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危與機,20年老廠的升級之路

企業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往往可以不需要過多的考慮細節的問題,跑馬圈地的打法會更加有效。但是市場占有量開始飽和,幸存者的競爭更加殘酷,讓每一家企業開始聚焦在如何降本增效,提高產品質量上面。而對于一家已經拼殺了20年的傳統汽配廠商而言,10余家工廠,6000員工的高效協同,已經成為了管理者必須面對大課題。而織信將同客戶一起基于低代碼開發,探索一條新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你們能不能對接一下用友U9。”
“電子秤能否在系統中讀取到數據”
“我們的打印機可以對接模板生成條碼標簽嗎”
這是織信的調研人員來到現場接到的第一批問題。
“在這樣流程非常復雜的業務場景下,圍繞辦公、生產車間制造研發、供應鏈上下游、采購、倉儲、運輸和經銷商管理,陸續采購了十幾款軟件系統。但是這些軟件系統由于供應商不一,往往并不具備相互貫通的能力。后續需要讓各供應商來開發對接的接口,二次開發成本可能都超過了原先的采購成本,甚至有的系統原廠都已經不在了,根本找不到人來維護。”
面對這樣的問題,織信的開發人員在現場,立即通過查閱用友的相關接口文檔,通過織信平臺的快速開發和自定義API能力,直接調通了對用友系統的數據調取,將原本一周的工作量在幾小時內就完成了,這讓企業信息部負責人眼前一亮。
我們可以發揮織信靈活的配置優勢,把它當作一個萬能接口,在不需要對原系統進行大規模調整的前提下,讓織信平臺的應用主動適應原系統,將數據都拉取到織信平臺上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輕松對這些數據進行二次處理了。
數據是一個企業的巨大資產,從數據的整理和分析能夠清晰的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優化方向。但是數據之間相互孤立,彼此難以聯通,便會影響到業務數據的整體性價值。因此將數據聯通成為了新階段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
希望能用夠自定義條碼標簽的系統。生產部門提了這個需求已經1年多了,調侃到這比西天取經還難。
在織信來之前,給生產出來的產品貼條碼一直是一個大問題,由于廠商的要求需要按照固定格式來打印標簽,每種格式都是靠Excel去編制模板,訂單編號、條碼、二維碼等等內容都會耗費大量的制表時間。
但是這個需求對于信息部來說,也很難處理。是把它加在銷售系統中,還是ERP中,都是個問題,數據拉取、后續拓展等問題都需要考量,這導致一個業務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再擱置。
對于連接系統數據,生成自定義標簽類的需求,織信解決起來就非常的順手了。我們溝通完需求以后,通過自定義頁面快速構建出了生產部想要的標簽格式。然后對接標簽打印機,立馬就打印出來了想要的內容。整個過程也變成非常的簡單。不需要依賴原系統。
像條碼標簽這一類的問題,在其他業務場景下還有很多。低代碼對于這種短、頻、快的需求可以說是對癥下藥。通過簡單的培訓,開發人員都可以快速上手,通過簡單的搭建就可以生成想要的功能模塊,直接投入到生產中去,做到需求的快速響應,快速上線。
以往供應商往往是被隔離在信息化之外的,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再強,一旦涉及到供應商的介入,出于數據安全和流程得考慮,并不會給供應商內部賬號。但是業務上例如運輸進度、供貨量、供貨周期,甚至是貨品的批次,其實都需要雙方相互同步。織信根據企業原來的業務流程,量身定制了一套從前采的招標、議價、確認供應商,再到后采的供應商生產協同全流程的供應商管理系統,比起原定計劃直接采購的成熟系統來說。整套流程的開發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還將整個供應鏈激活了。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和溝通,我們發現數字化戰略推進的難題主要還是在于傳統的開發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這個躲不開的因素,會導致企業在評估成本和風險時望而卻步。而基于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數字化轉型路線,恰好是幫助企業用更少的人力投入和更短的時間,來做數字化的嘗試和突破。
“數據連起來、需求提起來、閉環走起來“。邁出第一步,讓每個人真切的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好處,這樣戰略的推動才會減少阻礙。
和千千萬萬家企業一樣,他們遇到過所有傳統制造業數字化進程中的問題,但是通過嘗試和創新,開拓出低代碼數字化轉型的新模式。
等到你們第一期的項目全部落地,我們將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數字化模式,要把低代碼的能力全部轉移過來,增強自身低代碼開發實力,做到完全的自主可控。
“將低代碼能力轉移給用戶“這對于織信來說,并不意味斷了業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織信可以更加有精力專注在平臺的迭代升級上,為用戶提供更加有效的低代碼開發工具,賦能更多的業務場景。
企業也可以真正實現數字化戰略的自主可控,及時有效地應對業務拓展遇到的各類問題,真正做到“內行的事,內行解決”。
目前低代碼平臺在業務上的適用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需要有更多的客戶和織信一起共同實踐,共同成長。
出于客戶業務流程保密要求,本文不展示涉及具體客戶信息的內容,如您想要深入本案例的更多細節,可以聯系我們,為您提供專屬的方案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