的滕 對“極點商業”坦承,這里面原因復雜,內容創作早已是廝殺激烈的紅海戰場,無論是內容上的持續更新,還是商業上甲方有更多選擇,都讓他感覺到了壓力。
“從大環境來看,壓力是所有內容創作者都面臨的問題。”在他看來,內容創作不像演員,是一個隨時隨地面臨淘汰的行業,無論內容創作,還是商業變現,都必須進行多元化迭代,才能找到更多機會。“最近,我就在琢磨帶貨直播,希望能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不過,在@酷酷的滕 看來,對更多新入行博主來說,并非沒有機會。“微博社交媒體屬性價值越來越重要,用戶群體越來越下沉,對創作者賦能手段也越來越豐富。”他認為,用戶可能會刷快手、抖音、視頻號,喜好不同導致選擇不同,但微博一定是用戶手機里面必不可少的APP。
這就是內容創作者在微博的未來機會。“最重要的是,你需要選好賽道,深耕內容。”他說,這才能抓住更多機會。
微博ID:@Amanda的小廚房 粉絲量:798萬 主要變現方式:微博廣告代言+電商
多年過去,美廚娘@Amanda的小廚房 都對自己花1年工夫做北京烤鴨的經歷記憶猶新。
“烤鴨需要風干這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Amanda的小廚房 表示,想熟練掌握并不容易,所以買了好多只鴨子,掛在窗戶上經過無數次試驗,才得到滿意結果。
@Amanda的小廚房 是微博知名美食博主,粉絲量超798萬。同時她還是曼食文化創始人 ,旗下擁有Amanda IP為核心的《曼食慢語》、《曼達小館》、《曼食快語》三個品牌,已累計推出上千短視頻。
如今的美食博主Amanda,曾長期生活在國外,是一位北京大學畢業的認知神經學碩士。不過,Amanda從小跟隨父母出入廚房,耳濡目染愛上做菜,到英國留學后,最喜歡的就是將外面美食,帶回家自己嘗試。最初,她只是把研究心得寫成文章,拍成視頻放在微博、Youtube 上和網友分享,沉淀了一定人氣和粉絲。
2014年,她發現國內內容創業成為風口,開始全身心投入美食內容制作,并在2015年選擇回國美食創業,成立曼食文化后的第二年就獲得優酷天使輪融資,以及頭頭是道的Pre-A輪融資。
盡管正式走上美食博主道路時,短視頻剛成風口,但她已經意識到,優質PGC內容的持續輸出將是發展關鍵——從最開始,原創和真實就是Amanda做內容的兩大關鍵要素。
表現在內容創作上就是,視頻里的每道菜,都是一次次廚房實驗后,自己琢磨出來的原創。“哪怕是普通家常菜,也不省略任何操作必須環節,力求還原真實過程。”
她表示,為保持內容上的持續迭代和調整,她會從書籍、旅游中去不斷尋找創新靈感,厚積薄發。
基于內容沉淀,Amanda商業化變現較早,她的團隊目前有30多人,辦公地位于上海。Amanda方面表示收入“足以支撐團隊發展”。
商業模式探索上,基于IP商業化的內容廣告+電商帶貨是她的主要變現方式。
@Amanda的小廚房 通過優質內容持續輸出,深耕垂類價值,獲得內容廣告收入是她主要收益來源,從蒙牛、伊利、君樂寶、雀巢、金龍魚,到凱迪拉克、豐田汽車、寶珀手表等,都是合作過的客戶。
在電商帶貨方面,Amanda已有自主品牌和自營店鋪,通過微博圖文及直播,為自己的電商加碼,電商收入也成為其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Amanda這個IP的商業想象力非常廣,今年我們計劃通過直播帶貨,和更多品牌去做深度聯動。”曼食文化合伙人陳淵源透露。
在渠道選擇上,她和很多美食博主有較大差異,選擇微博作為自己主陣地,而不是其他短視頻平臺,這讓Amanda的收入很大部分來自微博。
這與Amanda國外時就在微博積累一定粉絲有關,更與平臺獨特生態賦予的增長價值相關。
“博主從圖文到視頻的多元化自我展現,日常與用戶、粉絲溝通的及時性、互動性,是微博賦予博主的核心生態。”在Amanda看來,其他中短視頻平臺更多只是一個分享渠道,在互動性上差異較大。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廣告客戶對微博平臺的價值認可,“無論是圖文,還是視頻,很多廣告主非常希望在微博平臺進行合作,幫助品牌實現跨圈層營銷。”陳淵源稱,這是諸多一線大品牌和他們合作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平臺對博主的各種賦能也很重要,并且這種賦能不局限于美食垂類。“比如冬奧會期間,微博官方牽線我們跟運動員直播連麥,互相引流,粉絲增長效果相當不錯。”陳淵源說,無論商業模式如何變化,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才是Amanda這個IP生存發展的關鍵。
微博ID:@小羊愛吃醬肘子 粉絲量:1340萬 主要變現方式:微博廣告代言
優質內容的確是商業化變現前提,但渠道價值很多時候同樣關鍵。這是知名搞笑幽默博主@小羊愛吃醬肘子 的觀點。
“和微博其他創作者相比,即使我的內容不是極其優質,但我仍然努力做到在內容上打動人心。”有1340多萬微博粉絲的@小羊愛吃醬肘子 說,自己能將興趣一直靠著微博延續下去,并且只讓它停留在興趣,還有不錯收入,就得益于平臺為創作者構建的商業化變現工具。
“我是一個無比幸運的人。”@小羊愛吃醬肘子 對自己如此評價。
7年前,他在微博注冊了這個ID,成為一名傳播幽默文化的微博博主。因為持續產出精品優質原創內容,高強度地給網友帶來輕松一刻,@小羊愛吃醬肘子 很快脫穎而出。
比如一條關于前任的微博:“你別看有些人白天風風光光,一到深夜就忍不住就去搜前任的微博”,引起眾多網友共鳴后,#深夜就忍不住就去搜前任的微博#登上熱搜,其他關于生活的有趣分享也帶動@小羊愛吃醬肘子 粉絲量一路飆升。
但如何挖掘粉絲經濟,如何讓內容更具商業價值,對搞笑幽默類博主來說是個現實難題——幽默、搞笑類內容比較容易吸粉,但弊端在于,由于粉絲群體廣泛,缺乏精準度,變現難度相對其它垂直類型賬號來說高很多。
這意味著,博主和廣告主之間,需要一道連接二者的橋梁,讓創作者代言內容堅守自身賬號風格的同時,巧妙把握品牌調性,將二者融合打通。
解決@小羊愛吃醬肘子 現實難題的是微博推出的“微任務”。“微任務”簡單來說就是連接中小廣告主與大 V,為品牌、達人提供廣告任務撮合服務的工具。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微任務平臺網紅超過60萬,廣告主、品牌主在微任務下單后可以得到更好曝光,博主也得以更好深耕粉絲經濟。
這是@小羊愛吃醬肘子 的主要變現方式。“我在微博記錄生活,寫我的作品,發我吃的食物,留存我戀愛的美好瞬間,就順其自然實現了內容和商業化的結合。”
在@小羊愛吃醬肘子 看來,客戶之所以認可這種商業模式,源于自己作為創作者持續創作,為“羊家人”提供他們想看的內容,書寫大家心里想說的話;另一方面,更是基于微博渠道價值,微博不斷幫助大V進行商業化變現。
微博ID:@sven_shi 粉絲量:178萬 主要變現方式:微博V+粉絲訂閱
2010年,因為追星少女時代,@sven_shi 注冊了微博,就此開始創作之路。如今,@sven_shi 身處能源核電行業,需要頻頻往返于中德之間,并頻頻在歐洲各國出差。
每當坐上中國與德國的往返飛機,或者飛馳火車上奔赴于歐洲大陸時,@sven_shi總會不停思考,那些大眾所關注的話題是否有更好的解讀,比如:“商品房打折,錢從哪里來?”“互聯網企業裁員,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很獨特的‘向下置換需求’嗎?”“學歷是否值錢,可以量化出價值嗎?”
這些思考轉化為或長或短的文字,成為他微博賬號的內容來源,供178萬粉絲或更多外界用戶閱讀,有一些深度內容通過V+,分享給追隨他的核心粉絲,獲得收益。
所見所聞、所思所考,以及對新聞社會熱點觀察,都隨時在微博上化為犀利文字,引來諸多網友的評論互動。“所有分析均需理智、客觀。”他說,自己發布的每條微博或文章中,除了查閱大量資料,還需向權威人士求證,以經得起推敲。
在他看來,這是一名圖文內容創作者的基本要求。正是深度內容的積累,讓他成長為一名V+優質創作者——截至目前,他在V+積累了3000多名粘性強、付費率高的核心用戶。
微博生態體系里,V+作為為創作者打造的粉絲變現產品,承擔著粉絲變現和核心粉絲沉淀雙重責任。對于@sven_shi 來說,目前積累的3000多名V+粉絲,過去幾年為他帶來90%的核心收入。
相比很多內容付費平臺,3000多核心粉絲這一數據看上去不多,但帶來的價值卻很高,可以在微博支撐一位知名博主的商業變現。
雖然@sven_shi 沒有透露2021年具體收益數字,從談話間筆者估計過去兩年他的保底收入10萬+。這對于一位并非專職進行內容創作,只是隨意進行社交分享的博主來說,收益已經非常客觀。
可以發現,在微博,高黏性的單個粉絲價值比想象中大很多。
在@sven_shi 看來,一方面和內容沉淀有關,V+粉絲文章幾乎都是干貨,可以帶給讀者收獲;另一方面,也是微博內容生態、粉絲運營的“合力”體現,V+體系作為博主與粉絲溝通的重要陣地,使博主和粉絲建立了更長久的陪伴關系,讓內容從一次性付費向持續變現升級。
內容付費核心本質是內容優質。“對我來說,未來最重要的仍是持續生產優質內容。”@sven_shi說,他曾在2018年嘗試接廣告,但發現和內容定位并不匹配,很快就放棄這個模式,且迄今為止沒有考慮過電商變現。“對其他內容創作者來說,可以分享的經驗中,最重要的是首先明確內容定位。”
小結:
在全民創作時代,無論是@Amanda的小廚房 、@酷酷的滕 這類專職的內容創作者,還是@sven_shi 、@小羊愛吃醬肘子 這類非專職、但通過分享順帶獲得收益的博主,都是微博眾多內容創作者的縮影。
他們發力的垂類賽道不同,商業化變現方式不同,但卻依然能總結出共通之處:
1、深耕某一領域,高頻發布優質內容。這一點對所有圖文、短視頻創作者來說尤為重要。 2、內容創作者這個標簽,是他們堅持生產優質內容的原動力。同時,他們都不斷積累自己的社交資產,提升個人IP價值。 3、內容創作仍然蘊含巨大商業價值,但這離不開平臺不斷優化商業化變現模式,為創作者賦能。 4、細分垂類更能找到更多商業化變現機會,但想抓住機會,需要巧妙結合品牌調性和賬號風格。 5、社交電商,成為下一個被看好的變現增長點。微博發布的2021年度創作者收益報告就顯示,2021年微博電商博主人均電商收入流水同比去年提升了3.7倍。除@Amanda的小廚房 明確表示加碼電商,@酷酷的滕 等博主,也將社交電商視為增長新機會。
無論如何,在內容商業化的賽道上,微博這個最大社交媒體平臺一直在釋放更多動能,讓微博不僅是內容中心、流量中心,還是價值中心——幫助創作者提高自身影響力,實現商業價值上的雙向奔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極點商業”(ID:jdsy2020),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