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鏈路營銷,究竟是個什么鬼
其實,還真不是鬼,她還真的蠻重要的。
一般意義上的營銷是從廣告開始的,后鏈路營銷是從廣告轉變為流量開始的。
后鏈路營銷完全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十幾年前,這個行業就已經有pre-click和post-click的說法,意思是,對click stream,也就是營銷過程中消費者的點擊流進行區分,可以分為:點擊廣告(或者其他流量入口)之前,以及點擊廣告之后。
現在,點擊廣告之前的營銷(含點擊行為本身),也就是pre-click,被稱為營銷前端。但與后鏈路營銷這個說法不同,營銷前端這個部分很少聽到前鏈路的說法,因為廣告和流量入口就是一個點擊行為,談不上有鏈路。
點擊廣告之后的營銷,也就是post-click,則被稱為營銷后端,也被阿里巴巴起名叫做“后鏈路營銷”。
后鏈路營銷包含幾個重要的部分:
- 點擊廣告之后,進入落地頁及其后的環節——這些環節都會對消費者進行繼續的溝通和影響
- 消費者轉化說服;
- 消費者離開之后的喚回或激活;
- 消費者持續購買及忠誠計劃相關的營銷;
- 客戶再營銷;
- 客戶裂變。
過去,后鏈路營銷其實都有做,尤其是強調落地頁優化、消費者的溝通和說服的優化,以及轉化優化。不過,由于近幾年外部流量獲取的難度在提高,效率卻在降低,因此廣告主對消費者的喚回、激活、持續購買、忠誠管理、再營銷以及裂變增殖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了,因此后鏈路營銷不僅大大擴展了它的內涵,也被更多企業作為消費者營銷活動的新的重點。
后鏈路的戰略意義也非常重大。簡單講,后鏈路營銷中涉及的流量都是在自己的地盤上,而這些流量所產生的所有數據,技術上都可以被自己獲取。但反過來,營銷的前端則很難給廣告主提供有深度的數據,數據豐度也很弱,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廣告主也基本無法進行積累。
有了數據之后,廣告主的營銷可以進一步遠離盲目,并且能夠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在2019年,對于后鏈路的認知,廣告主們都清晰了很多。一個典型的變化就很能說明這樣的趨勢。
這一變化是,曾經的營銷前端很花(燒)錢,現在的后端營銷也開始要花錢。
當然,這樣的趨勢對于媒體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
對于媒體,頭部的媒體已經開始明確注意到廣告主的需求,并且已經開始相當積極地行動起來。比如,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百度都建設了自己的營銷后鏈路服務體系。這些體系的共同點,就是讓那些將營銷后鏈路也建立在這些媒體內部的廣告主,能夠有平臺去完成自己的后鏈路營銷,也有工具能夠管理他們的后鏈路營銷。
這些媒體工具分為兩類,一類是給廣告主用的消費者觸點平臺。比如微信、支付寶和百度等做的小程序;或者是服務號、藍V之類的“私域網站”;或者是網店什么的。
第二類是管理工具。例如:阿里的后鏈路產品是“多乘單”;騰訊是企業微信以及來自第三方的,例如有贊或者微盟提供的解決方案;字節跳動是巨量引擎中的線索通、飛魚CRM等;百度則是愛番番CRM。
頭部媒體的“如意算盤”,是順應廣告主越來越重視后鏈路的潮流,以及響應廣告主對前端廣告流量與營銷后鏈路無縫連接的迫切需求。
但媒體提供的后鏈路管理工具有一個“死穴”,那就是各家只掃門前雪,自己的后鏈路工具,不可能用在別的媒體的流量上。
這根本就是常識,你不可能想象字節跳動的飛魚CRM,能夠對接百度的流量,然后反過來控制百度的投放,那不是給百度做好事嗎?
媒體的后鏈路解決方案對于媒體的戰略意義還是很大的,從前端到后端,廣告主都鎖死在我手上,“全鏈路”上的問題都幫你解決了,就安心地花廣告費就好了。
后鏈路營銷如果完全被媒體控制起來,對廣告主來說也是挺可悲的。主要是在別人家里,受制于人,數據什么,也是在人家的生態中,你最終無可沉淀,也不能將這些數據和后鏈路營銷的積累用在這個媒體之外。
如果不是必須要與某個媒體生態完全共生,廣告主應該同時考慮自己經營自己的營銷后鏈路。
廣告主經營自己的后鏈路有兩個工作要做。
第一:建立自己的消費者觸點。建網站、做H5、建小程序(小程序是一類特殊的存在,因為小程序支持廣告主自己開發,所以實際上是廣告主自己的私域)、建app等等。
第二:利用后鏈路營銷的工具,實現后鏈路營銷相關的策略、管理和執行。這些工具包括CDP、MA工具等。
廣告主需要的這種“不受制于人”的感覺,這催生了第三方營銷后鏈路工具的機會。今天,很多稱自己是“營銷云”、“營銷操作系統”等說法的公司,實際上做的主要就是營銷后鏈路這塊的解決方案。
但是,實際上,營銷,這么大的一個名詞,它所涵蓋的顯然不能只是后鏈路,而必須要有營銷前端,尤其是營銷前端廣告的部分,而“營銷云”和“營銷操作系統”應該包括營銷前端的解決方案。
從這個角度看,真正稱得上是“營銷云”或者“營銷操作系統”的解決方案商,其實就非常有限了。
最后做一個總結。后鏈路營銷實際上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只是營銷的前端越來越貴,越來越低效之后,必然得在更靠近后端的地方想辦法,否則就是坐以待斃。后鏈路營銷在今天被更加重視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在于廣告主可以應用的消費者觸點平臺的增多,以及數據和營銷相關技術的進步。總體看,后鏈路營銷與今天所謂的“私域”之類的概念是緊密相連的,廣告主有了自己的私域,也才有后鏈路營銷的用武之地。
專家介紹: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