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管理|機械制造業間接采購、自助式采購服務實踐和制勝法則

受貿易政策和能源結構轉型等宏觀因素的疊加影響,當前機械制造業的市場環境正在迅速變化。過去幾十年來,全球經濟的有利形勢迅速逆轉,復雜的國際形勢也影響了區域乃至全球貿易平衡。在國內,疫情頻發、產業升級、能源轉型、“雙碳”目標等因素也增加了整個機械制造采購環境的復雜性,間接采購管理再次成為企業采購管理的重點之一。
間接采購也是非生產性采購。顧名思義,它是指為支持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及維持企業正常運作而采購的材料和服務。間接采購在企業總體采購支出中占相當大的比例。即使在消費品行業和先進制造業中所占比例相對較低,也占10%以上,在占比較高的醫療等行業可達30%~40%。自2011年以來,全球間接采購支出以每年約7%的速度增長。然而,在傳統的成本優化中,機械制造企業往往偏重于生產相關的直接物料,對間接采購重視不足。
與直接采購相比,間接采購有其特殊性。在開始降本工作之前,機械制造企業需要盡可能深入地了解這項工作的特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般來說,機械制造間接采購具有五大特征:
第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目前,幾乎所有制造業都使用ERP系統,但采購模塊中的ERP系統支持更多的直接采購,而對于間接采購,這一其他流程往往是并行的,電子化程度相對較低。采購申請單,行內話簡稱PR。許多企業還需要提交間接材料采購需求的紙質需求文件,由兩級經理簽字后提交給采購部門進行查詢和訂購。整個過程離線且效率低下。
第二,緊急采購任務太多,缺乏計劃。使用部門在做計劃時往往不考慮采購的時間,導致機械制造企業的采購申請單都很緊急。一旦沒有及時把物資采購到位或者買到假貨,采購部門極易被使用部門投訴,出力不討好。
第三,品類多、雜,采購價格不透明。間接采購需求經常并非提前規劃,而是由使用部門臨時提出,且存在大量一次性需求。需求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非重復性,使得采購管理團隊時常陷入疲于奔命、勉強交付的境地,難以積累有效的經驗和成型的管理辦法。
第四,需求規格描述不清,缺乏固定標準。在需求和規格方面,內部客戶往往沒有清楚地描述它們。在許多情況下,需要再次確認購買。此外,由于規范不明確,最終驗收缺乏標準,只能手動確定,因此結果經常會出現爭議和爭吵。
第五,供應商規模龐大,水平參差不齊。由于機械制造間接材料類別多,物料繁雜,這就必然導致供應商規模龐大,且大部分供應商的交易額都很低,占用了大量的管理資源和系統資源,嚴重影響效率。此外,間接采購的需求各式各樣,一錘子買賣比比皆是,絕大部分的一次性供應商由需求方指定,價格談判難度大,付款條件苛刻。
也正因如此,做好機械制造間接采購管理對于提高采購部門工作效率和節約成本至關重要。在強調流程優化和改進管理方法的同時,機械制造間接采購品類管理更應把握優化契機,充分利用數字化,幫助復雜的間接采購管理實現跨越式提升。這其中有三大關鍵點:
· 看得清:間接采購全過程的支出清晰透明。各類支出,如類別、時間和供應商,都有明確記錄和分類,以支持后續分析、判斷和決策;
· 需求真:在透明支出的基礎上,通過數字賦能的流程機制管控確保需求的合理性;
· 打得準:在復雜支出類別的間接采購中,快速識別潛在的高成本降低機會,并將有限的資源分配給具有較高成本降低機會的關鍵類別和供應商。
2.1 看得清:采購支出可視化管理,讓數據轉化為業務洞察力
采購支出分析的概念在采購領域很常見,且類似的支出分析在直接采購的品類中已是常見舉措。然而,在間接采購領域,由于數據分散在各個職能部門,數據分類邏輯不明確,數據質量不足,給間接采購數據的透明度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此外,采購支出分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將結果呈現給高級管理層。基于此,機械制造企業可通過建設采購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可視化,幫助企業管理者和業務部門了解支出趨勢,比如按品類劃分的支出、單個類別的趨勢以及高價商品的價格趨勢、按直接/ COGS(銷售商品成本)與間接支出/ SG&A(銷售和一般管理)支出細分的支出趨勢,成本降低趨勢等等。使特定趨勢或分析更易于解釋、行動和比較,采購團隊有權了解趨勢、模式等,并將其與備貨、補貨、采購頻次等聯系起來。為間接品類解決數據快速整合、正確分類和初步分析的難題,實現間接采購支出“看得清”。
2.2 需求真:抓住采購需求脈線,把握采購尋源管理
直接采購需求總體穩定,規格明確,而間接采購需求多樣,重復性低,導致需求管理難度大。同時,間接采購人員通常需要管理多個類別,但對每個品類的專業認識并不深入,無法判斷采購需求的合理性。再加之傳統的尋源方式執行難度高,管理上也更加復雜,往往需要配合事后審計確定尋源方式合理性。傳統尋源方式,可以簡單的概括為“計劃—合同”模式。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在實際采購執行過程中,要花費大量的人工和時間隱性成本。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采購尋源與互聯網結合,即通過互聯網渠道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供應商,通過采購管理系統,實現在線招投標、咨詢報價等方式與供應商進行在線談判,線上尋源不僅節省了時間和人力,降低采購成本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企業供應鏈的執行效率。通過系統進行戰略尋源管理,信息公開透明,全流程線上操作,一鍵批量尋源以及在線生成精細化報表,也有效減少了間接采購成本。
2.3 打得準:前瞻性風險規避,加強采購全流程管控
間接采購品類繁雜,供應商多樣,當企業面臨降本挑戰時,首先需要理清頭緒,明確出發點。而通過數字化采購管理系統可全面收集和捕捉供應商數據,構建全方位供應商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實現前瞻性風險規避與控制,從而提升供應商績效與能力,支持采購運營持續優化。
在采購執行(即從采購到付款)環節,數字化采購將提供自助式采購服務,自動感知物料需求并觸發補貨請購,基于規則自動分配審批任務和執行發票及付款流程,從而加速實現采購交易自動化,有效管控風險和確保合規性,大幅提升采購執行效率。此外,數字化采購還可通過目錄化采購,構建基于品類的自動化采購流程,從而幫助企業加強全流程控制,實現差異化品類分析,并在復雜的支出類別中發現可持續的成本節省。
牢握“看得清”、“需求真”、“打得準”這三大關鍵點,借助數字化采購管理系統,使機械制造企業選品更方便,質量可控,產品價格具備整體優勢。
在全球通貨膨脹加劇和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宏觀環境下,由于類別的復雜性、多樣性以及分散的支出,機械制造行業的間接采購管理面臨著比直接采購更大的挑戰。機械制造企業在做好流程管控的同時,通過一套數字化采購管理系統,可實現間接采購管理的快速跨越式提升,完成間接采購成本優化,從而以在宏觀的不確定性與成本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中行穩致遠。
<本文由數商云•云朵匠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標明:數商云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