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司在進行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方案時,經常有股權激勵的股份從哪里來的疑問,事實上,股權激勵股份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股票轉讓和增資擴張,哪一種更合適?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分析一下股票激勵股份從哪里來這一問題。
股權激勵
簡單的理解,就是做減法。
舉個例子:控股股東占公司股份70%,轉讓10%股份給激勵對象,那么控股股東從原本的70%股份降到60%,激勵對象的出資直接給到控股股東,基本上和其他股東沒關系。
股權轉讓不改變注冊資本,主要通過原股東稀釋自己股權,而這也存在一個弊端,控股股東股權比例降低,控制權也會隨之降低,而往后如果持續通過稀釋自己股權做股權激勵,也就是不斷做減法,從大股東變成小股東甚至可能失去公司的控制權。
與股權轉讓對比,增資擴股就是做加法,通過員工增資增加企業得注冊資本,原股東的股份同比例稀釋,增資進來的錢直接給到公司,根據增資額占增資后注冊資本的股份比例用作股權激勵。
增資擴股優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增資擴股的資金屬于公司的自有資本,不需要還本付息,即使分配紅利也是根據企業的經營決定,基本上沒什么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增資擴股的資金會很好的提升企業的現金流能力,對企業經營、技術發展有著很大的改善作用,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而增資擴股也存在著相應的缺點,控股股東的股權比例會稀釋,影響控制權,但其實這可以根據股權架構與持股平臺設計方式避免這個問題。
通過上述,我們看到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注冊資本是否改變。
從法律關系上看,股權轉讓主要是稀釋股權的股東與員工之間的關系,與其他股東沒有直接關系;增資擴股是公司與員工的關系,原股東的股份比例都會同比例稀釋。
從現金流來看,股權轉讓的資金歸稀釋股權的股東,公司現金流并沒有改變;而增資擴股的資金是直接進入到公司,從而增加公司的注冊資本。
從個稅方面看,股權轉讓會涉及到個人所得稅,原股東收取員工的認購股份的資金后需要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而增資不涉及個人所得稅。
以上就是股權激勵的股份從哪里來的相關介紹,相信各位朋友對兩種方式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到底哪種方式更適合用于股權激勵呢,小編建議增資擴股方式,主要兩個原因:1. 提高企業現金流能力,更好的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經營能力。2. 提高公司的注冊資本,獲得相應的法定資質。注冊資本達到一定的標準是獲得某些法定資質的主要條件(股份公司上司條件之一注冊資本不少于3000萬)。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股權激勵的股份到底從哪里來?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