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領英LinkedIn
+ 關注
2022-05-16 16:22
672次閱讀

我的一個朋友和我說:“感覺你都好久不發朋友圈了。”

我翻了翻,還真是這樣,平均半年發一條,也很少是和自己的生活、心情相關的內容,盡管每天都會在朋友圈里刷新他人的生活,但是和自己相關的卻越來越不想吐露了。

微博上#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理由#話題閱讀量居然超過了4億。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一項調查顯示,63.9%的受訪者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62.8%的受訪者覺得使用此功能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51.5%的受訪者覺得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但是人們都是有分享欲的,雖然降低了發朋友圈的頻率,但我們還是會戳開那些置頂或星標好友的頭像,和他們分享今天的喜怒哀樂

前陣子,在我們發起的7月主題社群活動中,我看到了每個參與者作為“職場人”身份之外的一面。在這里,每個參與者都會分享每天工作當中開心或沮喪的事。

無論遇到了什么樣的境況,每個人都在努力又頑強地生活著。

群里有個姑娘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她是行政部門的員工,在發工資的前一天,需要將文件加急送到對方公司請款,但是她當天在出差,于是這項工作便落到了她所帶領的實習生的頭上,實習生沒有從事過相關的工作,誤將急件發成了普通快遞,導致全公司員工的工資延期發放。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這件事發生后,她的頂頭上司第一時間來向她問責,并且態度非常惡劣,她雖然內心很委屈,但也只能接受了。

事后她在群里分享,是不是性別原因導致她的上級對她看不順眼,女領導=尖酸刻薄,男領導就好說話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其實這和性別無關,與性格和人品有關。

有的領導偏向嚴厲,有的領導則擅長鼓勵,職場無關乎性別只在乎實力。

近期,和職場人關系最大的瓜就是阿里女員工被強制勸酒猥褻的事情,在涉事女員工發的長文中,一位領導的話看著尤其刺眼,他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已經有意識地招男性員工了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女性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并不是職場應該拒絕女性的第一借口,職場女性更不應該成為“ 酒桌助興者 ”。 

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名叫《爆炸新聞》的電影,講述的是16年,福克斯高層侵犯職場女性案,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就是當時的福克斯新聞總裁——羅杰·艾爾斯。 羅杰曾被稱為掌控著美國三權分立外的“第四權” 。 

除了掌管福克斯新聞,他作為美國最大保守黨派言論陣地的掌舵人,每年獲利都是10億美元起。 

除此之外,他還曾是尼克松、里根、老布什歷任共和黨總統競選團隊中的一員。

就是這樣一個權利和財富集于一身的人,把福克斯新聞打造成了一個屬于他的王國。而想在這里存活下去的女主播們,就必須付出“代價”。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在這部電影里,由查理茲·塞隆和妮可·基德曼飾演的凱利和卡爾森,勇敢的站出來指認艾爾斯犯下的種種罪行,盡管遭受到了各方的施壓,她們仍堅持自己的權利不容侵犯。

性騷擾,歸根結底它與權力有關,當某人為了奪走你的權力,而對你做出傷害的事,你也有權奪回屬于你的權力。

近日熱播的一檔職場類綜藝《上班啦,媽媽》中汪潤秋的行為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她在未經過他人允許的情況下,使用用別人電腦和提綱。并且在一開始解釋說想參考,后來又說是因為不知道是對方電腦的前提下使用的。

在被周穎欣指出這一問題后,還默默的哭了。汪潤秋的這一系列操作讓一眾網友大呼:“太茶了!”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節目的形式是幾位職場媽媽爭奪一個職位offer,在這種情況下,未經對方允許,直接將對手的工作資料據為己有,并美其名曰參考實在是很說不過去。

對于初出茅戶的大學生而言,習慣了高考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習慣了把每一個人當競爭對手,初入職場難免會覺得很不適應。

在職場,你的同事既是你的競爭對手,也是你并肩作戰的戰友

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太可能只憑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大多時候,和同事搞好關系,融入職場群體是每個打工人的必修課。

在群里有個姑娘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想約同事一起去恰飯,但是感覺大家積極性不高,該怎么辦?

一位群友回應說: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沒有人會不喜歡和能力強的人做朋友,但是在職場上,難免會遇到一些自私、喜歡甩鍋的同事,對待這樣的人最好的方式是敬而遠之。

同事不是朋友,但也不是敵人,掌握好與同事相處的界限和尺度,在工作時間提升效率,在私人時間避免打擾,如果能發展成合得來的朋友則是意外之喜。

避免過分出挑,也不要默默無聞,既要讓領導看到你的努力,同時不要做“卷王”讓同事眼紅。

我們七月份發起的主題社群目的是鼓勵大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確幸: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看到大家分享各自生活的點點滴滴,其實會發現幸福就隱藏在每一件小事當中。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那些在朋友圈假裝不存在的年輕人

小時候,我們常聽老師說,寫日記不是記流水賬,但是生活就是平凡的,不可能人生每天都在大起大落,那些普通的瞬間組成了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一句夸獎可能會讓一個人今后的幾年內都對自己充滿信心,送出一份禮物,也會極大提升內心的滿足感與被需要感,吃到了好吃的飯菜,聽到了好聽的歌曲,無一不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一刻。

幸福感的閥值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高,在《持續的幸福》這本書中,塞利格曼具體闡釋了構建幸福的具體方法。

他提出,實現幸福人生應具有5個元素(PERMA), 即,要有積極的情緒(positive 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

作者馬丁?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不再關注傳統心理學注重的“如何減輕人們的痛苦”,專注于如何建立人們的幸福感,并讓幸福感持續下去

我的很多朋友也參與了#每天記下三件開心的小事#的活動中,見到了許久不見的好朋友,隨手幫助了一個陌生人,接收到了來自他人的善意,與好朋友達成了默契等等,看到他們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每日的小確幸,在屏幕另一端的我也感受到了同樣的幸福。

原來正是因為我主動做了這個,才有了那個或者“原來我的某個朋友這么愛我”,或者“我的運氣其實挺好的”等等,會因此意識到更多,那份以往“理所當然”的態度會改變,會對更多人和事抱有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

人生苦短,不要只關注人性黑暗、脆弱與痛苦的一面。我們總是在想生活中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卻很少花時間去想生活中有多少福賜。

為了克服大腦的負面偏好,我們必須練習去想美好的事情。而今幸福的含義變得更加豐富,它的目標是增進生命的充盈與蓬勃

正是因為與現在的同事合不來,決定跳槽,于是獲得了更高的薪資和更好的發展平臺,總有一個地方值得你發光發熱。

談戀愛也是,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遇,不要怕沉沒成本,人生遠不止短短幾年,要和合適的人度過這一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旺仔,36氪經授權發布。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