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店欠款過億被供應商堵門,社交電商的故事不好講了
文|Toby Lu
8月11日消息,Morketing了解到,在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則“貝貝網拒退商家保證金,最長已達200多天“的視頻引起大家關注,原來是大量的貝店平臺商家聚集在杭州貝店總部,都是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
貝店總部基本上處于人去樓空的狀態,只有部分希美業務員工正在辦公,大部分的維權者都手舉標語牌,進行現場維權。
據了解,這些商家自發建立了維權群,截至8月9日,群人數已超過1000人,經過粗略統計,被拖欠款金額將近1億,最多的一個供應商被欠了540萬。
貝店也是這幾年當紅的社交電商平臺之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貝貝集團創建于2011年,旗下擁有貝貝網、貝店、貝貸等業務平臺,2014年,貝貝集團推出垂直母嬰電商特賣平臺貝貝網。
貝店創立于2017年,是一個品牌直采社交電商平臺,據其官網,貝店采用自營和品牌直供相結合的模式,與全球品牌方、源頭工廠合作,為創業用戶提供前期貨品準備、發貨和后期客服等服務。在2019年,貝店還獲得過戰略融資,其中投資機構有襄禾資本、創新工場、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
據現場維權的商家稱,發現情況不對的苗頭是在今年4月份,但是出現了大面積的欠款情況,但5月份貝店稱是“新業務上線,要拉長賬期、壓貨款”等理由,一直拖到7月份,這件事才被大規模爆發出來。
貝店走的是社交電商的模式,主打消費者購物,貝店店主賺錢的平臺,宣傳稱開貝店不用囤貨,由貝店統一采購、統一發貨、統一服務,用戶只需運營即可。比如將商品鏈接分享給好友,好友下單成功,你就可以獲得提成,還有一種是邀請好友開店,這些都是“拉人獎勵”的模式,因此,貝店經常被涉嫌陷入“傳銷”的爭議。
社交電商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拼多多是跑出來的王者,在頭部格局已定之下,抖音、快手也紛紛押注電商,對于中尾部的電商企業來說,生存變得越發艱難。
這幾年陸續有很多社交電商陷入困境,如斑馬會員、花生日記、蜜芽plus、閨蜜團、喜團等等,要么轉換賽道,要么選擇倒閉。這次貝店宣布從8月10日起轉型做導購電商,引入了淘寶、拼多多等第三方供應鏈資源。
社交電商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大浪淘沙的過程,以前瘋狂采取補貼拉新,利用社交關系鏈進行裂變,只是割不同級別的韭菜,絲毫不在乎用戶體驗和精細化運營,現在是時候淘汰那些沒有任何競爭力的平臺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Morketing”(ID:Morketing),作者:Morketing,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