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公關公司起訴互聯網公司,與金主撕破臉討要欠款,細節披露…
出品|三言財經
今天有兩條消息挺有意思,一條是柔宇科技被多家廣告公關公司申請凍結3700余萬元,另一個是某電商公司拖欠知乎百萬廣告費被起訴。
這不禁讓人好奇,知名互聯網公司被起訴,難道是付不起錢?公關廣告公司到底為何和金主撕破臉皮?還有哪些互聯網公司也被起訴了?
拖欠廣告費?
柔宇科技被凍結3714萬財產
某電商平臺被知乎起訴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非訴保全審查裁定書公開。文書顯示,柔宇名下共計3714.05萬元財產被法院查封、凍結。
而該案的申請人分別為,北京藍色印象品牌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色印象”)、獅華公關顧問(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獅華公關”)、北京思恩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恩客”)、深圳藍色光標互動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色互動”)。
這也就是常見的訴前財產保全,案由是服務合同糾紛非訴??梢钥吹?,其中4家公司均是知名公關廣告公司。
此外,三言財經注意到正式的訴訟在9月5日開庭,審理法院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不過,目前對于案件的具體前因后果我們還無從知曉。
但從申請凍結的金額來看,加上公關廣告公司的集體訴訟,背后或有一段復雜的故事。
事實上,這兩年柔宇的日子并不好過,先是放棄科創板,后又頻繁曝出欠薪、資金緊張的消息。
作為折疊屏領域的先行者,柔宇并沒有占領折疊屏的高地。柔宇也曾嘗試登陸資本市場,起初考慮過赴美上市,后放棄轉向科創板,不過最后也化為泡影。
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0年的三年半時間里,柔宇虧損了超過30億元。巨大的科研投入卻沒能換回銷量和業績,處于叫好不賣好的尷尬境地。
自從2020年后,柔宇就沒有新的融資消息了。
再來看另一個案例。
據北京法院公開的判決書顯示,某電商平臺和知乎簽訂了品牌合作框架。合同內容就是知乎在APP、網站、小程序發布品牌廣告。
后來知乎完成了合同約定的七個廣告排期,但某電商平臺卻遲遲沒能完全付款。今年4月知乎還向對方發送了付款通知函。還起訴了該電商平臺。
該電商平臺對拖欠的廣告費本金沒有異議,但是對逾期利息、律師費有異議。最后法院判決支持了知乎的訴求,要求該電商平臺向知乎支付廣告費100.1萬元、律師費5萬以及按照一定標準支付利息損失。
從上面兩個案例來看,被起訴的兩家互聯網公司似乎這兩年的處境都不算好。
賬上沒錢,也管不了那份體面了。
那么還有哪些互聯網公司被起訴?又都是因為何種緣故?或許我們能從廣告公關公司那里找到蛛絲馬跡。
暴風科技曾被藍標起訴多次
當時暴風陷入危機
上面案例中出現了幾家知名公關廣告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三言財經通過查詢才發現,在柔宇案的4名申請人中,藍色印象、思恩客、藍色互動,均為藍色光標子公司。
藍色光標通過藍色光標(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這三家公司100%的股權。
而獅華公關則是藍色光標的聯營企業。據其官網介紹,獅華公關是一家國際化的專業財經公關咨詢公司,其股東包括藍色光標集團、金融公關集團和上海傳雅。
而藍標官網則直接稱獅華公關為其子品牌。
對于藍標,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它是國內一家頂級廣告公關集團。它成立于1996年,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超過400億人民幣。
官網介紹,藍標現有員工近3,000人,在中國各大區域設有分支機構,并在北美、歐洲以及亞太其他國家和地區擁有國際業務網絡。藍色光標持續服務于約3,000個國內外品牌客戶,其中財富500強企業100多個。客戶涵蓋游戲、汽車、互聯網及應用、電子商務、高科技產品、消費品、房地產以及金融八大行業的知名品牌。
所以看起來,是柔宇和整個藍標在戰斗。那么除了柔宇,還有其他互聯網公司被起訴了?
由于藍標的子公司眾多,出于實際情況,三言財經選取上文中提到的4家公司作為查詢對象。
先來個開胃菜。
藍色互動曾經與暴風科技有過一輪對決。
2019年,藍色互動也曾使用財產保全這招。當時暴風科技名下超過290萬元被凍結。
不過有意思的是后續的發展,藍色互動曾兩次發起合同糾紛訴訟,將暴風科技告上法庭,但每次當開庭公告發布后,藍色互動又都撤銷了訴訟。
從當時的送達公告能夠看出藍色互動的訴求。公告顯示,藍色互動要求暴風給付289余萬元的公關服務費以及滯納金。
所以大概能夠猜測到,又是廣告費給付的問題。
不過每次剛到開庭階段,藍色互動就主動撤銷了訴訟,所以案件的具體的細節我們無從可知。
而事實上,當時暴風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抓,暴風已經陷入了巨大危機。
工作量不夠、沒請款?
探探拒付公關費被起訴
再來看另一個案例,這次的主人公是探探科技。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探探。
事情是這樣的。北京藍色光標公關顧問有限公司(簡稱北京藍標)與探探簽訂了一份名為《探探科技日常公關傳播服務協議書》,約定前者給探探提供公關服務。
裁決文書中透露具體的工作內容是PR傳播策略及規劃、傳播報告、文案撰寫等。
不過北京藍標稱按約定履行合同后,探探并沒有按每月支付服務費以及D輪融資委托服務費,總計74.7萬。
而探探則認為合同約定的“月費”并不是固定費用,要對賬核實確認;還有探探認為北京藍標的公關服務沒能達到要求;最后還指出對方索要費用沒進行請款流程,所以有權延遲或拒絕付款。
最后法院組織雙方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作出了下述判決。
法院認為探探對北京藍標的工作持有異議,而原本在合同中約定應在5個工作日提出,但是探探并沒有拿出當時質疑的證據。所以對工作質量的懷疑顯然證據不足。
另外法院指出會根據北京藍標的工作報告內容進行核算,確定費用金額。不過由于未依約履行請款流程,北京藍標的逾期違約金訴求被駁回。
另外法院指出根據現有證據,探探在當時對于D輪融資發布會的服務費標準并沒有提出異議。所以法院支持了北京藍標的訴求。
綜合以上情況,最終法院裁決探探向北京藍標支付56萬余元,駁回了其他訴求。
在這個案例中,探探輸的很徹底。它的問題在哪里?
探探主要的訴求就是對方工作量與費用不匹配,這在很多服務型合同中都容易出現。因為雙方的判斷標準可能不一致。
但是探探的問題工作對接時已經確認了,也沒在約定時間內提出意見,反而在最后的付費環節表達質疑。這難免有點牽強。
這就好比結婚證都領了,你才說拍照時化妝沒到位。
信任終究是消耗品
明星公司也不例外
乙方公司應做出調整賬期、及時收款等
其實在服務市場,一般都是甲方出于優勢地位,“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戀”。
不僅是服務過程中要小心翼翼,到了收款環節有時也不得不百般折磨。
當然企業處于困境時更容易發生上文類似的糾紛。但在正常的商業環境下,合同就代表著公平。
按照約定提供了服務,就應該收獲匹配的收入。
有人可能會覺得在企業困境時起訴,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但如果大家這樣想,這個社會最基本的商業原則也就不復存在了。
相信在大部分乙方起訴甲方的糾紛中,很多都是出于無奈之舉。
信任本來就是個消耗品,不增就會減。
往往外界看來光鮮亮麗的明星公司,反差起來才更讓人震撼。
上述案例其實不僅對公關公司,對自媒體等也有啟示,任何甲方公司都有遇到黑天鵝的時候,可能在一年之內遇到經營困難,所以需要縮短賬期、及時收款、少墊款。你們遇到過甲方“賴賬”的情況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言財經”(ID:sycaijing),作者:三言財經,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