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數云
+ 關注
2024-07-11 16:07
606次閱讀
這期,我們聚焦雙碳大背景下的零售實踐。
——當零售商業談及減碳、低碳、0碳話題時,更多是在聊什么?——一種消費趨勢,一種品牌和用戶之間的共識、共情,以及圍繞于此的相互影響和攜手共進。

 

本次話題聚焦雙碳大背景下的零售實踐,為什么?因為我們經歷了太多極端天氣。
2023年全球的高溫不斷打破紀錄,7月的第一周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周。此外,還有仍在持續影響的京津冀和東北強降雨,以及再之前2022年的長江流域高溫干旱(1961年以來最嚴重),2021年的鄭州特大暴雨……
極端高溫、強降雨、干旱……這些極端天氣的幕后主推手正是全球氣候變暖,再往后扒一層,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主要原因。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人類排放造成了大氣中累積的二氧化碳已經大概有24000億噸。且每年的排放量仍在不斷增加。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每年排放超過400億噸。

 

當這些二氧化碳在大氣中不斷累積,伴隨而來的就是地表溫度的持續升高。

有專家指出,僅2011-2020,全球平均氣溫和工業革命之前相比已上升1.1攝氏度,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1.5度,50年一遇的高溫事件發生頻率將比工業化以前增加9倍,如升高2度,則增加14倍。現實是,全球溫升1.5度和2度,很可能是之后幾十年就要面對的。
未來取決于全人類統一的應對行動,減碳已成當務之急。這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尋求安全和向往美好的時代共鳴,涉及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包括零售市場。本文將從消費者運營角度,細切why和how兩個維度,聊聊品牌及零售企業在減碳實踐中的消費者運營環節。

 

本文內容主要來自于一場商業地產及零售行業可持續發展沙龍。該沙龍由施耐德電氣、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數云聯合舉辦。

這是一場聚焦雙碳大背景下零售品牌及企業所關注的話題、結合了B2B2C多方視角的沙龍活動,各方代表從己方專業領域出發做主題分享,現場既有從政策指引到實踐挑戰的層層剖析,也有從門店能耗管理到消費者運營的內外部解決方案。

來自太古地產、麥當勞中國等的與會嘉賓也參與了演講和圓桌論壇,帶來了他們的商業實踐談。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大環境是什么?從政策和消費者兩個角度講。如上所述,資源環境約束突出。為此,國家通過了“1+N”政策體系貫徹落實“雙碳”戰略的實施。

 

其中,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明確了3060目標,這也是2020年9月,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的承諾: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又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業務總監彭峰總結說,《意見》是“雙碳”工作總政策綱領,《行動方案》是落實《意見》中關于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具體措施,指明了重點行業的發展方向。

 

此外,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各地方還有相關實施政策,如廣東省就明確把紡織納入到廣東碳市場,作為重點控排對象。而綠色供應鏈正是零售行業在雙碳大勢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仍以服裝行業為例,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數據顯示,紡織服裝行業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0%,是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污染源。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在全球紡服出口中占據了30%-40%的比重。

不止是政策倒逼,零售行業堅定減碳方向也是順應消費大環境的明智之舉。消費者也是極端氣候的親歷者,切身體驗也讓消費者越發關注環境問題。

“消費市場在變化,‘負責任的消費’正成為消費者的共識,而‘綠色消費意識’將是消費熱點。”數云思源事業部總經理徐昕說,消費者已經從集體無意識的消費大狂歡中醒來,“人間清醒型購物”成為主流,他們理性而自信,在消費觀念選擇的調研中,緊隨“真實需要”“性價比”之后的就是“對世界責任感”。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數云思源事業部總經理徐昕Sherry分享《品牌消費者減碳解決方案》

他們有消費意愿。

有調研顯示,消費者愿意為可持續產品支付溢價,其為可持續包裝支付最多約10%的溢價,為可持續的配方支付最多約20%的溢價。
他們也享受在分享過程中所獲得的優越感。可持續消費就是種更有價值的社交貨幣,不僅能給到類似曬美食、美景等的個人價值,還給到了社會價值。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首先,是直接的經營價值。以麥當勞中國的節能為例,自2018年9月麥當勞首家LEED認證綠色餐廳落戶雄安新區,截至2023.7,麥當勞中國的綠色餐廳數已超過2100家,在新餐廳中占比超過95%。

 

而借助高效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統,如高能效設備、變頻技術及數字化管控手段等,綠色餐廳的能耗(水電等)比普通餐廳低20%+。其中2022年9月在北京首鋼園落成的雙凈零(零能耗和零碳排)旗艦店更是完全改由太陽能光伏板發電。

而隨著雙碳政策的不斷落地,企業碳排行為將逐步被規范,品牌及零售企業行動得越早,屆時的合規成本將越低。

以太古地產為例,2011年就開始探索可持續發展,并制定了相關發展愿景:到2030年,成為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領先全球同業的開發商,并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量化并拆解后的目標是: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到2030年減少46%。

為此,太古地產不僅從建筑設計伊始就嚴格執行綠色建筑的標準,更積極地和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合作,尋找低碳材料,追求更進一步的節能減排。并陸續成為了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世界指數成員和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成員(2015年)、全球房地產可持續標準全球業界領導者(2017年)。2021年,太古地產在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世界指數中榮登亞洲區同業中的榜首及全球第七位。

這一切都與國家提出3060計劃如出一轍又遠在之前。而目前的現狀是,國家雖然關于雙碳提出了《意見》和《行動方案》,但缺乏行業行為規范的相關標準,先行者或將成為標桿類的存在。

可持續發展給太古地產帶來的價值不止在未來,更在眼前。

當商業地產的高杠桿紅利、高周轉優勢褪去,綠色金融就成為了上帝打開的那扇窗,如“綠色債券”,統計顯示,綠色債券與傳統債券平均收益率差距超過1.5%。此外還有綠色貸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可掛鉤貸款,以降低其融資成本。

太古地產自2018年初至2021年9月已成功發行了5次綠色債券,以及1筆綠色貸款。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太古地產60%現有債券及借款融資來自綠色金融。

再次,品牌價值。

可持續理念正深入影響消費者,78%的年輕人愿意在社會問題上直接表達觀點而不是沉默。

當這部分消費者因為低碳產品而和品牌產生共情,強烈的發聲意愿將使其成為品牌社群中最有分量的意見領袖。從性價比看,這部分因品牌低碳理念/產品而聚合的死忠粉,其價值都遠高過品牌付費培養或邀請所得。

貝恩咨詢調研結果顯示,在推薦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產品的人中,有44%成了超級宣傳者,即他們向10人以上推薦了該產品。而出于其他原因推薦產品的人中,僅有22%的人是超級宣傳者。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確實,有可持續意識不等于會可持續消費。據埃森哲發布的《2022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98%的受訪者認可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但僅43%的人愿意為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付出溢價。貝恩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消費品業務主席鄧旻認為,造成這一數值偏差的緣故是存在購買障礙,包括:

 

消費者在購物時沒有考慮到可持續性問題、難以了解和比較產品的碳足跡、找到可持續產品的難度更大等。

而造成這種品牌及零售企業“做了”但消費者“看不見”“沒意識到”的,就是雙方對雙碳的關注點不同。消費者的高感知度議題多為產品包裝循環利用、清潔能源應用、環保配方、減塑等,而企業高迫切度議題則聚焦在碳中和目標和路徑、品牌定位和社會責任、投資者關系管理、成本管控等。

所以如何消除購買障礙?品牌切換話語體系很重要:

從消費者高感知度的議題切入,把品牌的綠色行為轉化為消費者語言,將綠色產品/低碳行為融入到消費者的購買旅程中,讓綠色可見,進而促使可持續消費行為的發生。如麥當勞中國就將之滲透到裝修、產品、包裝、APP/小程序等各個消費者觸點。

1、綠色裝飾。麥當勞中國在首鋼園餐廳安裝了環保充電親子單車,鼓勵消費者以踩單車的方式發電,產生的電量既可以用作手機的無線充電,還能點亮巨型麥當勞的M Logo,讓綠色低碳可見更有趣。

2、綠色包裝,包括100%可持續森林認證原紙(FSC)包裝袋、免吸管飲料杯和可降解塑料飲料袋等。

此外,在麥當勞中國APP和小程序上,LEED認證綠色餐廳的坐標被設置為綠色,點擊餐廳頭像還能了解麥當勞綠色餐廳和LEED認證的小知識。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就像麥當勞不僅有門店和APP,還入駐了天貓、抖音、微信/支付寶小程序等第三方平臺,因為這就是零售市場的現狀,消費者行為鏈路已遍及全渠道且呈現碎片化的態勢。徐昕說,品牌及零售企業要做到把低碳行為融入到和消費者連接的各個觸點中,就需要在全渠道和消費者建立雙向的連接:品牌不僅能主動觸達消費者,還要知道消費者是誰、在哪兒、關注什么,才能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把對的內容傳遞給對的人。

 

CRM能全渠道采集、打通并整合會員數據形成360視圖,幫助品牌跨渠道識別并看到消費者。依據多維度的會員數據,CRM還能建立動態的標簽體系庫,在提高觸達精準性的同時,個性化觸達內容,再結合自動化運營工具,不僅實現品牌綠色行為傳遞的“低成本”,還能更高效。

除此外,CRM還能支持互動獎勵機制的運營、落地,如積分、勛章、優惠券等。

數云業務專家倪雯舉了個例子,CRM可支持低碳場景的互聯互通,在提高消費者的粘性同時,提升對品牌的消費貢獻。品牌可以圍繞低碳為主題,策劃線上、線下活動。消費者如參與線上活動,就會收到CRM發放相應的綠色勛章或積分。

勛章有社交價值,還可設置為線下門店環保活動的入場憑證。而積分的玩法更豐富,除了直接兌換入場資格外,還可改由積分抽獎獲取,增加趣味性。

而對參與線下綠色活動的消費者,CRM還可派發線上商城優惠券,進一步反哺線上消費。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數云業務專家倪雯參與沙龍的圓桌對話環境

倪雯說,在這個過程中,數據洞察和標簽體系等能幫助品牌實現千人千面的觸達,把綠色活動更精準地傳遞給有環保意識/傾向的消費者,除此外,還有利于促成品牌異業合作,為環保忠誠客帶來更多元的服務和價值,提高粘性。

關于場景聯動,徐昕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某次。她下單下午茶時,臨時把大杯奶茶換成了中杯。當完成付款時,系統跳出個彈窗,提醒她該換杯動作讓她獲得了若干碳幣,可用于兌換積分或權益。徐昕說,由此,她不僅意識到了該品牌的綠色行為,不久也下單第二杯奶茶,復購達成。

 

寫在最后

每個人都切身體會著極端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而這不斷促使著責任意識的覺醒。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這里的“人人”既包括消費者個人,也包括品牌及零售企業,而推動/參與可持續消費就是“負責”的其中一個表現,也是消費者和品牌產生共情的密碼。共情為品牌贏得來自消費者的忠誠和貢獻,包括消費貢獻和口碑傳播。

當然,品牌及零售企業需要在可持續產品的交付與成本節約之間取得平衡。這個平衡很棘手,但很有價值,因為它會幫助企業實現盈利增長,也能讓消費者相信,原來除了回收利用、自帶水杯、公交通勤外,還可以通過改變購買習慣來為踐行低碳。

參考資料:

《為什么極端天氣越來越多?》 人物雜志

《為什么很多人有環保意識,卻仍不愿為可持續買單?》 貝恩咨詢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減碳」進行時,零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與實踐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資深作者數云
數云
0
杭州數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實力廠商
實力廠商
優質服務
優質服務
及時響應
及時響應
立即詢價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