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居家辦公怎么辦?4個建議讓你提高工作效率
新冠病毒變異,讓原本趨于穩定的疫情又卷土重來,有了去年「抗疫」經驗的職場人在面對新一輪疫情時,也做出了快速反應:居家辦公、遠程協作對經歷過2020年的上班族而言,也并不陌生了。
前兩天我也看了不少相關主題的文章,不管是傳授工作方法的,還是推銷協作工具的,似乎都搞錯了一個前提,那就是:主動選擇的遠程辦公和迫不得已在家上班真的是兩碼事!
所以,今天就根據自己的浸入式體驗,來說說所謂的“遠程辦公“的用戶真實感受,以及我親測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一、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首先要明白,「在家辦公」只是遠程辦公的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遠程辦公,除了居家以外,可自行選擇辦公地點,只要有網有設備。
但這次實驗設置的參數,真的是遠程辦公的終極 hard 模式。我總結了一下被迫居家辦公可能遇到的現實障礙:
- 爭奪最佳辦公地(雙職工夫妻矛盾)
- 鬧騰坑爹的娃兒(極有可能是兩個)
- 做飯洗碗的噩夢(取外賣會費口罩)
- 有代溝的長輩們(隨時喊你去吃飯)
- 不聽話的四腳獸(阿貓阿狗一起上)
- 延遲卡頓的網絡(畢竟5g還沒普及)
- 制造噪音的鄰居(排解寂寞靠唱歌)
- 合租單間的誘惑(席夢思就在身后)
最重要的是,現實生活中以上情形并非單獨出現,通常是自由排列組合打發,更何況有大量的線上協作,一旦沒有組織好,很容易陷入費時費力的惡性循環中。
二、親測有效的良方
以上兩點告訴我們,一切拋開客觀條件大談「遠程辦公」的都是耍流氓!所以,在被迫、組團、居家、工作4個關鍵詞強行結合的基礎上,我們再來談工作方法就親和多了。
下面我就列了4點自己親測有效的干貨良方,供你參考:
1.多時間點設置鬧鈴
其實在家辦公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節奏感。在公司中午到點吃飯,晚上到點下班,就算你自己忙到廢寢忘食,也能從同事們的集體行動(領飯、下班)中感知到時間點,用物理干預方法幫你把握節奏感。
結合自身作息習慣設置,把自己的每一天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當然,在實際執行中很難是卡死了時間,按部就班的運作,但鬧鈴的作用是在于強行讓自己感知到辦公節奏,方便靈活調整工作內容,也能勞逸結合,劃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2. 多種效率工具搭配使用
我總結了一下這次居家辦公用到的幾個協作工具,搭配使用真的不要太爽:
- 釘釘:功能豐富強大不多介紹,因疫情上線的每日健康打卡很應景
- Tower:能全員同步項目進展、附件工作成果、標記進度、關聯協作人。更多詳情請戳《Tower使用評測:功能精簡聚焦,適合小團隊輕量級項目管理》
- 石墨文檔:實時共享文檔,巨省事兒,但對網絡要求較高。更多詳情請戳《石墨文檔使用評測:支持創建6種文檔,同步速度表現突出》
- 印象筆記:自用多設備同步軟件,必要時還可以分享外人參與。更多詳情請戳《印象筆記評測:可永久保存微信內容,「刪除」從此不再被動》
實際上,工具的使用操作是最次要的,通過這些它們幫助自己建立對項目的整體框架感、任務推進的節奏感,和組織多人配合的協調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工具只是服務人類提高效率的幫手,不是扼殺能力掌控人類的劊子手。
3. 多記錄、勤更新工作進展
「多記錄」是說將大的工作計劃和任務拆解到更細的動作上去,包括在實際執行時遇到的障礙,也要記錄下來,方便復盤、糾錯;「勤更新工作進展」是針對團隊協作而言。
遠程辦公不像在公司,一抬頭就能跟同事說上話,在線溝通時間成本太高,能不用就不用,所以就得靠多更新進展,用協作工具通知到人,提高溝通效率。
4. 多做家務換換腦子
家里地方小沒啥可活動的地界,不像在公司,上個廁所的路就當是快走運動了,偶爾還能下樓買個零食啥的。所以,在家庭環境下,既能換腦子還不會讓人沉迷的活動,思來想去……那就只有做家務了。
正好每天借此機會,給家里消毒清潔一番,殺菌、放松兩不誤。
寫在最后
這場持續近一年的疫情對于每一個決策者而言,是團隊難得一遇的巨大挑戰,十分考驗管理者的領導能力,對組織的凝聚,對形式的判斷,一步錯或許步步錯。
而對于每一個普通職場人而言,這也是我們遭遇的一場突發應急演習,在面對今后不知多少個無法預測的職場黑天鵝時,我們又能以多快的速度調整應對模式?
有人說「槍響之后沒有贏家」,可哪怕輸,我們也要輸得體面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