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從技術供應商的「轉型之路」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機器之能
+ 關注
2022-05-27 21:24
599次閱讀
從技術供應商的「轉型之路」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供應商們的業務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縮影。當一項技術在產業當中足夠成熟,充分落地后,其市場規模自然會迅速萎縮。供應商們要尋求增長,自然也要從自身業務中尋求轉型,無論是技術升級還是拓展創新領域。同樣,當一項技術在產業當中落地緩慢,或效果不明顯時,市場也會快速把關注點,轉移到中間技術或其他相關領域中。
撰文丨 呂海洋

對制造業、信息化和IoT行業的從業者來說看,PTC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這家公司從制造業最早期的數字化升級就開始投身數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1985年,俄羅斯移民數學家Samuel Geisberg博士在美國成立了一家設計軟件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參數技術有限公司,后簡稱「PTC」),這家公司正如其名稱一樣,以參數設計技術起家。

在成立三年后,PTC推出了旗艦產品,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工具Pro / ENGINEER。很快農機巨頭John Deere就成為其第一個客戶,直到今天John Deere的CAD和IoT業務仍大量采用PTC產品。

彼時,正值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制造業的上升期,CAD軟件從航空航天這樣的頂級應用領域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機械設計和基礎制造業中遍地開花,這也開啟了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工業、制造業的第一次高潮。

Pro/ENGINEER憑借參數化建模的簡單易用特性,快速占領市場。PTC到年收入也從1988年的300萬美元迅速增長到1991年的4500萬美元,并于1989年正式上市,股票代碼為PMTC。

由此,PTC開始為大量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設計工具。1992年,工業周刊評選Pro / ENGINEER為年度最佳技術,同年PTC獲得了當時最大的客戶Caterpillar。在成立十周年之際,PTC成功進入財富500強,1997年營收達到8億美元。并在三維CAD領域開展了相關技術的并購,包括CDRS和3DPaint。

在我國,國務委員宋健(1998-2002年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剛剛在1991年提出「甩圖板」的號召,我國制造業開始逐步重視CAD技術的應用,并促成了一場在工業各領域轟轟烈烈的企業革新。

在此后的十多年時間中,甩圖版工程引進了AutoCAD、UG、SOLIDWORKS、CATIA以及Pro/ENGINEER等一批CAD設計工具。大大促進了我國CAD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中國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臨近千禧年,PTC的業務關注點開始從CAD拓展到了快速崛起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開始關注制造業的下一個數字化轉型節點。

從技術供應商的「轉型之路」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業內有一種說法認為PLM起源于美國汽車公司(AMC)。1985 年,AMC產品工程和開發副總裁Fran?ois Castaing帶領團隊在Jeep切諾基產品線的研發過程中首次采用了CAD與中央數據庫相結合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數據管理和研發效率。在克萊斯勒收購AMC后,這套研發體系在整個企業范圍內擴展,將參與產品設計生產流程的每個人連接到系統中。作為PLM技術的早期采用者,克萊斯勒在當時成為汽車行業成本最低的生產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其開發成本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

1998年,PTC戲劇性地收購了創始人Geisberg曾經的東家Computervision,并間接收購了其子公司,其中包括Windchill Technology。Windchill Technology的創始人James Heppelmann,即是今天的PTC總裁兼CEO。同年晚些時候,PTC發布了基于互聯網的PLM解決方案Windchill,業務方向也開始由單點的CAD設計軟件向更高的數字設計管理系統轉型。

Computervision在當時,是設計數據管理與PLM領域的先驅。1982年,Computervision即參與了羅克韋爾為美軍B-1B轟炸機開發的早期設計數據管理系統——工程數據系統 (EDS) 。這套系統實現了計算機視覺、CAD系統和數據庫的連接,能夠跟蹤零件配置和組件的生命周期,常被認為是產品數據管理(PDM)和PLM的雛形。

推出Windchill之后,PTC又陸續收購了Polyplan Technologies、Arbortext、NetRegulus、Synapsis Technology、Relex Software和Planet Metrics等多家公司,并借此開發了包括資產、應用、流程和服務的生命周期管理軟件。同時PTC還進行了一系列與CAD相關的收購,包括Cadtrain,NC Graphics,Mathsoft,ITEDO Software GmbH和CoCreate。

2000-2010年間,PLM市場快速增長,市場總值近300億美元。PLM概念在主流的工業軟件領域遍地開花,主流解決方案包括西門子工業軟件的Teamcenter、達索系統的ENOVIA和PTC的WindChill。然而,就在此時,新一波企業數字化轉型技術浪潮又悄然到來。

據CIMdata在201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 年全球PLM的總體投資達299.8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5.2%。而此后,市場增速就開始放緩,2012年增長至334億美元,增長率為11.6%,2013年約為350億美元,增長率約為4.8%。

2010年10月1日,James Heppelmann上任PT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并提出將最初的CAD產品Pro / ENGINEER重命名為PTC Creo。

Heppelmann對數字化轉型市場異常敏感,在PLM市場增長放緩的最開始,他就已經嗅到了顛覆性技術和新趨勢的氣味,并循著數字化技術升級的足跡,開始逐步籌備新的戰略轉型。

2013年12月,PTC以1.12億美元收購ThingWorx,這家由CAD轉型而來的PLM公司,再度開始新一輪業務轉型,轉型的目標是今天產業界最火的IoT領域。2014年8月,PTC以1.7億美元收購物聯網連接管理提供商Axeda Corporation,2015年收購自動化通信軟件Kepware,逐步擴充物聯網能力。

從技術供應商的「轉型之路」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2015年,PTC以物聯網軟件開發商的身份,以6500萬美元價格收購了高通旗下增強現實技術產品Vuforia。將Vuforia與自己的物聯網和分析平臺合并,從物聯網見效最快的可視化領域入手,建立增強現實和物聯網的融合技術平臺。

此后,PTC通過合作的形式拓展物聯網應用邊界,在2018年與羅克韋爾自動化開展合作,并以10億美元的價格將8.4%的股份出售給羅克韋爾。同時,PTC還與ANSYS和微軟在仿真和AR/VR等領域建立了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10年至今,工業物聯網在業界的聲量不斷上升,「萬物互聯,虛實結合」的理念被產業界廣泛認可。由此,在IoT概念背后的網絡基礎設施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云應用、SaaS模式成為了IoT細分領域中的熱點。

SaaS和PLM差不多在同時代誕生,但其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的應用較其他行業似乎慢了一拍。1999年,Salesforce首次打開了SaaS的大門,以CRM為市場展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此后SAP、甲骨文、微軟等巨頭的加入,更是將SaaS帶入了今天的千億級市場。

在CAD、PLM和IoT的時代,PTC的業務和市場表現在行業中雖算不上頂尖,但也一直排在第一梯隊,并且在技術理念上持續走在行業最前排,以自身的快速技術轉型升級,帶動客戶數字化轉型的節奏。然而在SaaS應用的轉型方面,PTC的動作來的并不快,公司的高層似乎失去了PLM和IoT轉型時的敏銳。

對于工業領域的SaaS技術發展和企業轉型,Heppelmann認為,宜慢不宜快。他說:「一開始在工業領域落實SaaS是有很多阻礙的,一方面是大家對于網絡安全的關切,另一方面則是云端性能與本地性能的對比。」

工業生產環節對數據安全、運行穩定性的要求,相對于其他領域和環節更加嚴格。Heppelmann認為,隨著云技術的不斷跌倒,今天的云安全和連接技術可以證明自己的安全屬性和運行性能比本地更好,這也正是SaaS發展的根本契機。

2017年前后,PTC開始從商業模式上嘗試「服務」模式,PTC提出將過去的授權許可模式更改為訂閱模式。并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美洲和西歐地區將不再實施永久許可,改為訂閱許可模式。此后各家技術供應商分別推出訂閱模式,為后來的「軟件即服務」打下了商業模式基礎。

2019年,PTC開啟了基于SaaS的新一輪戰略轉型。以約4.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SaaS CAD廠商Onshape。2021年,又收購了SaaS PLM解決方案Arena Solutions。Arena Solutions與Onshape的結合,可以說是PTC兩大舊業務的SaaS升級,在完成Arena Solutions收購的同時,PTC擴大了SaaS業務部門,將Arena、Onshape和Vuforia整合推出了SaaS解決方案中Atlas平臺。

從技術供應商的「轉型之路」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有了SaaS,客戶不再需要購買一臺服務器,也不需要系統管理員來設置復雜的現場軟件并持續維護。有了SaaS,進入和參與產品生命周期的障礙將不復存在, 因為企業中的每個相關人員都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參與到產品生命周期中。有了SaaS,團隊不需要在執行繁瑣的簽入和簽出,團隊中的每個人,包括供應商,都可以在同一時間對云中的相同數據進行操作,并了解數據每時每刻的變化。有了SaaS,數字經濟就成了實體經濟。」Heppelmann在最近舉行的LiveWorx21大會上對SaaS在工業領域的未來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在SaaS這個工業領域的新轉型節點上,PTC不僅著力推動全新SaaS產品應用,也在發展Creo、Windchil和ThingWorx的SaaS化,并嘗試將這些產品帶到Atlas平臺中。Heppelmann表示,「CAD是PLM中的一環,PLM也是IoT的一環。無論是物聯網轉型,還是SaaS轉型,并不是有了新技術就放棄傳統技術,而是用新技術為傳統產品賦能,通過創新為傳統產品、傳統產業賦能,提升固有的能力,創造新的能力。

從技術供應商的「轉型之路」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PTC總裁兼CEO James Heppelmann(右)和PTC企業傳播高級總監Greg Payne(左)

多年以來,PTC確實是制造業數字化供應商中最熱衷改變,也是轉型最快、最堅決的。而這種快速轉型的動力與其說是來源于企業自身對科技趨勢的敏銳,不如說是倒逼的結果。

2010年是PLM行業的下滑期,行業中的每個供應商都感受到了傳統領域的增長壓力。在PTC向IoT領域進軍的同時,PLM行業的其他幾位頭部玩家,西門子PLM、達索系統和歐特克也都紛紛開始了自己的轉型,從物聯網、低代碼、云原生、AI等技術升級,到智慧城市、生物化學等領域的跨界拓展。

供應商們的業務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縮影。當一項技術在產業當中足夠成熟,充分落地后,其市場規模自然會迅速萎縮。供應商們要尋求增長,自然也要從自身業務中尋求轉型,無論是技術升級還是拓展創新領域。同樣,當一項技術在產業當中落地緩慢,或效果不明顯時,市場也會快速把關注點轉移到中間技術或其他相關領域中。

「在引導技術的使用,或者數字化轉型這一塊,從內部的驅動力來講,其實這個行業從來都沒有變過,客戶需要的無非就是產品的創新,效率的提升,以及成本的節約,也就是降本增效。」PTC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劉強認為,「在今天,不管是PLM、IoT,還是智能制造、工業4.0,有了這些技術,才能夠進一步提升企業,觸及他們的業務目標。真正驅動數字化技術發展,左右數字化轉型方向的是市場和企業內部的需求。從技術供應商的「轉型之路」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機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呂海洋,36氪經授權發布。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