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駐產業園第一年,我們的年銷售額從2000萬增長至2.1億元!”提到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給公司帶來的直接收益,河南奏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薛雷興奮不已。
鶴壁,這座位于河南北部的城市,不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因《封神榜》傳說的發祥地而聞名,還為國內工業、制造業、航天等行業提供了豐富的煤炭、金屬鎂等自然資源。與此同時,敢為人先的鶴壁,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探索新的科技產業發展模式,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國家戰略指導下,近年來,鶴壁也加快了數字經濟產業建設。
2018年,鶴壁與京東拉開了戰略合作的序幕,引入京東云數智供應鏈,與京東合作建設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京東(河南)云計算產業基地、京東(鶴壁)數智廣場、京東大廈、京東大藥房、京東亞洲一號等一系列完備的數智產業基礎設施,在助力鶴壁現代物流、對外貿易、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幫助當地串聯起了產業端與消費端,為當地企業創造新的收入增長點,讓鶴壁煥發出新的活力。
毋庸置疑,鶴壁的轉變,已經成為國內傳統產業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參考。為了構建地方產業升級,加快要素在本地和全國甚至全世界流轉,鶴壁開辟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產業升級之路。而這一切的背后,沉淀了怎樣一套可供參考的打造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設方法論?
鶴壁人薛雷怎么也想不到,回到家鄉之后,公司的營業收入,竟然比原來高出幾倍。
在沒有搬遷到鶴壁之前,奏凱科技只是河南當地一家代理佳能品牌的經銷商。為了能賣出更多的數碼相機,薛雷在鄭州多家核心商場和商業街都開設了線下門店,并且在2013年時開通了網店。盡管銷售渠道覆蓋線上線下,但奏凱科技的年銷售額并沒有太大突破,最高時也不過2000萬元。薛雷認為,要想讓公司的業績再上一個臺階,就需要對自身供應鏈進行進一步優化。大約2018年前后,薛雷就開始尋找這樣的機會。
恰好,彼時的鶴壁也在探索全新產業發展之路。
作為拉動城市經濟發展改革的有力工具和載體,科技產業是政府近幾年推動鶴壁轉型升級的關鍵一環。從產業視角來看,發展科技產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造產業園,引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才能有效推動產業的聚集性建設,進而由產業園區向外輻射,逐步完成整個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
當然,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只是打造新興產業的第一步,還需要切實引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并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對產業底層供應鏈進行優化,才能真正推動新老產業轉型升級,串聯起產業端和消費端。而恰在此時,鶴壁和京東實現了“牽手”。
依托京東沉淀多年的數智供應鏈能力,京東云曾為不少傳統產業進行過轉型升級。京東云對自己的定位是“更懂產業的數智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這樣的定位與此前以第二產業為支柱的鶴壁頗為契合。
彼時,鶴壁的產業轉型升級主要希望從幾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
產業運營和服務能力改善。鶴壁市積極尋求立體化的產業發展,立足以技術促產業,以產業促經濟,需要進一步提升產業數字化運營和服務的基礎能力。
-
產業集群能級提升。鶴壁市持續推動產業向集群發展全面躍升,產業基礎優勢向產業鏈供應鏈優勢轉變,加快建成一批鏈群完整、生態完備、特色突出、質效顯著的千百億級產業集群。
-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在城市洞察、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問題,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管理能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而京東云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新型實體企業轉型實踐與能力體系,又剛好能為鶴壁在解決這些挑戰上給予助力。
2018年,京東集團與鶴壁市政府達成京東“互聯網+”新經濟發展項目合作,圍繞共建云計算產業基地、電商生態中心、產業孵化創新中心、“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示范中心等,把京東云數智供應鏈的能力落地到了鶴壁,助推當地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了扶持本地優秀企業,引入外地優質企業,促進傳統企業轉型,打造鶴壁新經濟產業帶,2018年9月,產業園正式落成。園區內的企業不僅可以享受到政府在租金、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還能得到京東集團在人才流、物流、資源流、客戶流及客戶增值服務等各方面的支持。這里的每一項優惠政策,對企業來說都足夠有吸引力。
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的落地,為鶴壁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產業運營和服務體系。通過整合京東在電商、物流、數字技術等領域的優勢,協同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資源,進一步提升了鶴壁當地產業數字化運營基礎能力。
目前,園區已吸引158家企業入駐,2021年園區產值已突破30.88億元,同比增長5.1倍。截止至2022年6月底,園區產值完成34.98億,相比去年的10.95億更是同比增長219%。
有了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合作基礎,2020年,鶴壁市政府又建設了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定制化廠房、物流倉庫、辦公大樓等,落地智能制造類生產企業,以3C電子產品為終端商品,通過產業集聚和細化分工,打造完整的3C產品智能制造產業鏈,推動形成獨具特色的鶴壁3C產品產業鏈集群。
之所以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園,是因為鶴壁市政府在引入3C產業鏈時,看到以往一些沿海發達地區為代表的3C生產集群,形成了“相對集中、局部分散”的產業布局,但高昂的時間溝通成本阻礙著產業發展。鶴壁希望針對這一類產品,在同一區域內對產業鏈各環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進而讓整體產業鏈效率大幅提升。
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印證了這一判斷。PC導電膜、藍牙耳機、無線鼠標、無線鍵盤等3C產品從下單到交付,產業鏈上各個企業高效協作,實現了效率與質量的雙向提升,并無縫對接京東生產營銷上的一系列完整配套資源,幫助商家實現降本增效。
據智能制造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制造產業園是以京東訂單及外貿訂單做牽引,以3C電子產品為終端商品,匯集深圳等地優質智能制造生產企業200多家,實現智能制造業在鶴壁的集聚發展。目前,智能制造產業園已有10個項目落地投產,2021年創造產值1.67億元,累計帶動鶴壁新增出口額超17億元。
在技術助力鶴壁新興實體產業鏈的同時,鶴壁還在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模式,京東云(河南)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也因此落成。
作為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京東云(河南)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準確匹配當地政務應用業務需求,搭建了政務專有云、公安專有云、交通專有云“三朵云”,落地交通大數據平臺、醫療大數據平臺、城市智能服務等多個智能化示范應用,推動鶴壁以“數字政府” 引領“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
目前,該產業基地已承載鶴壁全市32個委辦局的89個業務系統,新建系統上云覆蓋率90%以上,云平臺可靠性達到99.99%,實現全年“零故障”,成為全國政務云行業標桿,為鶴壁電子政務、智慧交通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示范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經濟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等基礎設施的落成,幫助鶴壁圍繞“互聯網+新經濟”找到了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讓產業端與消費端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實現有機串聯。
一個確定的趨勢是,隨著數智化在各行業各的持續深化,數智化業務占比持續提升,轉型的效率成為企業數智化戰略的關鍵。而其中數智供應鏈又是高效轉型的關鍵。以數智化看供應鏈韌性,從供應鏈看數智化轉型效率,是京東云數智產業供應鏈的根本理念,也為鶴壁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
2021年,煤炭產業占工業比重下降到6.1%,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提高至47.7%,人均GDP從2008年的2.3萬元提升至2021年的6.8萬元,提高了近3倍,鶴壁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城市轉型發展之路。
“回顧鶴壁與京東的合作歷程,可以歸結為三個詞:示范引領、雙向賦能、全面深化。” 河南省鶴壁市政協副主席、市政府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劉文彪曾高度評價京東與鶴壁的合作。
在「甲子光年」看來,鶴壁給需要產業升級的地方城市提供了一定程度上切實可行的參考。數字經濟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等基礎設施落地的背后,其實蘊藏著“本地化公司+產業服務平臺+空間載體”這一整套完整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方法論,讓二者立足于三個要素層面做出了積極的實踐和示范。
相信,未來像鶴壁這樣的花園城市將越來越多。而京東云也將持續為各城市產業鏈發展助力,推動實體經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