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享銷客獲3000萬美元投資,計劃2025年上市 |企服風向
文 |王文婧
編輯 | 趙文元
2023年7月21日,紛享銷客宣布獲得貴州省創新賦能大數據基金3000萬美元投資,為當前SaaS行業發展注入強心針。
這是繼2021年獲鼎暉百孚投資、2022年獲中軟國際投資后,紛享銷客連續第三年獲得資本加持。紛享銷客官方披露的數據稱,過去三年,盡管受各種因素影響,紛享銷客仍持續保持銷售額超40%增長。
紛享銷客成立于2011年,是當前國內CRM市場的頭部企業。2017年,紛享銷客從傳統CRM轉型,確立“連接型CRM”的定位,將CRM作為企業營銷作業平臺、數智化決策平臺、上下游業務交互平臺,實現營銷業務全場景、全鏈路、端到端、一體化數字運營。
“連接型”的定位也給紛享銷客的產品確立了更多銷售以外的應用場景。紛享銷客創始人兼CEO羅旭對外解釋說,連接型CRM的“連接”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內部部門與營銷部門充分協作的連接,另一個是以業務為驅動,通過與伙伴、客戶、服務甚至和硬件的有效連接。
“局限于企業內部銷售部門客戶資源管理、銷售記錄管理與銷售商機漏斗的傳統CRM已經過時,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進行價值管理的增長型業務平臺才是未來。”羅旭說。
36氪企服點評專家團專家、原紛享銷客高級副總裁黃海鈞認為:“當前,國內CRM賽道已初顯格局,以紛享銷客為代表的CRM廠商在PaaS化產品能力、重點行業和大中型客戶的積累方面已形成較高壁壘。另外,時間、資本、組織及人才資源整合也是不容小覷的門檻要素。隨著內外部環境巨變,企業對‘精細化、數據化管理’的需求更加明顯,CRM逆經濟周期的特征和價值得以彰顯。”
36氪企服點評專家團專家、識戰營銷創始人趙巖透露,部分競品在經營上冒進,同時又不注重人才吸引,客觀上也給了紛享銷客領跑的機會。
目前,國內CRM市場主要分為通用型CRM、行業型CRM,且面向不同規模企業有一定的產品能力區分。在通用型廠商中,紛享銷客近兩年在PaaS平臺能力、一體化CRM和行業解決方案方面日趨成熟,主要聚焦大制造、快消、高科技、現代服務等行業。
此次融資后,數據智能、生成式AI和國際化將成為紛享銷客的發展重點。
羅旭介紹,未來將加快探索數據智能(DI)與生成式AI(ChatGPT)與CRM核心業務場景的智能化結合。在經營上,紛享銷客未來將持續深化行業精耕戰略,加強渠道生態伙伴的擴展與渠道賦能體系建設,在夯實國內市場拓展能力時,以香港為連接點,加快國際化業務團隊與國際化生態伙伴體系建設。
根據官方介紹,2019年紛享銷客開啟產品國際化建設,已在歐洲完成數據中心部署和相關數據安全認證,后續將陸續完善東南亞、歐美等全球數據中心(IDC)布局,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黃海鈞認為,下一步,CRM充當“客戶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的核心業務平臺”定位將更為明確,融合AI智能化是大勢所趨,當然國際化發展也是新型特征。
而紛享銷客是否會在全球拓展的同時展開并購也值得關注。趙巖說,按照全球廠商的經驗,CRM想要完善自己的營銷一體化版圖,大多會并購MA的廠商,當下MA領域的市場空間不如預期,是個整合的好機會,如果紛享銷客能夠并購MA能力,領先優勢會進一步加強。
羅旭向36氪企服點評證實,計劃在2025年左右上市,但收購計劃,則“暫時沒有”。
CRM廠商在“營銷一體”上的發力,從銷售端向市場端整合,將給諸如MA這樣市場營銷工具帶來進一步壓力。趙巖認為,國內B2B營銷云的出路是“小而美”。盲目鋪量去做中小企業結果不一定理想,而應優先鎖定一些有支付能力的大客戶,滿足定制化需求。“服務頭部客戶幾百家,一年做上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