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鳥哥筆記
+ 關注
2022-10-21 10:20
539次閱讀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作者|李子木

鳥哥筆記(ID:niaoge8)

在每個人的大腦里,都有個“按一下就觸發某種行為”的開關,讓我們對很多關鍵元素,產生條件反射:比如在網上,看到某個關鍵詞、聽到某段BGM,就會對接下來的內容產生某種特定期待。

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在著作《影響力》中,解釋了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我們生活在變化極快,極端復雜的環境里,沒有足夠的精力搞清楚每件事,所以會頻繁地利用范式和首選經驗,根據少數特征,把事情分類,一旦碰到觸犯特征,就不假思索地做出反應,節省精力成本。”
互聯網上,更是如此。
抖音每天上傳的內容超過6000w條、小紅書每天新增筆記超過80w篇……數據龐大繁雜,是一個比現實生活復雜得多的環境,用戶更加缺乏辨別的精力,這種情況下,“關鍵元素”的影響力,比現實生活中更強。
如果能找到對人們普遍存在影響力的關鍵元素,并將它們應用于自媒體的人設打造、內容創作中,將是自媒體運營者莫大的助力。
本文嘗試根據《影響力》中的7大影響力,從為什么有用、怎么在自媒體中運用兩個角度進行拆解,為自媒體運營提供一些底層思考邏輯。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這是《財富》雜志推薦的75本商業必讀書之一,被楊天真稱為“2022年最讓她興奮”“遺憾讀到得太晚”的書,通過大量社會調研、對行業人士的走訪,梳理出對人們影響力最大的7個武器。
這7個武器,在自媒體運營的內容流量獲取、粉絲轉化、商業變現上各有不同側重(如圖)。對后文闡述的所有內容,如有不同見解,歡迎一起討論。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喜好

  • 為什么喜好的影響這么大
2億年前,哺乳動物進化出“情緒腦”,根據好惡趨利避害;250萬年前,人類又進化出“理智腦”,主管理智,它們都在影響我們對內容的喜好。
然而,情緒腦發育早、且處理信息的速度比理智腦快了不止1000倍,它比理智腦強大得多,所以,我們容易受到情緒喜好的控制,更愛看“我喜歡的”、“好玩的”,卻沒那么喜歡“有道理的”。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圖源:《認知覺醒》周玲
  • 如何在自媒體中運用喜好原則
1、成為粉絲喜歡的人
①、與ta相似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羅蘭·米勒在《親密關系》中也提到,人們傾向于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這種相似,可以是口音、口頭禪、著裝、微表情、某些想法等等,內在或外在的細小相似。
在傳統廣告中,用跟目標受眾類似的形象使用產品,會讓產品更受歡迎,同樣,在自媒體人設上,在某些細節上去模仿你的目標受眾,用跟他們相似的語言、生活背景、著裝等,也可以增加好感度。
②、與ta的美好期待正相關
“愛屋及烏”是人類思維定式,跟ta喜歡的人物、事物相綁定,更容易被喜歡。
去做ta想做卻沒有做成的事,比如旅游博主房琪,四處旅行,寫優美的文案、用鏡頭呈現美好的風景,比如李子柒,呈現美好的田園之美。
跟ta喜歡的東西聯系在一起,比如去采訪ta喜歡的人、去ta喜歡的地方、嘗試ta喜歡的游戲。
③、向ta表示好感
人們傾向喜歡哪些喜歡自己的人,我們就可以將一些表達好感的方式搬到內容中。
直白地表達對粉絲某些特質的喜愛,比如“我太喜歡你們了,你們能接住我的每一個梗”,會獲得更多的評論互動;
做一些對自己和粉絲有紀念意義的事,比如b站博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在600w粉絲時,將所有粉絲的名字打出來貼滿房間,好感度拉滿。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④、幫ta(或ta喜歡的人物)的忙
常用的方式有3種:
幫ta的忙:比如主播為了給粉絲爭取福利,在直播間跟老板講價,越不怕老板的強權、為粉絲謀福利,越能激發粉絲的喜歡、購買欲;
幫助與ta有某些共同特質的人:比如幫助想要實現寫作副業的粉絲寫好文章、幫助某些粉絲實現愿望;
幫助ta喜歡的人/物:比如救助流浪的小貓。
2、讓粉絲喜歡的人來說話
常用的蹭名人熱度,比如“李健的書單”、“余華趣事”等。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權威

你的身份,比你說什么更重要。
  • 為什么權威有用
從社會發展角度看,如果沒有權威,誰也不聽誰的,事情難以推動,有了權威體制的存在,才能讓貿易、生產等等事情順利形成、推進,社會得以發展,所以社會上無不將“服從和忠于正當規則”擺到了極高位置;
從個人發展角度看,服從權威人士的命令,經常能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比如讓我們作出適當的行為、節省精力等,所以個人也愿意聽從權威。
  • 如何在自媒體運營中使用權威
①用外在的身份標識,塑造權威形象
對并不太熟悉的人,人們會通過衣著、所處環境等等,來打標簽,成功的商業人士,一般都開豪車,干練的職場白領,穿著就要精致,有文化的人,打扮應該有書卷氣。
除這些明顯的身份標識之外,還可以在布景細節上來傳遞你是權威的信息,比如身后的榮譽證書、墻上的錦旗等。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②持續輸出專業知識,塑造權威形象
輸出一些行業秘密、資深人士才知道的信息、反常識的行業信息,更容易成為權威。
但最好不要為博眼球而反常識,內容邏輯要能夠自洽,否則可能會有流量,但在變現時會因為目標受眾的信任度不夠強,而有一些阻礙。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聯盟

成為粉絲的“自己人”,你的IP就穩了。
  • 為什么聯盟有用
聯盟是一種群居生物的部落意識,人人都會不假思索的把別人分成屬于“我們”和不屬于“我們”的不同群體,在“我們”這個群體里的人,會得到更多的認同、信任、幫助、喜好、合作、情感支持。
  • 如何在自媒體運營種使用聯盟
①運用鄉土意識
愛國意識,激發國人的自豪感,人設上,“中國非遺傳承人”、“在外傳遞中國文化”的人設容易討喜;內容上,“中國的先進技術”、“中國人才懂的浪漫”,會引發更多的點贊、評論、轉發。
同樣的,傳遞家鄉優秀文化的人設、內容,也更容易受到同鄉的喜愛。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②把粉絲代入“家人”身份
網絡話術“家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應用了聯盟的力量,內容上,在告知信息時,說“我的家人問我,我怎么怎么說”,更容易被相信,在推薦產品時,讓家人使用,也更容易被粉絲接受。
③強調與粉絲共同的身份,替ta吐槽
我有個朋友,微博粉絲10w出頭,但現在一次帶貨,傭金能到4w,這是因為粉絲粘性極高,認為她是“自己人”、“推的東西都能信”。
她會常發一些自己作為寶媽、妻子的日常,偶爾吐槽一下配偶,每次都有很多粉絲留言“我家那個也blabla”,還有人作為過來人給她支招。依靠這些說出粉絲心聲的吐槽,她成功跟粉絲成了“我們”。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社會認同

在判斷要不要做某件事、判斷對錯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根據社會上其他人的意見行事。
  • 為什么社會認同有用
一個人能夠獲得的信息有限,人們潛意識里認為,要是有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他們必然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信息,如果做某件事的人越多,那么自己做成某件事的可能性就越多。
另外,出于想要被別人所接受的心理需求,也會促使人們跟別人做一樣的事,因為這樣感覺上會更容易被群體接納。
  • 如何在自媒體運營種使用社會認同
1、用人氣提升人氣
“全網熱銷1000w”是電商慣用的營銷話術,在自媒體上,可以在簡介中寫“全網800w人關注的教育博主”作為背書,也可以用“50w人都在用的學習方法”作為標題,吸引更多關注、點擊內容。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2、用一類人吸引一類人
同類人的認同更有吸引力,寶媽會看其他寶媽在做什么事,學生會注意別的學生在干啥,想要成為時尚達人的人,會關注時尚達人圈里的熱點。
希望讓寶媽關注,就說“300w寶媽都在關注”,希望讓驢友點擊,可以告訴他“99%的驢友都用這一招”。
3、沒有數據可說?就讓人覺得你未來會大受歡迎
①說說你最新的一些小數據,比如“一個月漲粉1w”、“上周一篇漲粉5k”,讓別人相信正有越來越多人關注你;
②說說你在其他平臺的數據;
③說說你的這些特點在現實生活或工作中有多受歡迎。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稀缺

  • 為什么稀缺有用
“物以稀為貴”,人們會根據一個東西的稀缺性,判斷它的好壞,下意識覺得稀缺的東西更珍貴。
加上“越難得到,越限制,越想做”的逆反心理作祟,稀缺的東西更受青睞。
  • 如何在自媒體運營種使用稀缺原則
1、信息稀缺
很少有人知道的信息,比傳遍大街的信息,更能引發人去了解它的欲望。
消息來源獨特的獨家消息、很少有人說的行業八卦、小眾職業的內幕分享,都比一般的內容更能吸引點擊。
2、時間有限
在沒有更多信息增量的基礎上,一個內容如果加了“24小時后刪”的標題,就增加了更多吸引力。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互惠

給別人一些好處,更有理由要求他做你希望的事。
  • 為什么互惠原理有用
互惠即“人情”,是人類社會進化的產物。
本來是一物換一物,你一只羊腿,換我一袋大米,但你羊有了,我大米還要過幾個月才能收割怎么辦?有了互惠,你就可以先放心地給我一只羊腿,過段時間我再送你袋大米還人情,誰都不餓著。
它增加了物品交換的形式,降低了資源交換的門檻,讓人們能更好地實現勞動分工、資產交換,可以說沒有互惠,社會發展的進程就會慢許多。
所以,“互惠”擁有社會賦予的強大力量,違反“互惠原理”,會受到道德的譴責。
  • 如何在自媒體運營種使用互惠原理
在自媒體上應用互惠原理,有2個劣勢:
①人們隱藏在屏幕之后,道德束縛更低,受到別人恩惠之后的虧欠感也更低;
②隨著自媒體內卷,送資料、送禮物等寵粉活動太多,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所謂的“寵粉”不過是營銷手段,不回人情也無所謂。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如何彌補這種不足?
①人設真實
來自于真實的人的恩惠更能讓人產生虧欠感,讓粉絲覺得你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好惡、有性格。
②跟“權威”疊加使用
當施惠者的身份比受惠者要高時,恩惠的效力更大,當粉絲覺得你比他更厲害,從你這里收到人情,更容易因為互惠原理而維護你、喜歡你。
如何互惠呢?
①幫ta解決問題
比如為粉絲答疑解惑,在內容里與評論或私信中的疑問互動;
②為ta適當改變
為ta做出改變是一個很大的人情,適當采納粉絲提出的建議會更受歡迎。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承諾與一致

一個人傾向于維持自己所營造的形象,比如剛跟別人說過自己很開心,就會盡量微笑。
  • 為什么承諾與一致有用
社會上,一個人的言行一致,就會受到贊揚,同時,對一件事拿定主意,堅持到底能帶來一個很大的好處:不用再費精力去思考、權衡了。
  • 怎么在自媒體運營中使用承諾與一致
讓別人公開做出小承諾
適合于在變現環節的設計,比如在知識型內容下引導大家每日打卡、分享學習心得,再推薦你的打卡或學習產品時,同一批人的轉化率相對就會更高,因為他們更需要維護自己認真學習的形象。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針對這7大影響力武器,應該還能找到更多、更好地在自媒體中應用的方法,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經驗,歡迎留言交流!

自媒體運營的底層邏輯:影響用戶行為的7個心理因素

作者:李子木
前上市公司品牌項目負責人,負責多個全國性品牌活動策劃及統籌;資深文案;自媒體運營1年半,具備教育/情感/生活類目多個自媒體起號/變現經驗,持續學習中。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鳥哥筆記”(ID:niaoge8),作者:李子木,36氪經授權發布。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