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是項目的核心部分,是項目成功的基礎。假如不能很好地進行質量管理,不能使所取得的項目成果得到客戶的認可和接受,那么項目就是失敗的,做得再好也沒用。做好質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達到顧客滿意。它要求將"符合要求"(確保項目產出的預定成果)與"適用性"(產品或服務必須滿足實際需要)結合起來。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做好項目質量管理,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做好項目質量管理?
一、確定質量標準。
此步驟需要確定項目的質量標準,并制定出相應的質量管理計劃。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其質量標準也不盡相同。它與行業、項目的規模和復雜性等因素有關,需要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建立適當的質量標準。由于每一項質量活動都有成本,因此可能需要進行相關的成本效益分析。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質量成本。品質成本包括一致性成本和不一致性成本。一致成本是指為了避免項目失敗而花費的資金。其中包括預防費用(如培訓、設備維修等)和評估費用(如檢驗、測試等)。不一致成本是指項目前后因內部失敗(如返工、報廢等)或外部失敗(如客戶投訴處理、業務損失等)而支出的資金。為了避免失敗風險,項目質量管理需要在預防成本與評估成本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二、過程質量管理。
這個步驟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實現質量目標的可能性,以及確定非增值活動和過程改進的機會。
流程質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有以下幾種:
(1)質量審核。品質審核的目的是確定項目中工作良好和不足之處,幫助改善流程,并建立組織的經驗教訓知識庫。品質審核可預先安排或隨機進行。
(2)X導向設計(DfX)。以優化設計為目標(如可靠性、制造、成本、安全和質量等)的DfX可以降低成本、改善質量、提高性能和客戶滿意度。
(3)問題解決。系統有效地解決問題是質量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問題解決”一開始需要定義問題,確定根源,產生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后選擇最優的解決方案,執行,最后確認解決方案是否有效。
規劃-執行-檢查-行動(PDCA)和六西格瑪是質量改進工具中最常用的兩個,用于分析和評估改進機會。
三、質量結果的控制。
這個步驟的主要作用是,確認項目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已滿足主要相關方的質量要求,以便最終驗收。
用于控制質量結果的常用工具有:
(1)核對清單。幫助用有組織的方式控制質量活動。
(2)統計抽樣。
(3)檢驗。檢查工作產品是否符合質量標準。
(4)控制圖表。用來確定過程是否穩定,或是否有可預測的表現。要不斷強化自己和項目團隊的質量意識,使組織內部形成一種重視質量的文化氛圍。
項目質量管理人員是指根據業主的需要和企業的要求,組建項目團隊進行項目質量管理的人員。項目質量管理師根據總包項目實施情況和進度,協調各相關單位(包括業主、勘察、設計、監理、施工、造價等)進行統一部署,以工作單形式向各相關部門下達生產任務,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工作成果、時間節點等,并負責對各相關部門進行考核與計量,是總包項目管理的綜合型和復合型管理人才。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如何做好項目質量管理,希望對您有幫助。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如何做好項目質量管理?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