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晉升阿里P8后,教給我的幾件事!
上周,約了之前的同事A一起吃飯。他去年從京東跳槽到阿里,剛剛升到了P8。慶祝與恭喜之余,也跟他溝通探討了一些關于產品經理,如何在大廠快速晉升的心得與技巧。
恰巧同事A在阿里工作期間,有幸結識了一個P10大佬。由于兩人是老鄉也經常在食堂碰見,一來二去也就成了好朋友。
私下里,這位P10大佬向他講了好多快速升職的思路,這才能讓我這位同事,來阿里不到兩年便升了職。
下面的內容整理自我與同事A之間的談話內容,會圍繞幾個切入點,針對這個話題進行討論與展開。
P8是什么概念?
P7在阿里絕大部分就是普通的“大頭兵”,很基層的工作,也有一小部分是帶人的,補個題外話,為什么前陣子那位涉嫌猥褻女員工的阿里P7受到大家的激烈批評,其實也是因為P7在阿里,真的不算什么領導。
P8在阿里是一線管理者,大部分年齡在32歲以上,40歲以上的P8也有但是不多。P8工作指標壓力大,很苦逼很辛苦。
這個級別雖說在阿里也不算權力的頂層,但是也絕對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天花板了。再往上升職到P9就只能靠運氣了。
換句話說,P7努努力,或許能升到P8,但是P8到P9就不是熬一熬那么簡單的事情了。所以這也導致了,P8里確實有能力很強的管理者,但是能力比較水的居多。因為大多數人升不到P9,也就佛系了。
如果能升到P9級別,那才能光明正大的跟別人講,我在阿里是中層管理者。P9的年齡一般就是玄學了,30多,40多的都有,奔50的也大有人在,在阿里已經算稀有的了。
如何平衡職場心態?
有些人來到阿里工作,一下子拿到這么高的薪資,心態上會發生很多變化。加上阿里獨有的“江湖氣”,很容易讓人飄起來。但其實大多數能混上去的,未必說明他能力強,但肯定皮實耐操、任勞任怨。
很多人容易心態失衡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在阿里工作,當成一種很牛逼的事情,覺得自己超過了很多身邊人,甚至直接不搭理之前小廠的同事。
千萬不要把平臺和行業的成功,認為是自己的成功。
前幾年有的程序員靠著互聯網紅利跳到阿里,體會到了那種“一夜暴富”的感覺。但今時不同往日,想想滴滴下架,騰訊受罰,阿里被罵,互聯網行業早就沒有當年那樣光鮮了。
一定要把阿里的“夢想”和你的“夢想”區分開,除非你能做到P9級別,不然你過的每一天都是在刀山上跳舞,生怕犯一點錯誤被公司怪罪,覺都睡不安生。
學會腳踏實地,慢慢規劃自己的人生吧,P7,P8無所謂,先讓自己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健康的三觀,做好手頭能做好的每一件事。
成功是隨著年齡循序漸進的,而非一蹴而就的。
什么樣的人可以升P8?
事先聲明:如果你只是把產品工作當成養家糊口的手段,或者后半輩子想當咸魚,那這篇文章看到這里你就可以退出了,你的天花板也許就是P7,P8可以不用考慮了。
那些真正能從P7,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升到P8,甚至P9的人,其實往往都具備了一些常人不具備的素質。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1. 個人能力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能體現你個人價值的往往要依靠你的個人能力,但你的個人能力不僅僅是產品能力那么簡單,你需要具備產品能力、運營能力、管理能力。
產品能力:
-
產品設計:懂市場,懂用戶,明白把握用戶需求,會技術選型,會推動產品開發上線
-
產品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協調組織各參與方的能力,能實時有效的展開產品管理執行工作
運營能力:
-
用戶:用戶在哪里,如何獲取用戶,如何把用戶留住;
-
金錢:如何找到買家,如何高效觸達,如何建立SOA;
管理能力:
-
定目標、帶團隊、拿結果(干什么,怎么干,干的好不好)
2. 工作業績
好多人都在嘲諷產品經理只會做PPT,但是真正到晉升的時候,尤其像阿里這種公司,光靠寫ppt忽悠晉升幾率基本為0,還是要拿結果說話。
同事,這里也有一個大的前提,那就是你所在的業務部門是阿里的核心業務,最起碼不能是邊緣業務。并且該業務在你所負責的時間內,處于上升期。
但能不能去核心業務,就要看有沒有機會,你能不能獲取到這個信息,以及你能不能把握住了。
一個成功的互聯網產品,也需要風口和行業發展的加持。對于個人來說,也是一樣。同樣的,你能在核心業務負責重要產品模塊,也是你能力的象征,而非機緣巧合下,是業務成全了你。
3. 天賦
天賦這東西,不能強求。但是一旦你具備了對某種事物的強烈渴望與執念時,其實天賦離你也不遠了。如果理解?面對同一個業務問題,你花一周時間去研究和你花一天時間去研究得到的結果,一定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能在同樣經驗甚至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以高于其它人的速度成長起來,從而讓你自己具備唯一性,那你就是有天賦的。
所以天賦很難量化,但是熱情、執念、與激情是可以判斷的。
如果你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對工作抱有極大的熱情,這種信念會讓你擁有天賦,這種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看不見的東西。
4. 氣場
氣場表現上來看,是一種面對高壓環境從容不迫的態度,但實際是因為很多人,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說白了,有些時候是需要一些“好為人師”的態度的,在晉升答辯時,一定要有一種“你們這群小白,今天就讓我來教教你們怎么做產品”的氣勢。
但這種氣場絕不是盛氣凌人,而是通過穩定而又有力的表情與感染力,娓娓道來的向面試官表達,我是如何在業務表現不好的情況,應用自己的方法論,實現業務指標的逆勢上揚的。
記住,一定要強調方法論。
如果你沒有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論,并且沒有辦法在晉升答辯時像面試官有邏輯的表達出來的話,你的參與只能是做別人的陪襯。
最后送給PM的兩句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局限,但當你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和寬廣的視野時,學會包容與成就他人的成功,以價值衡量為導向,讓你的每一件事最終都能輸出價值,你的能力邊界就不會再設限。
讓自己成為一個雷達,你無時不刻在獲取信息:競品的信息、用戶的信息、公司的信息、媒體的信息...唯有精準的信息渠道選擇、高效的信息篩選、快速的信息處理,才能高效的掌握信息。
弱者才會追求公平,強者只會追求如何達到目的。當你能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欲望,并且能夠在集體認知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視角時,成功離你不會遙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產品思維模型”(ID:muningtalk),作者:穆寧愛喝vodka,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