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戴珂:ToB和SaaS,它們真的不是一回事

一直以來,總有人把SaaS和ToB混在一起聊。如果只是媒體們對此不加區分,那倒也沒什么。但如果行業內的從業者,也沒搞清楚二者究竟有什么不同,那可能就悲劇了。
難道它們不是一回事?
真的不是。
事實上,除了它們的客戶都是企業,這個共同點以外,二者很難找出其它的相同之處。
(1)兩種模式,兩種生意
雖然從科學分類的角度,ToB確實包括了SaaS。但如果從商業模式上看,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
實際上,在過去的上百年間,ToB業務都只是一種交易模式。如果說它有商業模式的話,那也只有簡單的一種:制造產品和銷售產品。剩下其它的,全都是成本。
不過,對于SaaS這種訂閱業務來說,制造產品和銷售產品,已經沒那么重要了。因為訂閱業務收入的大頭,并不是來源于生產和銷售。實際上,SaaS80%~90%的收入,來源于客戶生命周期中長尾服務的續約和增購。
顯然,SaaS的訂閱模式與傳統ToB的交易模式,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選擇了一種商業模式,也就選擇了要做的是什么生意。
(2)對于“虧損”的理解
對于一家傳統的ToB企業,如果其銷售收入遠遠低于投入的成本;那就可以說,這個生意是徹底的虧本生意。
但是對于SaaS企業來說,卻不能下此結論。
實際上,在整個SaaS行業中,如果用ToB業務的財務盈虧指標衡量,絕大多數SaaS企業目前都是“虧損”的,這是因為訂閱收入的遞延效應產生的。
但你并不能把這些“虧損”的SaaS公司,視為爛公司。
事實上,它們可能還相當值錢。
(所以真正的SaaS公司,還是要選擇認可這種模式海外市場去IPO)
(3)不同的成功邏輯
對于傳統ToB企業來說,都遵循著一個亙古不變的成功邏輯:即所有商業的根本目的,就是生產爆款產品,然后賣出盡可能多的產品,以此來降低固定成本和提高利潤。
怎樣把一家SaaS公司做成功,還真沒發現有什么確定的規律可循。但是,SaaS成功確實存在一個確定的底層邏輯。
SaaS業務的成功邏輯可以描述為:CO(Customer Outcomes)+CX(Customer Experience),也就是客戶成果+客戶體驗。它們共同決定一家SaaS公司,有多大的成功可能性。
其中客戶成果CO的比重,至少應該占比80%以上。因為它們才是客戶想要實現的業務目標,也是客戶愿意為此付費的內容。
反之,一個沒有任何客戶成果的SaaS,也就違背了SaaS成功的底層邏輯。除了難以成功,也少有人愿意為這樣一個服務付費,增長也就無從談起。
(4)不同的業務模式
所謂業務模式,也就是業務的流程和方法。
所有傳統ToB企業的業務模式都差不多,核心是制造和銷售。
對于SaaS企業來說,如果沿用這個業務模式的話,那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除了制造產品和銷售產品之外,還需要客戶成功,才能讓訂閱業務的商業模式成立。
即使看起來相似的業務,其內容也不一樣。
比如產品開發,一個是功能性產品,一個是提供服務的工具。再比如銷售業務,一個是產品銷售模式,一個是訂閱銷售模式。至于客戶成功和傳統的售后服務,則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業務。
(5)規?;c增長
無論是做什么業務,都繞不開增長。
傳統ToB業務的增長,主要是依靠經濟環境和投資的影響。顯然,這種靠天吃飯的增長方式,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即使在在IT行業,隨著軟件、設備和集成等傳統業務越來越卷,增長也變得愈加困難。
實際上,傳統ToB業務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在經濟低迷期暴露出來。那就是它們不具備可復制、可重復和可擴展的能力,所以也就難以規?;卦鲩L。即使在經濟上升期,這種“規模不經濟”也成為增長瓶頸。
而SaaS所代表的訂閱模式,除了具有良好的單位經濟模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即可規模化。
所以SaaS這種訂閱業務,能夠實現經濟的和規?;脑鲩L。
(6)其實混合生意更難成功
IT領域的混合生意,是指一家公司既做軟件業務,又做SaaS業務。這個策略貌似很聰明:實現了商業模式的互補,東方不亮西方亮。
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雖然軟件與SaaS兩種業務看似相近,其實二者有很大的互斥性。
因為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在本質上都是趨利的。哪個業務容易做、掙錢快就會趨向哪里。這種左右互搏的業務,也給公司的多方投入、資源配置、業務管理、目標考核和收入分配等,都帶來很大難度。
最終結果,只能是兩個業務都做不好。
往后,如果不從根本上區分ToB和SaaS,恐怕聊天都聊不到一塊兒。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oBeSaaS”(ID:gh_66062ec0961b),作者:戴珂,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