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應用背后,低代碼正在被重估
奧哲
+ 關注
“生產計劃”“生產派工”“倉庫領料”“工人報工”“品檢把控”……幾個要素填寫下去,車間生產全流程管理,在線上被悄然完成。
這一幕出現在3月22日釘釘發布會現場名為“酷應用”的短片中,這是低代碼品牌氚云為制造企業提供的生產跟蹤應用。在釘釘新推出的“酷應用”產品中,這個生產跟蹤應用可以被直接調用到群對話框中,以便企業員工更直觀高效地使用。
關于釘釘,除了對外傳遞的開放,外界同樣印象深刻的是一年前釘釘提出的“低代碼革命”,與之對應的釘釘推出的低代碼聚合平臺“釘釘搭”,企業可以在“釘釘搭”內選擇各廠商的低代碼模板構建自身的數字化應用。
酷應用向前邁了一步。如果說釘釘的低代碼革命更多的勢能仍然在向外界傳遞低代碼的強服務能力;那么“酷應用”的價值則能看作是,低代碼有了更高頻和更場景化的用武之地——更具主動性地進入到釘釘的群、日志、文檔等高頻場景內,快速搭建起“酷應用”,成為“酷應用工廠”,服務一眾業務人員更直接地參與企業的數字化模型建設。
用釘釘總裁葉軍的話說,就是從 APaaS 到 BPaaS。而在此之中,一個更深入的拆解是:以低代碼企業為首的產業企業,正在基于釘釘,獲得新的勢能。
幾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釘釘為什么會做這樣酷應用?以及在酷應用背后,產業企業的價值能得到怎樣更清晰的展露?以及最本質的問題“低代碼于釘釘到底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雙11,銷售額1000萬”,這是氚云在去年雙11釘釘企業服務狂歡節上11天的成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到這一步,國外的 Salesforce 花了3年,其次是 Hubspot 和 Workday 花了4年,再后面就是 Monday 花了6年。這些企業在月 GMV 達到一千萬后四年內都達到了千億市值。”突破記錄的當晚,氚云背后的母公司奧哲聯合創始人張華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釘釘發布會現場,氚云是葉軍演講中被唯一提名的企業。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氚云累計服務了超10萬業務的開發者,服務了21萬的中小企業,包括5100萬名員工都在使用氚云。其次,這些大量的開發者用氚云搭建了超過150萬個面向業務場景的低代碼應用,服務細分行業超過30個,共計沉淀了超過300家精品細分場景的解決方案和精品場景級的應用。
基于這組數據的一個思考是:在釘釘近兩年在TO B和產品力的進步背后,起到支撐作用的恰是如氚云這種具備成熟產品和服務能力的一眾生態伙伴。
實際上,從具體成長路線來看,氚云一直是釘釘對外低代碼產品力的重要構成。
“最早2016年我們以 ISV 的方式進駐釘釘的應用市場,到2017年我們支撐釘釘千人千面的策略,2019年接入釘釘的開放平臺,再到2020年因為疫情爆發之后,我們響應了釘釘非常多緊急并且重型的項目。包括后來2021年我們加入了釘釘搭的應用市場,再到2022年我們開始探索酷應用場景。實際上整個共創過程中,我們在非常深地對釘釘的場景,包括釘釘的能力,進行充分的吸收,創造出非常多有價值的業務場景出來。”在這次釘釘大會現場,氚云總經理詹蕭表示。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氚云和釘釘的關系更等同于一種能力模型的“互補”。即于釘釘而言,其盡管背靠阿里,后者在TO B和云計算有多年積淀,但企業的數字化進程中需求紛繁復雜,釘釘無論如何也無法完全兼顧,如果沒各個領域生態伙伴的合力,具體的細分行業以及場景化解決方案始終是突破不了的瓶頸。
類似氚云這樣的企業正是這些具體場景和環節數字化模型的補足者。即通過氚云的低代碼以及面向中小企業的具體交付方式,釘釘可以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從“組織”到“業務”的數字化轉型能力。
在這次大會的演講中,詹蕭舉過一個例子,“有個客戶在2016年就是氚云的用戶,但當時他不認為他用的是氚云,他認為他用的是釘釘。到現在真正用到公司級系統之后,他發現這背后支持的是氚云。如今,他把客戶上下游都打通,都連接到氚云,通過生產鏈路的可追溯,未來可以通過把消費端的數據打通,消費端的數據可以反向去指導品類的創新,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字化轉型典范。”
根據數據統計,自2016年氚云上架到釘釘以來,其常年蟬聯釘釘同類低代碼數字化管理工具銷售第一,并在同類型低代碼市場中占據五分之一的份額。
在過去的6年時間里,氚云攜手釘釘服務了超過20萬家企業用戶,應用數量總和超過150萬個,全國有近1000家釘釘服務商使用氚云進行交付,服務商用氚云交付創造總營收,是氚云營收的10倍。
“在我們看來,氚云和釘釘的合作共創才剛剛開始。”詹蕭說道。
在此之中,酷應用尤為值得一提。宣傳片中的氚云生產跟蹤應用就是釘釘首批酷應用之一。
和之前人們需要在工作臺內找到對應的應用打開使用不同的是,酷應用使得業務人員可以直接在聊天群內發起應用,將業務應用與信息溝通串聯到一起,方便高效。
以離散制造業為例,其業務模式決定了自動化程度沒辦法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對人的依賴程度還是很大。傳統的手工填報,易出錯丟失;在生產排產環節中涉及插單、員工請假,物料缺損等情況導致計劃調整,致使整個生產計劃被打亂;產品不良率,生產不透明,進度難查詢,不良品品項原因難統計等等令人頭疼的情況時有發生。
針對離散制造業的這些業務痛點,氚云生產跟蹤應用圍繞中小型離散制造企業協同生產場景,利用酷應用的快捷入口、群機器人、互動卡片等能力,在群內實現生產報工、質檢、工序流轉、設備維保等生產任務協作;實現計劃員、班長、工人、車間主任、質檢、銷售等角色高效協同。
企業業務人員可以在聊天頁面填寫好對應的數據、工單,直接同步到群內,數據在所有人面前都可以清晰共享。讓生產跟蹤,像聊天一樣方便。
不論對釘釘,還是生態企業,抑或是需要數字化轉型的組織,這都是足夠有價值的一點。
首先,就釘釘而言,酷應用為其帶來的是基于釘釘價值的三次釋放,如果說前兩次分別是基于 IM 屬性和開放屬性,那么酷應用為其帶來的便是兩者“1+1>2”的更大價值點。
即通過酷應用,一方面釘釘可以更好地將自身的 IM 產品屬性與自身具備的TO B勢能結合到一起,進而放大釘釘在TO B的勢能和聲量,另一方面釘釘更可以盤活固有的TO C和TO B屬性,強化在釘釘內應用和人之間、應用和應用之間的連接,放大釘釘自身的產品活性。
對于有數字化轉型的企業而言同樣有增量。或者可以說,如果之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更多的是人找應用,企業對數字化了解的程度決定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績,那么在酷應用之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更多的則是來到了應用找人的時代,即適配的產品和應用會“主動”進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選項中,彼此拼接組合,幫助其實現最優的數字化轉型目標。
但影響最大的,仍然是生態內企業,更具體來看,之前釘釘在喊出“低代碼革命”時,更多的是把低代碼廠商在釘釘內部進行了聚合,用戶可以主動選擇低代碼模塊。
而在酷應用之后,“應用”的邊界會被打破,低代碼企業可以幫助拆解之后的最小原子化的應用,快速通過信息流直接滲入進企業的表層數字化模型內,進而幫助企業享受低代碼帶來的數字化模式。
實際上,在此之前,詹蕭已經有了一些思考。“原子化的能力其實是未來釘釘的一些場景探索最新的機會,如果企業服務的軟件,我們的SaaS也是按照這種信息流的方式去設計的話,我們認為能夠跟用戶的體驗、跟用戶的效率上面進行最佳的匹配。”
誠然如此。在酷應用發布和釘釘重提“ BPaaS 開發模式”之后,一個最相關的討論恰是“低代碼的真正價值是什么?”是服務技術人員,還是業務人員,抑或是其是最原子化的數字服務能力?
從某種程度看,隱藏在釘釘酷應用背后的,以及站在釘釘當下愈發展現出的TOB自信之外的,是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的愈加“普惠化”的新需求,這種需求在IT底層技術,更在上層的數字應用。
而在這種蓬勃涌來的數字需求中,氚云等一眾低代碼產品正在站上數字化的最核心舞臺。
誰在推動數字化?
在產業數字化大潮滾滾而來的當下,一個被無數次提出的高頻問題是:誰在推動數字化?或者說,誰是數字化的直接推動者。
從釘釘酷應用延展出的一個思考是,企業需要的是由點及面,由面及體的循序漸進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比如先基于酷應用在釘釘的信息流內使用最簡單的業務功能,之后再延展到部門應用,再到公司核心業務。
這種案例已經出現。以云南建投第二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為例,其最初階段是基于釘釘內氚云的產品能力,搭建了符合自身的數字化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平臺。
在數字管理平臺得到正向反饋后,云南建投安二司與奧哲又合作開發了設備物資管理平臺、農民工保險管理平臺、分包管理平臺、審計管理平臺、財務管理平臺等全部企業數字化平臺。據了解,截至目前,云南建投安二司的人力、行政、安全、技術、物資、財務、信息中心等各業務部門的管理需求都有對應的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彼此串聯成一個現代企業的數字化模型。
復盤其數字化路徑不難看出,其恰是由一個數字原子化場景為引子,企業業務人員對數字化有充分的感知后,部門應用、企業核心系統,才有了后續的推進和落地。
足夠深入的觀察是,在酷應用和BPaaS模式之中,低代碼的使用對象更多的遷移到業務群體,相較于之前的IT技術人員,他們可以基于低代碼的低門檻為原有業務模型搭建更符合實際操作和具體應用的數字化產品,幫助企業感受到數字化的真正價值。
基于這種單點的價值認知,企業的數字化意愿將會被迅速放大。同時,其選擇的數字化路徑也更會愈加匹配自身的業務發展,享受到數字化的普惠價值。
此外,客觀來看,低代碼具備天然的場景適配性。即就當下的中國TO B企業而言,尤其是中大企業而言,復雜的場景和需求是阻礙數字化的最根本原因,而低代碼恰可以以一種最原子化和最細顆粒度的數字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幫助企業構建一個完整的、連貫的前端數字化應用。
奧哲創始人徐平俊曾有這樣一個回答,“在業務數字化,數字業務化之后,我們認為將來還會有一個業務數字原生階段。未來我們所有企業的人員都可以像今天使用手機一樣來操作數字化系統,來落地他的業務想法。”
對氚云和釘釘而言,在中國數字化的大潮里,他們的身影正在愈加清晰。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