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專家團|知果:B端分享精選

知果日記
+ 關注
2022-11-10 11:45
656次閱讀
關鍵詞:B端精選分享
我有時會在「知果日記」成長基地進行分享,有些小伙伴看到對自己有啟發的會主動記錄下來。最近我想了下,還是我把這些整理起來分享給你們更方便,于是我對之前的分享進行了篩選與整理。
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
第1條
「知果日記」B端分享精選  
///  產品易用性:保證用戶能夠隨時看出哪些是可行的操作(利用各類限制因素)。
樂高積木雖然零件很多,但是對于一些小型的組裝對象來說,用戶無需看說明書便可以完成大部分拼裝任務,原因在于很多積木在其本身形態上就說明了其使用范圍。
例如你要拼裝一輛摩托車,那么摩托車的把手、摩托車的輪胎都是很顯而易見的積木形態,你不會將它們當成摩托車的其他部位去組裝。它們的可視化形態說明了它們本身是誰。
我們在做B端產品設計時,也可以借鑒樂高積木的設計手法——采用形態限制因素。譬如,我們可以使用特定的組件去表達對應的交互邏輯(按鈕就是可點擊的,check box就是可勾選的);采用不同的色彩去表達一些特殊含義的信息等。
第2條
「知果日記」B端分享精選  
///   了解概念模式,提升產品用戶體驗。
概念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設計模式,一種是用戶模式。設計模式是指設計人員所使用的概念模式,用戶模式是指用戶在與系統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式。
若設計模式與用戶模式一致,那么會給用戶帶來好的感受。例如:以剪刀為例。就算你以前從未見過剪刀,你也知道如何使用,原因在于剪刀炳上的圓環顯然是要讓人放東西進去的,而唯一合乎邏輯的動作就是把手指放進去。圓環的大小決定了使用上的限制:圓環大,則可以放進去數根手指;圓環小,則只能放進一根手指。
當然,設計模式與用戶模式不同的情況也比比皆是。例如我家的一個水龍頭(接著洗衣機的),我永遠不知道水龍頭把手橫著是出水,還是縱向是出水。每次都是試一下,才發現,哦~原來是這樣子。
我們可以觀察下我們的產品中「概念模式」的使用情況,在意概念模式的產品一定比不使用概念模式的產品在用戶體驗上好。讓設計模式吻合用戶模式,為體驗加碼。
第3條
「知果日記」B端分享精選  
///   當一個產品用戶需要花時間學習時,就會抱怨。為什么呢?
最近在《如何管理復雜》一書中發現作者提到個有趣的現象:現象一:當一個新科技需要1~2小時的學習時,我們就會抱怨。沒耐心的用戶會因為15分鐘的學習而抱怨?,F象二:然而我們并沒有抱怨那些伴隨我們成長的事,比如游泳、滑雪或是騎自行車,它們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掌握。不,相對這些任務而言,這些時間都是適當的。
由此,作者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當新事物的復雜性是適當的時候,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它就是合理的。第二:那些沒有必要令人費解、困惑和沒有清晰構造的科技和設施,才值得我們去抱怨。
我的一點思考:用戶并不認為互聯網中鋪天蓋地的產品是屬于「伴隨我們成長的事」。在用戶心里,產品的定位就是為他們解決某類問題的工具,因此,并不會愿意花很多時間來學習這個產品。因此,我們要放棄用戶不會用,就讓他們自己查看幫助手冊的想法,這會讓他們抱怨。盡量思考怎么更符合用戶習慣來設計產品,當用戶為我們的產品點贊。
第4條
「知果日記」B端分享精選  
///   「簡單」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在要求“XXX「簡單」”時候,到底意味著什么?
最近,我們在設計一款插件,其中有一個功能是“上傳頁面”,由于設計比較復雜,因此評審中大家一直針對這個交互能不能「更簡單」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如果界面功能變少,界面視覺會更簡單,但會導致用戶在使用中不得不進行更多探索才能使用??晒δ芟刀剂_列在界面上以后,就會顯得界面復雜。
那這里就引出了一個話題:「簡單」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在要求“XXX「簡單」”的時候,到底意味著什么?
這我想到了電視遙控器。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一直在追求電視遙控器的按鍵能少就少,認為按鍵多會給用戶帶來學習和使用成本。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當按鍵簡單到一定程度,也會給用戶帶來操作復雜度。例如想用某個功能,卻不知道它在哪里,嘗試了半天,可能最后就放棄了。
還有,假如我們已經習慣了復雜的遙控器(記住了按鍵的位置和每個按鍵對應的功能反饋),給我們一個簡單的遙控器就不一定對我們來說是簡單的,反而是復雜的。
不然怎么說,專家就喜歡我們認為復雜的東西呢?因為他們覺得是簡單的。
我們可以發現:第一:簡單的外貌(看起來簡單),不等同于用起來簡單。第二:對象是否簡單,與用戶的認知、經驗有很大關系。第三:復雜是可以被馴服的,但需要極大的努力。第四:簡單與復雜,是動態的,取決于我們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
我們用“特斯勒的復雜守恒定律”結尾吧。定律說:系統復雜性的總量是一個恒量,當你使人的互動行為更簡單,那么隱藏在幕后的復雜性就增加了。(當然,不排除類似水杯很簡單,倒水、喝水也很簡單的場景。開個玩笑啦~)
第5條
「知果日記」B端分享精選  
///   讓語義符號入駐產品。
我想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假如有一個人站在街上,手指著天向上看,很快就有其他人陸續停下來,和他一起向上盯著看。而實際上,上方什么也沒有,但很快便會聚集一群人,都做一件同樣的事情。
為什么會這樣子呢?因為其他人的行為給我們傳達了一些信號,這些信號會左右我們的行為。這些信號就是語義符號,它們代表著某個含義、解釋和訊息。
我再舉三個語義符號的例子:1、孔雀開屏很美麗,但雄孔雀的長尾巴會阻礙它的飛行,是一種低效的現象。可這樣子的長尾巴是一種信號,代表著漂亮、酷,會吸引雌孔雀的喜愛。由此,雄孔雀就更加會炫耀它的長尾巴,提升求偶成功率。2、在開車的時候,前方的車車速變慢,漸漸停下來。那么大多數人會覺得,前面一定有問題,而且基本認定是一個交通事故。3、如果你發現你的女同事忽然喜歡打扮了,而且每天不重樣,沒事樂呵呵,八成她戀愛啦。
雄孔雀的長尾巴是美麗的信號,前方車速變慢是交通事故的信號,忽然打扮、樂呵呵是戀愛的信號。那么在產品設計中,我們如何借助「語義符號」有效指導我們的設計呢?
產品中,用戶看到“按鈕”就會想去點擊,看到“進度條”就知道在加載數據,看到“下拉箭頭”就知道里面還有內容,看到“垃圾桶”圖標就知道可以點擊刪除此數據。
所以我們要用合適的表現形式來引導用戶操作,將可視化功能與用戶心中的語義符號進行匹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知果日記”(ID:gh_690a8b6479cb),作者:小果,36氪經授權發布。

專家團|知果:B端分享精選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