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是互聯網空間輿情的映射,是輿情的直接反映。傳統的社會輿論存在于民間,存在于公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的街道討論中。前者難以捕捉,后者轉瞬即逝。輿論的獲取只能通過社會調查、民意調查等方式進行。獲取效率低,樣本少,容易偏頗,成本巨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公眾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網絡輿情可以利用圖靈輿情網絡自動抓取技術手段獲取,效率高,信息保真(無人工加工),覆蓋面全。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輿情分析的監測技術分類有哪些呢。
輿情的監測技術分類有哪些呢
輿情的監測技術分類有哪些呢
一,網絡輿情采集與提取技術:網絡輿情主要通過新聞、論壇/BBS、博客、即時通信軟件等渠道形成和傳播,這些通道的承載體主要為動態網頁,它們承載著松散的結構化信息,使得輿情信息的有效抽取很有難度。梅雪等人(2007)通過全自動生成網頁信息抽取Wrapper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動態網頁數據的抽取與集成,具有一定的處理準確率以及抽取效率。
二,網絡輿情話題發現與追蹤技術:網民討論的話題繁多,涵蓋社會方方面面,如何從海量信息中找到熱點、敏感話題,并對其趨勢變化進行追蹤成為研究熱點。早期的Allan James、J. Allan、G.Hulten、Qiaozhu Mei等人的研究思路是基于文本聚類,即文本的關鍵詞作為文本的特征。這種方法雖然能將一個大類話題下的文本進行聚合,但沒有保證話題的可讀性與準確性。段建國等人(2007)在此思路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實現了話題發現與追蹤:即將文本聚類問題轉換為話題特征聚類問題,并依據事件對語言文本信息流進行重新組織與利用。
三,多文檔自動文摘技術:新聞、帖子、博文等頁面都包含著垃圾信息,多文檔自動摘要技術能對頁面內容進行過濾,并提煉成概要信息,便于查詢和檢索。張姝(2007)、劉茂福(2008)、張瑾(2008)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網絡輿情信息自動生成報文,并能通過瀏覽器進行瀏覽和信息檢索。
網絡輿論是指公眾對公共問題和社會管理者的社會政治態度、信念和價值觀,通過網絡圍繞中介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產生和持有。[1]它是許多人對社會中各種現象和問題所表達的信仰、態度、意見和情感的總和。網絡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很大。隨著互聯網在世界各地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媒體被公認為繼報紙、廣播和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互聯網已成為反映輿論的主要載體之一。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輿情的監測技術分類有哪些呢。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輿情的監測技術分類有哪些呢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