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全媒派
+ 關注
2023-02-01 18:31
572次閱讀
每年年初,許多關心傳媒的人們可能會關注一個相似的話題——今年的新聞媒體行業會涌現出哪些新趨勢?
對此,路透社新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Nic Newman于2022年11月至12月調研了53個國家和地區的303名新聞機構高層人員,并于2023年1月10日發布調研報告《2023年新聞、媒體和技術趨勢與預測》 [1 ]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帶來這份最新報告的部分編譯,并結合其他相關論文,探討2023年新聞媒體行業發展前景和趨勢預判。 (報告原文請見文末參考文獻)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商業前景不太明朗,信心還剩多少?
現狀調研:財務壓力大,考慮縮減開支
調查顯示,在新的一年里,近半(44%)受訪者對新聞機構的商業前景有信心,但是這個數值比去年同期低得多。而37%持中立態度,剩下的19%則是信心不足。
媒體最大的擔憂來自成本上升、廣告商投資興趣下降以及讀者訂閱量下降。哪怕是在調查中表示樂觀的受訪者,也預測媒體在接下來會采取裁員等降本措施。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問題:在接下來的一年,你們對所在新聞機構的商業前景有多大信心? 圖片來源:路透報告
在美國,一些大媒體的決策的確反映出其商業前景不夠明朗。例如,報業集團甘尼特計劃繼續裁掉6%的新聞從業人員,即大約解雇200名員工;《華盛頓郵報》停掉旗下興辦長達60年的紙質雜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解雇數百名員工;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因財政“黑洞”而準備大幅縮減開支。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有關各大媒體削減開支的報道。圖片來源:路透報告
數字媒體也不見得多好過。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要再解雇180名員工;而Morning Brew要裁掉14%的員工,這是一家每日提供電子郵件新聞簡訊的媒體。
面臨財務壓力的新聞機構不僅限于美國,許多歐洲媒體的紙刊訂閱量下降,同樣令高管們感到頭疼。荷蘭傳媒集團DPG的新聞部主管菲利普·雷馬克(Philippe Remarque)表示:“鑒于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和印刷品發行障礙,我們對今年媒體商業前景所持有的信心比去年少。”而法國某家著名媒體的首席執行官則表示:“新聞雜志的紙質版和電子版訂閱量都在下降,但紙的成本還在上升。”
走出歐美,其他地區大大小小的新聞媒體也都面臨類似壓力。在南非《獨行者日報》擔任首席執行官的Styli Charalambous表示,讀者訂閱帶來了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長速度慢,而廣告和商業贊助的增長估計更加困難。
路透報告稱,嚴重依賴印刷品銷售或者廣告收入的媒體,很可能在今年遇到巨大的困境。區域性和地方性報紙尤為脆弱,因此在一些國家,這些媒體可能更加依賴政府資助。
趨勢預判:今年可能發生什么?
印刷內容減少。今年預計有更多報紙精簡內容,不再每周七天出版刊物,甚至干脆取消印刷版。綠色消費主義的主張,可能會進一步讓人們減少印刷品的生產和購買行為。
廣電媒體數字化。去年CNN流媒體服務CNN+夭折,這表明獨立的線性新聞訂閱服務的前景渺茫,但預計會有越來越多廣播媒體嘗試將點播和直播新聞捆綁到流媒體服務中。
CNN正在將“原創”內容與美國探索公司的流媒體服務Discovery+整合在一起;而英國獨立電視臺(ITV)的流媒體平臺ITVX正在把核心服務打造成提供不斷更新的新聞消息。與此同時,也有公共廣播公司表示,隨著消費者轉向應用程序和網站,需要考慮在未來十年陸續關閉電視和廣播業務。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更多受眾主動回避新聞,媒體如何挽回?
現狀調研:多數新聞高層擔憂新聞回避現象
研究機構GWI發現,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持續增長后,人們花在網上的時間開始減少。在歐美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互聯網使用率曾創下歷史新高,但目前總體呈現下降,這表明人們的線上時間可能已經在疫情高峰期達到峰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可能是市場飽和的表現。不過,該機構表示,這也可能表明現在的人們在上網時感到焦慮,因此做出回避,減少使用時間。
具體到線上新聞這一塊,42%的受訪者表示自家新聞網站的流量出現同比增長,而58%則表示流量增長停滯甚至流量減少,哪怕過去一年有諸如能源價格上升、英國女王去世等大事件出現。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問題:跟去年對比,線上新聞流量是增多、減少還是持平? 圖片來源:路透報告
流量減少與受眾的新聞回避現象存在一定相關性。大多數(72%)受訪者對2022年初就提過的一個趨勢感到擔心,即更多受眾主動回避新聞。從2017年開始,一些國家的新聞回避現象明顯更加嚴重,特別是受眾在面對重要新聞事件時。這是因為,許多受眾認為媒體報道的內容過于消極、啰嗦、不可信,給人一種無力感。
受眾的心態是復雜的,他們希望記者繼續報道棘手的新聞故事,但同時也希望新聞報道能給人帶來更多靈感和樂趣。
為了滿足受眾的需求,絕大多數(94%)受訪者認為用解釋性報道(explanatory journalism)能挽回受眾,87%的受訪者選擇了問答的形式。也有不少(73%)受訪者選擇了“解困新聞學”,而近半(48%)的人選擇了增加對積極事件的報道。
上述形式中,解釋性報道的主要文體功能是信息功能和勸說功能。解釋性報道語篇圍繞事件分析、問題解釋展開,注重邏輯關系;而純新聞報道突出新聞事實,強調客觀性。[2]
“解困新聞學”則更多地把鏡頭聚焦于貧困、犯罪、腐敗等普遍性社會問題上,并為問題提供一定程度的解決方案。 [3]
趨勢預判:今年可能發生什么?
媒體讓受眾選擇內容取向。媒體可以讓受眾選擇是閱讀更積極的內容還是相對負面的內容。英國數字媒體PinkNews就采取了類似做法,并表示最近的調查顯示,大約25%的受眾更喜歡閱讀那些鼓舞人心的內容。
受眾獲取更多用于回避的數字工具。例如,Cold Turkey是一款網站屏蔽工具,可用來屏蔽掉一切引起受眾焦慮情緒的內容,包括相關新聞報道。別的工具還有FocusMe,這款工具可以提醒用戶停下來休息,父母能用這款工具來限制孩子的上網時間。而Forest則結合了自律和種樹游戲——用戶遠離手機,樹木會成長;用戶還會贏得積分,為現實世界的植樹活動做貢獻。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網絡平臺日新月異,如何影響媒體合作?
現狀調研:通過新興平臺吸引年輕用戶
2022年,推特解雇了四分之三的員工,而臉書母公司Meta的股票跌了約三分之二(66%),有員工開始抱怨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癡迷于元宇宙。
這些大型科技公司遭遇了一系列變故,這些變故與數字廣告增長速度放緩、蘋果公司移動操作系統iOS的隱私政策變更,以及消費者對它們旗下許多產品的興趣下降有關。
特別是年輕人,他們越來越喜歡TikTok等新型應用程序,而不是推特等傳統社交媒體。TikTok的快速崛起讓對手感到焦慮:臉書的用戶基礎正在萎縮;谷歌失去了部分帶來豐厚利潤的流量,廣告收入低于市場預期;亞馬遜還擔心TikTok會發展成購物和支付平臺,搶走自己的生意。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臉書25歲以下用戶數量下降(與TikTok對比)。圖片來源:路透報告
在這種大環境下,很多受訪者表示自己現在越來越少使用臉書和推特,而是比往年花了更多精力在TikTok上。具體數據表明,媒體在今年可能優先考慮像TikTok、YouTube等視頻平臺,因為越來越多從業者認為使用這些平臺是吸引年輕用戶的更佳方式。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問題:在接下來的一年,你們如何選擇第三方平臺進行內容傳播和用戶互動? 圖片來源:路透報告
趨勢預判:今年可能發生什么?
臉書進一步與新聞業務脫鉤。臉書正在調整自己的定位,將業務重心轉移到娛樂和商業方面,進一步遠離新聞業務,這些措施的目的是重新恢復平臺的用戶粘性。臉書新聞的策劃部門已經被撤銷,“即時文章”模式將于2023年4月關閉,最近被裁掉的一些員工就是來自臉書新聞項目或新聞合作團隊。
臉書表示,用戶在動態消息中看到的內容,只有不到3%是帶有新聞鏈接的帖子,還稱在不符合用戶偏好的內容領域進行投資是沒有意義的。為什么臉書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一個可能原因是,其與新聞業做生意的成本在上升。例如在很多市場,臉書、谷歌等科技公司需向當地媒體支付更多合作費用。‍‍‍‍
TikTok面臨更多發展阻礙。隨著影響力的擴大,政府部門和公眾將對TikTok的算法和社會影響進行更多關注乃至審核,例如假消息傳播等。 此外,預計更多人將關注TikTok的數據安全性。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轉型仍在持續,哪些新業務更有吸引力?
現狀調研:播客、新聞信和視頻是發力重點
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一大好處就是,媒體接觸受眾的形式實現爆炸式增長。大多數(72%)受訪者表示,今年將專注于發展播客節目和其他音頻產品,而69%是郵件新聞信,67%是視頻。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問題:在接下來的一年,除了傳統的網頁,你們會選擇多發展哪些內容?圖片來源:路透報告
這是因為,面對社交媒體存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多數媒體高管認為在播客節目和新聞信等方面發力,是跟受眾拉近距離的極佳方式。如今大眾化的新聞報道太多,媒體為了突出自己,越來越注重推出更獨家的內容,這樣有助于留住原來的訂閱者,甚至可以讓受眾額外為這些內容付費。
例如,英國《金融時報》在做的“盡職調查新聞信”(Due Diligence Newsletter),會提供最新的交易情況;美國Vox Media推出的“HotPod新聞信”則專注于播客業務,這些都是有望拉動增長的特色內容產品。
趨勢預判:今年可能發生什么?‍‍
音頻產品配音更有“人味”。美國《紐約時報》將于2023年初推出全新的音頻產品,其中每個新聞報道音頻的開端都是記者的聲音,介紹自己的個人情況。這款產品推出的大背景是,許多受眾聽膩了沒有“人味”的人工合成語音。
不過人工智能配音也在變得越來越智能,可以高度精準地模仿記者的聲音。挪威《晚郵報》最近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復制了其播客節目主持人的聲音,而南非新聞媒體News24也使用一位著名演員的聲音來訓練其新聞報道系統。
播客節目的廣告策略進化。就數量而言,播客節目可能已經達到了飽和點,但就收入而言還沒有。美國互動廣告局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美國的播客節目廣告收入將翻一番,達到40億美元。這主要與更好的廣告技術有關,而不是更高的收聽數據。
如今,美國的大多數播客節目廣告都是動態插入的,可以針對不同的年齡、性別、位置以及內容類型安排廣告。在英國,像《新聞代理人》這些熱門播客節目也應該要跟上潮流。然而,日益增長的廣告密度和個性化不足的廣告可能會破壞受眾體驗。預計今年,“無廣告”付費選項將成為播客服務的標準組成部分。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ChatGPT刷屏,AI在新聞業的應用暢想
現狀調研:AI對于媒體機構的覆蓋空間還很大
2022年末,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發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刷新了人類對于“AI+內容”的應用認知。它會講笑話(但經過訓練,不會講涉及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的笑話),會為電影或書籍設計情節,會寫計算機代碼,甚至還會用幾句話總結新聞業面臨的挑戰。
一些人認為ChatGPT是自互聯網發明以來最大的技術進步之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趨勢的體現。在這一趨勢下,計算機不僅可以通過幾個文本提示創建文字,還可以創建圖片、視頻,甚至虛擬世界。
除了聊天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業還有別的用處。例如,現在新聞機構經常使用人工智能轉錄工具,丹麥媒體公司Zetland就開發了一款專門服務記者的語音轉換文字工具,甚至可支持小眾語言轉錄。
有人則希望AI可以幫助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服務,改善內容推薦,以增加用戶粘性。Sophi工具由加拿大《環球郵報》開發,是一款網頁自動化工具,能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由人工智能驅動的Sophi工具也能用于管理內容分發任務,如優化新聞標題和選擇最佳的發布時間。
就內容推薦而言,大約四分之一(23%)的受訪者表示,所在機構現在經常使用人工智能技術;5%受訪者稱,人工智能技術是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可能發生什么?2023新聞媒體業5大趨勢預判 問題: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報道推薦方面的應用程度如何? 圖片來源:路透報告
趨勢預判:今年可能發生什么?
廣播電視媒體大量嘗試虛擬主播。Deep Brain AI等科技公司與電視臺在虛擬AI主播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現在一些亞洲主流電視頻道已經開始定期出現由AI主播負責的新聞節目。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也在使用這項技術來創新節目、節省成本、提高影響力。
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更嚴格。AI仍是一把雙刃劍,例如換臉技術就可能被用于制作未經本人同意的色情作品,用于欺詐他人并導致更多假信息出現。在監管方面,歐盟正在提出《人工智能法案》,該法案將禁止那些“不可接受的”侵犯人們基本權利和人身安全的應用程序。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負面影響,新聞業可以率先透明化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預計更多媒體會針對這方面制定出道德準則,涉及從照片處理到版權等關鍵領域。
參考鏈接:
1.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journalism-media-and-technology-trends-and-predictions-2023#header--12
2. 端木義萬. 解釋性報道的文體功能及語篇結構特點[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2(02): 21-24.
3. 徐冠群. 新聞實踐的轉型:解困新聞學的興起、發展與未來[J]. 東南傳播, 2020(02): 43-47.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甄敏,36氪經授權發布。

資深作者全媒派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