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云計算如何重塑賽道:讓技術服務于人

極點商業
+ 關注
2022-03-04 15:39
510次閱讀

極點商業

從云升級為云智能,最關鍵的不只是計算能力的升級,更是智能化服務能力的升級。AI算法、云的計算力、云產品的底座,對行業know-how的理解等等,都是競爭關鍵基石。

作者 | 黃槍槍

編輯 | cindy

數字經濟的變革,疫情后仍在繼續深入: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行業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浪潮席卷而至。

支撐這一切的基礎設施,無疑是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為首的新興技術。以云計算為例,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到1781.8億元,增速為33.6%,成為一個超大規模的增量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云計算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云廠商們紛紛從此前底層的laaS競爭,上升到深入產業頂層服務、生態建設等的全面比拼,也讓行業有了共識:“價值落地”,將成為云計算未來競爭勝負手。

何為價值落地,歸根結底,是讓技術服務于人。

云計算如何重塑賽道:讓技術服務于人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

“通過云AI,讓衣食住行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智慧化供給,讓生產要素實現‘以生產者為核心’的智慧化匹配。”這是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給出的注解。

01

從云到云AI,深耕to B

云計算是繼個人計算機變革、互聯網變革之后的第三次IT大潮。從技術角度來看,其可分可合、彈性擴展、按需使用的技術特性,代表管理和使用計算資源的一種全新方式,有力助推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變革。

中國云計算市場從零發展到當前,被各行各業接受,實際不到10年。

2009年之后,以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進入為標志,云計算很快成為行業熱門賽道,并快速聚集國外廠商、互聯網大廠、傳統硬件廠商以及專注云計算垂直領域等在內的諸多企業。

直到2016年之前,雖然云計算被上升為國家戰略,但仍被外界視為探索階段,甚至有著諸多不確定性。

其原因是,彼時云計算服務和產品,大多基于泛互聯網場景的耦合,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而政務部門、傳統行業、實體經濟等to B行業的轉型需求,又對云計算提出了更多和更高需求。

云計算如何重塑賽道:讓技術服務于人

to B業務彰顯的是某個行業或一家企業提供服務的能力,包括穩定、易用、安全、有行業針對性等,是后續所有多元化服務的起點。而云計算,被廣泛視為可以提供上述to B業務一切需求的基礎設施。

此時,恰值人工智能算法“阿爾法狗”戰勝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AI熱潮被引爆。這讓業界看到了可能,將云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耦合成服務的更高階段——云AI。

在業內看來,云計算本身就是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組合在一起,“三駕馬車”在多方面有著天然耦合。馬化騰早在2017年就有所提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計算能力,而云可以提供的就是海量的數據和強大的計算能力。

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就是,云和AI融合后,云平臺為AI提供運行載體,AI反過來提升云計算 “智商”。相比傳統云計算,云智能不但可以讓to B業務生產效率得到質變,還可以構建全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甚至,可以為to B企業提供快速迭代AI能力、模型訓練等眾多價值。

云計算市場此后開始進入云AI階段。騰訊云、阿里云、百度云、京東云、AWS等幾乎所有國內外企業,都加碼構筑各自的云+AI融合生態,以打牢競爭基石。此后,在企業和相關政策共同助力下,中國云計算市場迎來了真正快速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

2017年,騰訊云首度公布其AI戰略整體結構時推出“智能云”產品,將在傳統云計算結構上,建立起新的服務層——AI即服務。

云計算如何重塑賽道:讓技術服務于人

彼時,騰訊副總裁、騰訊云總裁邱躍鵬表示,云已經變成未來AI普惠化的一個關鍵,智能云的推出是AI從概念階段、普通消費場景階段發展到規?;I化階段的產物,可以降低全社會創新的門檻。

2018年9月30日,騰訊“930變革”,成立CSIG,將AI與云、安全、LBS等底層基礎設施打通,以騰訊云為最終平臺對外服務并釋放產業價值。

同年雙十一,“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12月18日,李彥宏將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阿里與百度調整背后,其意圖都是通過智能云,深耕to B。

但最重要的是,從云升級為云智能,最關鍵的不只是計算能力的升級,更是智能化服務能力的升級。這就意味著,AI的算法、云的計算力、云產品的底座、數據的力量,以及對行業know-how的理解,都是競爭關鍵基石。

簡單來說,就是看云+AI融合后的智能云平臺,到底能為to B企業,賦予什么樣的落地價值。

02

產業縱深,目標是服務于人

對所有云AI平臺而言,其價值落地標準,一般而言可以從兩大方面判斷:是否助力產業數字化升級,是否提質增效降本。

既要幫助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又要讓AI、云計算的技術變革,最終服務于人。

以工業場景來說,工廠顯然不可能拆掉原來生產流水線去適應新技術,那AI應該如何融入流程,提升效率,釋放生產力。上海富馳高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富馳高科是一家金屬注射成型零件生產商,制作結構復雜、表面精度很高的小型精密零部件,在汽車、航天、醫療、消費電子等領域大受歡迎,此前90%的前端工序都實現了自動化,但工業質檢上遲遲難以實現數字化。

所謂工業質檢,就是查看表面有無破損、臟污、劃痕。這看起來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在工廠里,這恰恰是自動化程度最低的工種,一般的檢測設備和檢測方法,都難以滿足其要求。

這背后的技術難題是:一般計算機是按指令執行,分解成精準描述和拆分兩大任務,一道小劃痕算不算質量缺陷這種標準模糊的判斷,計算機能做的相當有限。加上富馳高科的產品形狀結構復雜,檢測點多,此前實際應用中,質檢工作還是得交給人來做。

云計算如何重塑賽道:讓技術服務于人

這導致每年產能高峰期,富馳高科質檢人員就需要1500人以上,但由于質檢人員容易出現疲勞,容易出現漏檢。而且,從人文關懷角度來看,這樣枯燥、沒有成長性的“流水線”工作,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都沒有太大鍛煉和成長價值。

因此,無論是從人力資源管理,還是從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質檢自動化都變得十分迫切。

2020年,在富馳高科嘗試很多方案都不理想之后。騰訊利用云+AI,推動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攻克了質檢這個難題。

針對該案例,騰訊云推出了一些定制化功能,比如缺陷遷移、分級標定、光度立體等,取得了新進展。其間,騰訊優圖實驗室,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測試,把產品可能出現的真實缺陷,轉化成機器能理解的描述,讓計算機作出的判斷比人更精準。

想讓云AI變成技術生產力,并最終服務于人并不容易。“AI技術在行業落地過程中,最大挑戰就是行業know-how,過去,很多AI開發人員不了解行業,做出來的東西就會和行業需求有隔閡。”騰訊云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表示,優圖現在每接觸一個行業,都會跟行業人員進行深入交流,確保最終做出來的方案真正可用。

最終,富馳高科原來人工需要1分鐘才能完成的質檢,被壓縮到幾秒鐘,并且明顯提升了質檢效果,每年還可以節約數千萬元的質檢成本。同時,當工藝流程、判斷標準發生變化時,系統的迭代更新變得很容易。

在實現生產效率提升之后,“解放”下來的員工怎么辦?比如可以去做缺陷標注,或者別的工作,以AI釋放生產力,提高人效,投入于更高價值的生產。

03

讓AI更便捷易用

大型to B企業外,更多的開發者、中小企業,同樣可以從云AI中受益。

去年,騰訊優圖曾推出泛娛樂、廣電傳媒、內容審核和工業等四大領域的AI平臺,將企業碎片化需求融合為標準化服務,通過建設AI行業平臺的方式,更好提供支持。今年在人工智能世界大會上,吳運聲宣布推出騰訊云三大AI底層平臺:TI ONE、TI Matrix、TI DataTruth。

根據吳運聲的介紹,三大AI底層平臺提供包括算法開發、模型訓練、數據標注、數據處理等一系列開發能力,為企業或者個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化、數據化、移動化服務。

云計算如何重塑賽道:讓技術服務于人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

這意味著,AI+云融合廣泛落地于垂直、細分產業的同時,前沿算法和理論,也被轉換成每個開發者可操作、可利用的“編程軟件”。

從底層平臺來看,這能有效降低客戶和開發者的使用成本,提升云AI使用效率。甚至,成為每個中小企業和開發者,都能利用到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云AI在產業加速縱深背后,其目的并不是提高單一客戶生產效率,而是聚焦于萬物互聯的繁榮生態,最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是云計算市場未來競爭態勢走向的業內共識。

不過,如何布局云AI生態,對國內云計算廠商來說依然是痛點和難點,比如前期投入、中期維護、后期迭代的支出,就是不折不扣的重資產建設。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新基建戰略的下沉,作為一個重要基礎設施,云AI將在產業互聯網浪潮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上5G通信已全面落地,云計算與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會越來越耦合。

這意味著,像騰訊云這樣的玩家,更容易做好“數字化助手”角色,助力產業和客戶轉型升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點商業”(ID:jdsy2020),作者:極點商業,36氪經授權發布。

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