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沒有鐵打的接班人
時隔20個月,曾因一樁桃色事件被降級的阿里副總裁蔣凡,重新回到了聚光燈下。他這一次的任務,是到新戰場沖鋒陷陣。
12月6日,阿里董事長張勇發內部信,任命蔣凡全面負責海外數字商業,分管全球速賣通、國際貿易、Lazada等業務,其職級也上升半格,從BU總裁升任集團總裁。
對于將全球化確定為三大未來戰略之一的阿里而言,海外既是擁有巨大潛力的藍海市場和流量寶地,也是充滿未知風險和對手林立的殘酷戰場。放棄經營數年、為阿里貢獻過半營收的大淘寶基本盤,蔣凡面前,有建功立業的機遇,也有功敗垂成的可能。
阿里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來自淘寶和天貓的客戶管理費同比增長3%,跨境及全球商業板塊實現34%的同比增長,成為重要的新增長點。但阿里的全球化進程并不順利。目前阿里海外業務的收入貢獻占比僅7%,2.85億的年活躍用戶數量也與目標相距甚遠。
已經在淘寶證明過自己的蔣凡,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嗎?
1985年出生的蔣凡,曾是阿里巴巴合伙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為阿里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一員實力大將。
2013年,蔣凡加入阿里的同一年,阿里提出“All in無線”戰略,從PC互聯網全面轉向移動端。在內部有“流量王”之稱的蔣凡,用一年多時間將手機淘寶的日活從3000萬提升到了1.1億,讓阿里重獲增長。
2015年,也是蔣凡引入算法技術,通過千人千面的信息流推薦,開啟了淘寶的智能化進程。2015年底,他帶領團隊開創的直播電商業務,成為淘寶新的增長引擎。
正如張勇在內部信中所說,蔣凡在大淘寶7年時間,為淘寶的無線化、個性化和內容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蔣凡執掌淘寶的7年多時間里,淘系電商用戶從1億多增長到近10億,GMV從1萬多億元增長至近9萬億元。
2020年,打過硬仗的蔣凡因桃色事件被降級。他仍然負責管理淘系電商業務,但大淘寶已經告別了持續數年的高增長態勢。
據拼多多與阿里財報,2020年底,拼多多以7.884億的年活躍買家數反超阿里,成為用戶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截至2021年9月,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增至8.673億,超過阿里的8.63億。2021年三季度,反映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的重要指標客戶管理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從兩年前的50%降至36%,同比增速也從上一季的14%降至3%。
流量增長見頂,蔣凡坐鎮的大淘寶發展遇到了天花板。今年以來,阿里股價腰斬,蒸發掉的市值大約相當于一個茅臺。
相比之下,由“阿里十八羅漢”之一戴珊負責的下沉市場業務發展迅速,表現亮眼。
據阿里財報,2021年Q3,對標拼多多的淘特連續3個季度凈新增用戶量超4000萬,GMV環比增長超150%,在阿里系中表現突出。另外,戴珊負責的淘菜菜GMV環比增長也超過150%。招商證券研報顯示,淘菜菜大概率將成為社區電商賽道的第三極。
12月6日,立下戰功的戴珊被任命為“中國數字商業”的負責人,旗下業務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B2C零售事業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成為國內核心業務的新統帥。
這意味著,原本由蔣凡執掌的大淘寶業務,已被劃至戴珊麾下。告別過往的成績,蔣凡奔赴海外新戰場。
蔣凡需要打一場新的硬仗來證明自己,遠離輿論中心又有巨大增長空間的海外市場,或許是最適合他的舞臺。
在創立初期,阿里就涉足海外業務,后發展成如今的國際貿易板塊。2012年,“國際版淘寶”速賣通上線。2016年和2018年,阿里分別投資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與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這三塊業務,構成了阿里如今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早在2014年赴美上市之際,阿里“貨通天下”的全球化夢想就已表露無遺。
2014年,天貓國際正式創立,馬云在紐約發表演講時提出了“全球買,全球賣”的遠期目標。當年雙十一,馬云立下了新的flag:10 年內,阿里要有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客戶。阿里對外宣稱,這是公司的“全球化網購元年”。
2015年,阿里在一封內部信中提出,要在2026年達到20億用戶。據阿里最新財報,截至今年9月,阿里在全球有12.4億的年度活躍買家,其中中國用戶9.53億人,已接近10.11億的網民總數。眼下,阿里的用戶和收入增長雙雙面臨瓶頸,去海外市場謀取增量已是必由之路。
2019年,張勇提出阿里未來發展的三大戰略——“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云計算”,國際化被放在了最前面。
蔣凡出征的新戰場,對阿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是其久攻不下的一塊硬骨頭。
在任命蔣凡負責海外業務的內部信中,張勇坦承,阿里距離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距離在潛力廣闊的海外市場有更大作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過去數年,阿里的海外業務發展并不順利。據阿里財報,2021年三季度,阿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營收同比增長34%至113億元,占阿里總收入的7%,與去年同期持平。同一時期,阿里海外用戶增加了2000萬,不到國內新增用戶數量(4100萬)的一半。
兩年來,在東南亞電商發展的黃金期,不少資深阿里人折戟其中。身為“阿里十八羅漢”之一的彭蕾,在東南亞的嘗試也并不出彩。
踩著前輩失敗的教訓進軍海外,蔣凡出征海外首先要做的,或許就是與背靠騰訊的Shopee硬碰硬地打一仗。在這個機遇與風險并存的戰場上,他能否復制自己在手淘創造的奇跡?
雖然淘系電商業務在國內已經非常成熟,但面對截然不同的海外市場,再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也很難一套拳法打全球。
在海外市場,不同國家有其獨特的國情、監管政策和風俗習慣。比如,阿里的速賣通在俄羅斯是當地的頭部電商平臺,但俄羅斯要求國資控股且由其運營,走俄羅斯官方郵政,阿里不得不為此付出利潤減少的代價。即使阿里控股的快遞公司,其發展模式也不同于國內。以阿里入股的Ninja Van為例,其配送包裹的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摩托車、船只,甚至還有水牛。
這意味著,蔣凡在國內的成功經驗很難直接復制到海外市場。
更何況,在國內流量紅利幾近消失的形勢下,海外市場已成為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
人口結構年輕化的東南亞,是潛力較大的全球新興市場之一,也是阿里出海最為倚重的市場。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咨詢在11月10日聯合發布的報告,預計2021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達到1200億美元,2025年將達到2340億美元,超出該機構此前預測。
但在這片誘人的商業藍海中,有騰訊做大股東的Shopee發展得更快。據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2020年,Shopee的GMV比上一年翻倍,占據整個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的57%,已反超阿里旗下的Lazada。
目前,Shopee已在測試短視頻項目Shopee Video,產品界面與TikTok相似,主要功能是提升社交互動。
字節跳動也在發力征戰海外。內部代號為“麥哲倫 XYZ ”的跨境電商計劃,已進入執行階段。TikTok正在嘗試與獨立站合作,加速布局東南亞市場。11月,字節跳動旗下的獨立電商App Fanno正式上架,定位為面向全球用戶的綜合電商平臺。
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缺乏內容基因的阿里,面臨全新的挑戰。
2017年,蔣凡接過淘寶總裁的大旗時,張勇在任命書中寫道,蔣凡始終保持創業者的沖勁,有敏銳的消費者洞察和產品洞察。
如今,要再造一個“海外新淘寶”,蔣凡的任務比4年前更加艱巨。對他的新一輪試煉,才剛剛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雪豹財經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陳重山,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