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SCRM用不起來的幾個原因

今天有個投資人過來找我們聊,他說春陽啊我們也看了一圈SCRM了覺得你們家產品還是最有特色的...我打住他,我說別著急現在不要出手,我建議你們再觀望一段時間。
他問為什么。
我說從2019年12月份企業微信發布3.0版本之后,各家廠商基本上都是在2020年中入場的,這意味著,他們產品差不多也都賣出去一年了,這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數據就是客戶的續費率。
如果這款產品客戶真的用了起來那么一定會續費,你們不妨看到各家SCRM廠商提供的續費率數據再下手,別只盯著銷售額。
我們之前也寫過,私域的軟件不用死磕用一家,用個把月不行趕緊找問題:《私域軟件,不用一下買3年》,因為這一行變化太快了。
實際上從我們最近拿到的一個評測報告來看,絕大多數品牌方并沒有把SCRM用起來。
再加上今天有個客戶找我來抱怨,他說他買了市面上主流的兩家SCRM產品,分別花了萬把塊錢,但是都沒有用起來。大概的情況是這樣子的:
某兩家SCRM客戶的真實使用反饋
看完之后我們哭笑不得,但是早已習以為常了。這半年來,有很多我們友商的客戶找到我們,說我原本用的誰誰誰....但是沒有用起來,你們家鯨奇怎么樣?
其實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落井下石的好機會,但我們如果借此機會諷刺競品,顯得我們有些刻薄,什么情況客戶自己已經感覺到了不用我們說。
但客觀一點來講,我們其實非常清楚一款SCRM用不起來的幾種可能情況。
而且就算是我們鯨奇自己簽約的客戶,早期也存在一定的比例沒有用起來,這個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那么什么情況可能會導致用不起來呢。我們列出了以下幾種可能:
-
缺失場景和策略
-
缺失內容
-
缺失人才
-
缺失執行和正反饋
第一,缺失場景和策略。
過于看重功能但忽略了實際的落地。
這個原因其實不容易被察覺,我們舉個實際的例子,幾乎所有SCRM廠商都提供了「自動標簽」這個功能, 我們甚至專門為這個功能分了7個層級:《市面上這么多SCRM,功能看起來都差不多,選哪家?》。
我問你,自動標簽你準備怎么用?怎么幫到你的業務?
-哪些動作有實際被自動捕捉和標記的意義?
-打上的自動標簽怎么用?用來群發嗎?
你可以拿著這兩個問題問問你的運營。
想不明白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的一篇關于標簽的文章《聊一聊私域的標簽體系》。
我們在采購一款SCRM的時候過分癡迷于功能是一件很沒必要的事情,因為到最后我們很可能只會用到10%不到的功能,我都能給你列出來:
-側邊欄
-素材庫-批量打標(可能都不是自動打標)
上面這些功能用起來之后,稍微有點業務認知和探索能力的私域負責人會看下面這些場景:
-客戶旅程
-sop(不包含群sop這種純定時的偽SOP場景)
-訂單打通
-復購提醒
-客戶關懷
-積分策略
-全觸點行為監測
你看,上面的第一批就是純粹的功能,不構成場景。很多人把SCRM用成了一個純粹的導流和客服軟件。
而下面的幾個確切的說根本不是功能,或者說是「功能的組合」,功能和業務的復雜組合的場景。
比如你要實現復購提醒,它就很講究,你首先要知道客戶的訂單數據和消費記錄,其次你要有個客戶旅程的監測機制,標記客戶處于什么階段了,客戶什么時候買的東西,啥時候用完?最后才是重發推送那一下。這就至少4個功能了。
對方用完的時候,你要第一時間出現,發個復購券,或者詢問使用反饋,讓對方再買一箱。
這個場景有沒有價值?怎么實現?
同樣的,「客戶關懷」也是,哪些客戶需要被關懷?
這些問題,你也可以問問你的運營。
我可以打賭,市面上99%的品牌私域都沒有做到這個程度。類似話題我們之前寫過《聊一聊私域的全生命周期跟進》,全生命周期包含復購也包含關懷,去看看吧。
為什么這么多品牌做不到?因為他們只盯著功能,而私域是一件關乎體驗設計的工程,絕不是幾個功能就能堆起來的。
第二,缺失內容。
這個原因甚至擊潰了多數頭部品牌。
私域的競爭到最后會演變成內容的競爭。
當所有人都可以群發,都可以發券的時候,什么決定了消費者會理你?
價格,以及內容。
但價格是一個很low、無底線的東西,殺敵1000,自傷800,自傷1200也說不定。
但內容是一個能帶來議價權和定價權的東西。
同樣的一款商品,如果我們照片拍的好看,文案寫得漂亮,場景說的讓人心動,用戶是招架不住的。
一款公域價格2、30塊的東西,由你打折能打多少?用戶在乎你這點折扣?幾萬的東西你又能打多少折呢?我們的讓利永遠是在客戶預期范圍內的。
你很難給出超預期的折扣,就算可以也無法持續。
但你可以給出超預期的內容。
我們發現,大多數品牌私域的內容做的一塌糊涂,圖片包漿也不換,文案一堆小表情看著就是推廣,一大坨文字看完了也不知道買來能干啥...
以至于有些頭部品牌方都開始找內容外包了:
某頭部消費品品牌的文案外包需求
巧了,這事兒我們能干啊,內容恰恰是我們鯨奇擅長的,包含在我們的咨詢和陪跑服務中。
這家品牌就很明智,內容總歸是要有人寫的,自己的寫得不如意,那當然要去外面找高手。
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問題了。
第三,缺失人才。
我們再把剛才客戶被坑的截圖拿出來:
某兩家SCRM客戶的真實使用反饋 x2
我們把重點劃了出來:每個軟件花了一萬塊錢。
貴嗎?當然不。
要知道,一個企業級軟件,賣一年一萬,一個月不到1000。。。你還指望有人給你出方案,出陪跑......
你家客服一個月多少錢?
負責和這位客戶接洽的只不過是銷售人員。銷售人員是沒有能力去幫你主導一個業務的。
他們只是一個經過培訓的功能講述機,他們能夠把軟件的功能如數家珍的講給你聽...但是你要讓他上升到業務的層面甚至幫你把業務做起來...他如果有這個本事,他已經是CEO了嘛。
所以如果你在去接觸一款SCRM的時候發現這個銷售只會強調功能,那么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東西很難用起來。
市面上主流的SCRM定價就是1、2w撐死了,這種定價他們是不可能在你身上貼人力的。尤其不可能貼頂級的陪跑人才給你。
這年頭的人力成本這么高。
所以當你花1、2萬去買購買一款SCRM的時候,你就要做好完全靠自己摸索的準備。你買的就是一堆功能,不是認知,也不是最佳實踐,更沒有人會帶著你跑,他自己跑了還差不多。
私域這一行才多久啊,本來就是缺人才的。我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過,一個頂級的私域人才具備哪些特質?
-懂產品,能把產品價值提煉出來
-懂客戶,能把握客戶的需求和痛點-懂銷售,知道怎樣把一個東西賣出不菲的價格,客戶還滿意-懂內容,能通過柔順絲滑的文案讓客戶無法抗拒-懂服務,能讓客戶賴著不走
...
這樣的頂級人才,市面的公允價一年30-50w不過分吧,大幾百萬年薪的我們也見過。
一分錢一分貨。
第四,缺失執行,以及正反饋。
到了最令人痛苦的環節了,執行。
在私域中,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沒人執行,發sop也就每天十幾分鐘的事情。
真正可怕的是,“我發出去的東西沒人理我啊,要么就刪我”。
這是真正令人背后發涼的絕望。
探索私域的人某種程度上是孤膽英雄,即便有時有團隊支持,你的每一次推送如果帶不來正反饋,這個英雄能堅持多久?
大家為什么癡迷發券做優惠活動?因為這是一件短時間內能帶來安全感、帶來互動、帶來反應的事情。
我發券還能帶來點成交,我發別的東西都沒用啊。
絕望不?
這種“負反饋”會讓一個私域操盤手完全放棄抵抗。
他完全沒有必要鋌而走險的去優化文案,也不會想到去搞什么生命周期和SOP,復購和關懷體驗更加無從談起。
這就是大多數私域品牌的私域現狀。
要知道,我們自己鯨奇,目前在SOP所迭代的嘗試,包含內容序列,包含客戶旅程,不下100次:
鯨奇所構建的SOP內容序列,持續84天
在那些無數次我們修改文案、修改旅程、更改觸發條件的日日夜夜,換來的無非就是客戶的一句認可:
每次我們發現被客戶認可的文案,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把這條文案拎出來,丟到SOP序列里,讓后續的每一位新來客戶,都能收到這樣的推送。
這樣的文案我們稱之為是殺傷力的,它是能給團隊帶來信心、帶來正反饋的。它會促使一個私域崗位持續不斷的迭代和執行下去。
這也是我們設計SOP這個產品模塊的初衷。
截至目前,鯨奇SOP在全部客戶的私域已經運行超過1000萬次,我們為各行各業的業務培育了可觀的意向客戶線索,激活了多數沉默不言的流失客戶,以及為那些高價值用戶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關懷。
我們經常和客戶開玩笑說,不要去理會那些功能列表里是否包含SOP這一項,你只要看一點,那些熱心兜售SOP的SCRM廠商,在加你的2個月到半年里,哪一家真正將SOP推給了你?
在此我們要稱贊文峰總裁學院的評測文檔,他們將市面上所有廠商聲稱簽約的品牌私域全加了一遍,在1-2個月內持續觀察他們的推送情況。
遺憾的是,沒有一家品牌方真正用起來了這個功能(唯獨有一家)。他們甚至貼心的把這些品牌的企微二維碼放在了下方讓大家查證。
在服務商所簽約品牌的實際私域表現面前,所有精心包裝的功能文檔和客戶案例都失去了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