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微博、社交類網站、視頻類網站和移動通訊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對網絡輿情的影響更為復雜和深刻。網上的熱點事件層出不窮,面對這些問題政府應該怎么樣應對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政府對網絡輿情的應對與引導。
政府對網絡輿情的應對與引導
互聯網輿論的開放程度很高,網絡的自由性和隨意性會導致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平臺,通過炒作來操縱輿論,人為地制造和引發輿論危機,并隨時有可能對政府和社會進行肆意攻擊。為及時、有效地掌握網絡輿情動態,政府應組建專門的網絡輿情監測隊伍,建立輿情監測平臺,以便及時了解網絡輿情動態,及時掌握網絡輿情動態。并且一旦發現網絡上突然出現的突發事件,如為事實,應積極回應解決;若為虛假,則及時制止謠言、虛假信息在網上大肆傳播。
對于網絡輿情危機,政府首先要做好日常輿情的監測預警工作,這樣才能在事件開始前及時發聲,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強化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機制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時刻關注網絡動態,及時了解網絡輿情最新動態,了解網民的意見和建議并加以整合、處理,二是善于整合各類網絡預警資源,形成協調統一、有序有序的網絡輿情預警系統;三是完善網絡輿情預警的各個環節建設,制定快速反應的應急機制。
一般情況下,一次突發性事件發生后,往往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有網民將相關信息上傳到網上,幾分鐘后就可能有網站轉載,一旦負面消息出現,幾個小時后,負面輿論就會傳遍網絡。這種網絡信息傳播機制使信息傳播更快、處理難度更大。所以,為防止虛假信息泛濫,將真實的信息傳遞給公眾以安撫人心,更好地處理事件,相關部門在網絡輿情事件中出現虛假信息的初期,以最快的速度,發布準確而全面的信息,將事件真相、處理方法公之于眾,從根本上減少不實傳聞的傳播,消除少數人對事件惡意曲解的誤解,以求網民理解,為化解危機創造良好條件。
網絡輿情危機結束后,政府一方面要做好善后工作,及時對網絡輿情危機所產生的危害進行修復。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重新對網絡輿情進行評估:一是重新評估網絡民意。由于網絡輿情的主體多元性和議題多樣性,一次網絡輿情危機往往又蘊含多個輿情隱題。政府不能因為一次危機的結束就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而是要進一步加強網絡監測,關注相關網絡話題,了解網民對政府的態度,掌握輿情動態情況,對網絡民意做出正確的評估和引導。二是切實反省政府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政府公權應受民監督,對于民眾的意見和建議,政府要認真聽取,及時改進。所謂“無風不起浪”,無論民意是否對錯,輿情是否真假,作為政府都要以此為契機反思自己的工作問題,加強自身建設。
互聯網的力量十分強大,各種信息都要在網絡上迅速地傳播,正確、及時地應對網絡輿情是政府部門應該重視和加強的。必須對輿論做出正確、積極的引導,并承擔起社會責任。以上就是政府對網絡輿情的應對與引導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篇內容能幫助到大家。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政府對網絡輿情的應對與引導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