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楊夢:財資數智化,助力企業經營價值創造

楊夢Bruce
+ 關注
2022-06-08 11:05
2509次閱讀

五月末,我應邀在昆明進行了一場關于企業數字化的演講;結合參與企業財資數字化建設的經驗,嘗試描繪企業財資數字化、數智化的道路與遠方,并收到一些正向反饋。現將演講內容做了整理,以供探討。

各位嘉賓下午好,我是楊夢,非常高興能夠在春城昆明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話題與行業專家進行交流、探討,我將結合過去10年參與企業財資數字化的經驗,就這個話題給出我的思考。

我分享的題目是《財資數智化,助力企業經營價值創造》

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站在企業的視角上,探討企業開啟數字化之必要,及數字化之路為何從財資領域開始;第二部分,業務驅動,企業的數字化建設路徑;第三部分,價值為綱,業財融合的數據價值發現。

財資數字化或數智化話題很熱,但站在企業的維度上,首先需要回答的是:數字化為何是必要的?

通常,我們會將企業分為兩類,數字化原生企業和非數字化企業。

對于數字化原生企業,像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系統建設和運營其實已非常成熟,那為什么還需要數字化?答案是數字化價值的發現至關重要。這一類數字化經濟體,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當然已是核心能力,但當企業擁有了足夠數據要素、數據資產沉淀后,怎樣合規合理應用,創造增量價值,是這些數字化原生企業在面對當前互聯網嚴監管、經濟逆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而對于絕大多數非數字化原生企業,在當前疫情背景下,最大問題是怎樣借助數字化手段進行精細化經營,保證健康的現金流,保持韌性。借助數字化,更少的人辦更多的事,實現降本;通過數字化,給用戶友好的體驗,更敏捷的服務響應,實現提質與增效。

所以說,企業數字化以及數字化背后的數據價值挖掘,是每家企業都面臨的必答題。而關于數字化原生企業和非數字化企業的劃分,在未來一定會消失,未來只有一種企業,那就是數字化企業。

接下來的問題,企業為何應從財資領域開啟數字化之路?

通常一家企業的運作,包括了三個循環——業務循環、管理循環、信息循環。業務循環是企業獲取原材料、轉換生產到最后形成銷售的過程;管理循環是管理動作PDCA的循環過程;而信息的循環,過去通常是財務部門對企業經營進行數據采集、加工、報告,但這個信息循環,過去由于數據技術限制,范圍局限在收入、成本、利潤、資產、負債等財務領域,更多維度上的數據被過濾和遺漏,沒有產生出原本應該發揮出的更大價值。

而隨著數據技術的逐漸成熟,未來財務部門可以觸達到的數據,不僅包括財資數據,還包括客戶、渠道、供應商、合作伙伴的數據(稱之為中數據),延展開來,還將擴展到行業趨勢、商業模型、用戶行為等數據(稱之大數據),有了這些豐富的數據積累后,企業就具備德勤所謂的第四張財務報表—數據資產報表,企業財資部門的價值也將得到進一步放大。

楊夢:財資數智化,助力企業經營價值創造

所以總結一下,企業數字化之所以從財資部門開始,原因有兩個:第一,財資部門具備天然的數據基因,數據加工、處理、價值呈現,需要財資部門豐富的數據加工處理經驗;第二,財資部門基于數據技術能力,能夠更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因此,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由財務部門牽頭,或從財資數字化開啟。

第二部分,結合自身經驗,我將給出企業財資數字化系統建設路徑,包括兩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面向業務,建設支持經營的財資系統。財資系統建設通常分為幾個階段,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從逐步實現業務線上化、端到端的流程打通,到最終在數字化基礎上實現業務處理的智能化。

對于一般企業而言,需要的是業務、財務、資金、外部協作系統的建設和互聯,以更好地服務業務。通常情況下,企業采用市面上成熟軟件或者訂閱細分領域saas服務,業、財、資實現有效關聯、勾稽,業務線上實時開展,資金結算有序達成,財務核算準確及時,基本上就能滿足了財資數字化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按照財資能力的拼圖再做持續完善。

而對于很多大型集團企業,相應的財資數字化系統建設,有比較成熟的模式可以參照。

第一種模式,是以中興、華為這樣的全球企業的財經體系建設為藍本所萃取出來的財務共享模式。

財務共享模式將企業的財資體系分為了共享財務、業務財務、戰略財務三層,共享財務負責基礎的票、賬、表、錢、稅的基礎處理;業務財務在共享財務基礎上,從數據出發,幫助經營單元決策;而戰略財務,更多地關注頂層設計,制定戰略框架,為財資體系的搭建提供政策的指導,對于涉及企業戰略的重大投融資事項進行決策。目前國內財務共享模式已有十余年的歷史,且為大多數國央企所采用,數據表明97家央企中70%進行了財務共享中心建設。這個數字某種程度也說明財務共享模式,是比較有效的,其他大型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普通集團企業,財資數字化建設可以參照此模式,按圖索驥。

楊夢:財資數智化,助力企業經營價值創造

第二種模式,是企業司庫模式。

剛才說到的財務共享模式中,涉及到資金、交易結算、金融的這部分隨著開放銀行模式的技術升級,以及宏觀的政策演進,重要性愈發凸顯,而且具備落地的可行性。2022年的1月和3月,國資委發布了關于“央企司庫體系建設”和“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兩份指導政策,明確了央企司庫建設的目標。

司庫管理模式,其實是“現金管理”概念的外拓,從企業賬戶管理、交易結算,延展至投融資管理、供應鏈金融,及內外部風險管理和決策支持。基礎的賬戶管理、交易結算目前市場上有比較多的軟件系統或SaaS服務可供選擇,但在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領域目前還鮮有易用產品,需要廠商能力的持續進階。可喜的是,隨著開放銀行銀行模式演進和落地,這些困境和難題正在逐一突破,司庫管理已經從單一的賬戶管理向金融資源的運營和價值發現升維。借助司庫管理模式,從資金維度切入,企業也可建立起支撐業務的財資體系。

講完這兩種模式后,我想大家可能會有疑問?財務共享模式和司庫管理模式到底該兼容并包,還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支的獨自發展?答案其實就在題目里,叫面向業務,財務共享和企業司庫管理,并不是簡單的一套系統,而是一種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因此,不管是共享模式,還是司庫管理模式,圍繞企業經營價值創造的目標,可以進行很好的融合,比如將財務共享里的共享財務“票、賬、表、錢、稅”中錢的這一部分職能可以單獨的拿出來進行強化管理。

企業財資數字化系統建設的第二方面則是技術的應用。

要實現財資系統和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提高協作效率,在技術應用上,我們建議企業優先通過接口或者開放API的模式實現對接和打通,效率更高。過去財資數字化實現的一個限制是銀行服務的開放程度,受制于有無對應的接口或API,但隨著開放銀行模式的風行,讓這個領域的障礙逐漸被掃除。以招商銀行為例,招商銀行開放銀行模式的云直聯,可以輸出1600項銀行服務,可以很好支持企業財資系統調用需要。

第二個建議,RPA的應用。開放API是優選,但問題是,很多時候沒有封裝好的接口、API,或者干脆就不開放。那在此場景下,就可以通過RPA流程機器人的應用,來解決這一部分的問題,像企業資金管理,銀行回單的查詢處理、會計憑證生成、會計檔案處理,都可應用到RPA自動化處理。目前RPA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很成熟,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異構系統之間的協作效率。

第三個建議,是OCR和NLP技術的應用。雖然目標是數字化的星辰大海,但實際情況是現階段仍有一部分業務是線下的,比如發票、合同文本,要努力推動這一部分線下的業務和數據的線上化,那就需要借助OCR字符識別和NLP語義識別技術。目前OCR、NLP的技術應用已非常成熟,OCR的識別準確度已非常高了,在財務領域的應用也很深度,如發票識別,我們不需要去了解背后復雜的卷積神經網絡的算法,只需要應用這些封裝好的能力,即可實現線下的業務的線上化。

上述第二部分內容,我們從業務和技術兩個層面去推動企業財資數字化。第三部分內容,叫“價值為綱,財資數據價值的發現”。企業在進行了相應數字化系統建設,有了足夠數據資源積累,該如何進行數據價值的發掘,讓財資數據創造更多的價值?

首先,思維模式的切換,從IT思維向DT思維轉變。

數字化系統的建設,我們更多關注企業經營的數字化,實現了企業運作三個循環的數字化孿生,這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是IT思維,但并沒有讓這些數字產生出增量價值。而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和能力,挖掘出這些財資數據的價值,是在實現了數字化之后,企業面臨的新命題,需要的是數據的視野,DT的思維。要想實現財資數據價值的發現,思維模式的切換重要且關鍵。

其次,技術先行建立,建立起財資數據治理和價值發掘的鏈條。

完整的數據價值鏈,包括了數據的采集、存儲、加工清洗、數據入湖或者是數據入倉、場景鏈接,結合業務場景,進行算法模型建設,最后輸出數據服務或者可視化報表,幫助經營決策。在此背景之下,企業需要逐步建立起財資數據治理和價值發現的全價值鏈條。通過財資數據全價值鏈條建設,能夠實現財資數據價值的釋放,最終起到數據驅動決策,決策助力經營”的效果。

財資數據價值鏈條建設過程中,比較難的,尤其是對于大型集團企業而言,應該是主數據的治理,過去我們有了諸多的孤島式的系統建設,不同系統數據的標準就是不統一的,要想具備價值發掘的基礎,數據治理需要下硬功夫。同時,行業認知至為關鍵,未來數據價值的發掘一定是科技和業務雙向奔赴的結果,單純的數據技術領先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結合行業業務需求,才能將數據的價值最大可能發揮出來。

通過財務數據、資金數據、客戶渠道多維度數據的融合,最后才能夠在企業的經營中起到實時感知經營、預測運營、智能決策的效果。

楊夢:財資數智化,助力企業經營價值創造

第三,鏈接場景,業財融合助力價值創造。

技術之外,是數據技術和場景的結合,業財融合才具備價值發掘和創造的基礎,在此方面,我們有比較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產品維度上,產品設計要最大程度上打通壁壘,實現數據的有效集成和收納。我所負責的業財融合分析產品,在架構設計上,打通不同的資金系統、財務核算系統對接集成,整合外部的工商、輿情、司法數據,幫助企業實現財資數據最大集成。在此基礎上進行建模,最后應用到財資管理的五個維度上。資金結算方面,提供跨越多個異構系統集成化賬戶視圖;資金運營方面,參照商業銀行FTP定價模式,為類金融機構、集團財司、結算中心資金的上劃下撥、余缺調劑提供計價參考。另外在企業的投融資管理、風險管控方面,從數據分析的視角切入,也有很多別樣的嘗試。

在應用落地維度上,先分享一個交易流水標簽的應用案例。

業財系統通過對接資金管理系統,對于交易流水形成多維的標簽,比如類目的標簽、交易行為的標簽,通過這些多維標簽,能夠對資金形成有效分析,洞悉資金的來源、用途和去處,有沒有受限,對于未來資金計劃制定和企業頭寸安排能夠形成更精準的參照。

當然,有了這些數據標簽后,可以進行一系列數據可視化呈現。但和通常數據可視化不同,它不只是一個演示和匯報性制的,而是能夠真正的幫助決策,可以穿透到數據底層。未來,企業還可將交易流水中還本付息記錄形成標簽,并和企業的授信合同進行關聯,幫助企業復盤授信和融資的成本情況。

分享的第二個案例,是針對企業的融資管理。

大型集團企業通常會進行融資管理系統建設,但往往效果不好,用不起來。為什么?因為這些系統是管控性質的,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又不支持融資數據對接,只能要求成員單位強制性填報,進行數據報送流程的管控,給業務人員加負荷,而沒有起到幫助決策的作用。

而從數據分析維度切入,則有別樣效果。通過不同融資相關系統對接、數據臺賬錄入,融資數據有效集成,再借助數據技術能力,應用到企業的融資管理的全流程中。融前,融資詢價過程線上化,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測算出詢價的融資產品實際成本,并基于所建設融資模型,快速幫助企業配置融資方案,或者組合融合成本最低,或者效率最高、配置資源最少、融資期限最長的,供企業進行決策;融中,借助交易流水的標簽,復原出企業的真實執行的融資成本,這樣,可以形成企業融前、融中的融資成本預實分析。而融后,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債務的監測,和還款的提醒。

無論交易流水的分析,還是企業融資管理,按照管控的模式的系統建設其實并不難,過去也都有相應參照經驗;但由于從數據的角度切入,我們就能夠另辟洞天,發掘出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巨大的價值。可以說,在進行了數字化系統建設后,企業之間的競爭一定程度上包括了數據價值創造的競爭,看企業能不能有效地應用數據技術,鏈接場景,業財融合,實現增量價值創造。

最后對分享的內容做一個總結。本次分享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企業為什么要從財資領域開啟數字化進程?很簡單,要降本增效,要實現健康的現金流,要改善用戶體驗;并且,財務部門是天然的數字部門,通過財資的數字化變革,能起到撬動作用,加速企業整體數字化進程。

第二部分,怎樣做到財資的數字化?一方面,數字化要在業務驅動的目標設定之下,按照一定模式進行財資系統建設,基于財務共享模式,企業司庫模式,或者兩者融合。另一方面,關注技術的應用,利用開放銀行模式和API經濟風口,優選API或接口對接,同時充分應用RPA、OCR NLP等數字技術紅利。

第三部分,怎樣發現和釋放財資的數字化價值。第一,思維切換,價值為綱,從IT思維走向DT思維;第二,技術先行,建立起企業財資數據全價值鏈,形成價值發掘技術基礎;第三,業務層面,要鏈接場景,業財融合實現價值創造,助力價值經營。

最后,財資數智化,對于企業既是進行時也是未來時,一切序章皆為過往,希望通過財資數智化,助力企業價值經營,從容應對大時代的波詭云譎。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楊夢Bruce,36氪經授權發布

資深作者楊夢Bruce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