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重倉低代碼,改變1700萬企業的應用開發模式

過去5年里,簡道云的負責人單蘭杰一直從事低代碼研究。1月14日釘釘舉辦2021年度發布會后,單蘭杰比較興奮:“對于簡道云來說,釘釘的全新戰略中既有機會,又有挑戰。”
這是繼去年阿里云智能“云釘一體”戰略發布后,釘釘的首次戰略升級。
在全新定位中,釘釘在協同辦公平臺的基礎上,多了一層“企業應用開發平臺”的戰略定位。釘釘這次重點做了三件事:
- 第一,主打宜搭及氚云、簡道云等釘釘生態內的低代碼開發產品,讓應用開發更簡單;
- 第二,推出釘釘連接器,連接釘釘、釘釘生態應用、用戶自建應用和企業原有IT系統,打破信息孤島。
- 第三,開放釘釘群、智能人事、客戶管理等基礎產品能力,總計開放1300多項API接口。
單蘭杰告訴《To B 新勢力》:“釘釘進來以后,第一能夠加強整個市場對于低代碼的認知,市場空間變大;第二,我們也很關注釘釘在這個市場會怎么做。低代碼的產品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它的一些做法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這對我們是個好事情。”
在釘釘這次戰略升級中,企業應用開發平臺是一個全新的定位。支撐這一定位,低代碼又是最高級別戰略。
2019年釘釘用戶數達到2億。過去的2020年是中國數字化大發展的一年,也是釘釘爆發的一年,一年間用戶增長了100%,達到了4億,釘釘上的企業組織數量達到了1700萬。
在發布會現場,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提出:“新釘釘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的企業協同辦公和應用開發平臺,讓所有業務環節的微小創新變得更容易,讓進步發生。”
“怎么樣讓開發工作變得更容易?以前專業化的軟件時代,所有的業務開發基本上都是專業公司做的。有了釘釘這樣的平臺之后,我們希望公司自己的IT開發人員能在上面做開發。”
“要完成這個轉變,客戶能真正自己開發應用,最核心的是要降低難度,所以我們有一系列的低代碼開發模式,這是釘釘走向未來最主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我也相信完成這樣的轉變后,中國的軟件開發、企業服務一定會重構,新的生態、新的模式會出現!”張建鋒舉例證明,釘釘作為應用開發平臺的作用已經顯現,已經有一批客戶把應用挪到釘釘上,并取得成果。
這是釘釘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進化。為此,釘釘此前做了不少準備。低代碼開發平臺宜搭是阿里內部項目,前幾年只在阿里內部使用,后來對外部發展。在“云釘一體”大戰略下,宜搭成為整體戰略的一部分。現在,宜搭屬于釘釘官方應用,氚云、簡道云則是釘釘上的第三方低代碼開發應用。
零代碼、低代碼能大幅度提升開發效率,當企業存在大量的業務需求時,以前由IT部門開發,現在可以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由業務人員自己開發。
國外曾統計過,低代碼產品的開發效率是代碼開發的6倍,零代碼產品的開發效率是代碼開發的10倍。
低代碼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0階段和2.0階段。1.0是傳統廠商應用低代碼階段。中國軟件市場從零幾年就開始有了低代碼概念,市面上很多廠商的產品也都以低代碼的形式存在。
2.0時代,則是基于公有云的低代碼產品。跟1.0本質的不同在于,首先用戶群發生了改變。1.0低代碼更多面向懂代碼的開發者,而2.0的低代碼產品越來越全民化,開發門檻進一步降低。
其次,產品形態發生很大改變。1.0低代碼產品,從使用到上線,門檻較高。需要買服務器、部署環境、開發上線。2.0的低代碼產品,用戶只需要注冊一個賬號,就可以使用,體驗門檻大幅降低。產品的易用性、用戶體驗度提升。
第三,在產品功能模塊上,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比較健全,比如高德地圖開放了接口,青牛云存儲、阿里服務器,擁有各種OCR接口。很多低代碼產品可以直接調用系統,無需自行開發。
單蘭杰認為,“如今的低代碼產品可以類比辦公軟件在國內的發展,未來低代碼產品可能會跟Office辦公軟件一樣,達到全民普及。釘釘則扮演著操作系統的角色。”
“釘釘和阿里云的生態,可以認為是國內企業服務領域最好的兩個生態。釘釘向下承接互聯網基礎涉設施,也就是阿里云;向上承接應用層,即企業內的各種應用都能夠基于釘釘搭建運行,以此來實現‘工作在釘釘’的愿景。”一位正在與釘釘進行戰略合作的第三方ISV認為,“整個生態可以用繁榮來形容,首先,云釘生態里存在數量眾多的第三方開發者,頭部開發者能夠實現成功的商業化,在釘釘和阿里云生態里賺到錢。從線索到付費鏈路,生態體系也比較完善。”
低代碼戰略的明確,將成為釘釘生態與企業微信等友商生態的重要差異。進入巨頭PK的新階段,生態和粘性的本質是要真正激活、留下用戶,不讓他們遷移,體現出價值。雖然釘釘體量龐大,個人用戶數超過4億,企業組織數超過1700萬,但實際上真正能夠把釘釘用深入的,比例還不夠高。
如果只停留在考勤、打卡、溝通等基本模塊,飛書、企業微信也基本都能滿足。但如果企業能夠把低代碼開發用好,把大量業務流程搭載到釘釘上,遷移成本會變得非常高,用戶粘性也會進一步增強。在這個生態下,釘釘的力推無疑會加速低代碼在中國的全面推廣,擴大整個市場。
目前,釘釘的低代碼開發能力由宜搭、簡道云、氚云共同拼成。一個阿里官方產品,另外兩塊卻是生態應用,理論上三方應該存在競爭關系。但最終的結果是,兩家伙伴選擇、愿意一起玩,也說明“云釘一體”后的釘釘,整變得更加開放。
單蘭杰認為,在簡道云與釘釘合作過程中,平臺的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
- 第一,釘釘是簡道云的端。因為簡道云并沒有自身的APP,也不打算去開發APP。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希望在一個應用里關聯他自身所有的業務流程,他認為簡道云沒有必要去做APP,可以直接集成釘釘,將釘釘作為端。
- 第二,市場獲客層面,釘釘擁有自身的應用市場,應用市場的流量、運營政策都很有價值。簡道云可以通過釘釘低成本獲取客戶。
- 第三,產品能力的補充。簡道云是一個表單流程類的工具,這類工具需要消息通知功能。簡道云可以借助釘釘去完善自身的通知體系,實現信息互通和產品深度融合。
- 第四,商業化層面,2019年開始,釘釘加大對生態ISV營收的關注,出臺了很多激勵政策,優化了商業轉化鏈路。簡道云與釘釘積極配合,從線索到付費,打通整個業務流程,依托釘釘實現了成功的商業化轉型。
在釘釘應用市場上,簡道云早期屬于免費產品,用戶在應用市場里看到以后直接安裝,進入后臺使用。但簡道云在釘釘生態內實現商業化轉型之后,有了很大的不同。“用戶安裝完以后,我們可以直接在后臺拉起用戶服務群,我們的銷售、售前就可以直接通過群觸達客戶,幫助客戶解答問題,客戶可直接在應用市場進行購買。”單蘭杰告訴《To B新勢力》。
商業上的核心區別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可以直接觸達用戶。第二,交易環節有本質不同。釘釘與ISV花了很大的精力完成了交易鏈路,包括用戶怎么付錢、怎樣續費,是一套完整的體系。
更重要的原因是,低代碼是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市場在擴大的過程中會產生針對某個使用場景、某個行業的細分市場。目前國內廠商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很多以前做ERP、CRM類型的廠商都在往低代碼方向做開發迭代。
2020年6月,微軟宣布將他們的低代碼產品引入到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動作也很多。單蘭杰認為:“低代碼的概念是非常寬泛的,未來的低代碼產品形態也會多種多樣。一類是通用性工具,類似簡道云、氚云、宜搭,即現在產生的低代碼產品,但這類產品對于解決一些企業核心的業務場景并不是非常專業,即使能夠解決,用戶體驗也跟標準化產品相差較大。我們也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一類通用型產品會一直存在。”
“第二類,類似國外西門子收購的Mendix低代碼產品,面向某一行業或某一特定場景,比如面向客戶場景的銷售易、紛享銷客,本質上也是圍繞客戶管理場景的低代碼產品。”
當前低代碼產品的客戶量和營收還不夠大,但這個市場賽道足夠寬足夠長,并且處于增量市場的狀態。釘釘推廣市場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能夠增強釘釘存量客戶的粘性。低代碼工具可以覆蓋大量業務需求。第二,低代碼工具進入第二階段,實現平民化,即一個公司里大量的業務人員都可以使用低代碼開發各種應用。低代碼變得像Office一樣普及。
“目前各行各業都有客戶,簡道云累計有80萬的組織數,有小組織、小團隊、小公司,有創業型公司、兩三百人的中型公司,也有2000人以上的大型集團。”這是簡道云當前的情況。
不同的組織,其使用模式、使用場景是不一樣的。對于初創型公司或者中小型企業,信息化相當于從0到1的階段,這些公司的需求也非常個性化。企業發展不會非常快,但業務變化比較快,他們需要一個靈活的工具能夠去適應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
對于中型公司和中大型公司,已經擁有業務系統,比如客戶管理系統或ERP系統,但這些核心業務系統并不能夠覆蓋所有業務需求,傳統的覆蓋方式是二次開發,或是找廠家做定制。這對于企業來說,負擔成本較高,使用低代碼產品可以彌補個性化產品的不足。一句話:低代碼產品和標準化產品共同滿足企業的核心業務需求。
對于中大型客戶,一個組織達到1000人,2000人,已經擁有大量核心業務系統,也擁有專業的信息化團隊,但依然存在大量臨時性邊緣的業務需求,對于這些邊緣業務需求,低代碼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2021年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低代碼,這會成為業務開發的主流,50%的工作可能是由專業的服務商完成,剩下50%的數字化工作一定是合作伙伴、企業內部用更加低成本的工具去完成。”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在發布會現場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