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都值得用數字化再做一遍
內容來源:本文摘編自《產業互聯網時代》,作者顏艷春。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潤錦 第 6675 篇深度好文:6001 字 | 14 分鐘閱讀
數字化
筆記君說:
數字化,關乎每一個企業甚至每一個國家的命運。
數字新大陸正在快速崛起,數字經濟的終局大戰一觸即發。在邁向新大陸的路上,一場深刻的產業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1.困境
2020年已來,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生活消費行業和零售行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① 有三類企業,陷入了短期困局:
第一類是生活消費類、服務類企業,如餐飲、旅游、娛樂、電影、珠寶、服裝、美容、線下教育等;
第二類是用戶消費頻次不高、單價高的企業,如大型購物中心、奢侈品店等;
第三類是用戶消費頻次較高的企業,如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等。
② 有三類公司,陷入了長期困境:
第一類是數字化能力很差的公司。
這類公司沒有線上業務,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在數字化大遷徙中很難存活,或將陷入長期困境。
第二類是本身現金流就不健康,現金儲備少的公司。
比如一些汽車零配件、服裝等行業的中小企業,它們庫存量大,長期都處于現金流不健康的階段;
第三類是組織僵化的公司,危機來臨時,它們對外界的反應很遲鈍。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企業的反脆弱能力、數字化能力、快速響應市場危機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2.企業,要擺脫低價值軌道上“萬有引力”
企業對舊商業模式的路徑依賴,突破在時間、空間和需求的限制,就需要擺脫在低價值軌道上的“萬有引力”。
如何擺脫這種依賴?企業需要打造三級火箭。
什么是三級火箭?
舉個例子。
亞馬遜是如何從1000億美元邁向1萬億美元的高價值軌道的?實際上,是Prime會員、亞馬遜平臺和AWS云服務構成了支撐亞馬遜高速發展的三級火箭。
首先,亞馬遜通過Prime會員體系和超級價值洼地吸引了超預期的口碑和大量忠實會員。
其次,這些不斷涌入的超價值會員為亞馬遜平臺吸引了大量的第三方商家。這些商家豐富了亞馬遜網站的在線商品庫,并利用亞馬遜的線下FBA物流履約服務為Prime會員提供服務。這又進一步提高了客戶體驗,吸引更多人成為亞馬遜的Prime會員。
最后,在上述業務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亞馬遜衍生出了世界級的IT服務能力,由此獲得了AWS云計算的新機遇和全新業務增長引擎。
這就是三級火箭。
越不受時間線、空間線約束的公司,就越容易打破時空和需求的結界,這樣的公司在未來會越來越有價值。
3.數字新大陸,正在崛起
想要生存,企業未來就必須在數字新大陸上立足。
Costco(開市客,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是一個實體經濟體,也是一個“數字移民共和國”。
2019年,Costco已經發展超過9850萬用戶,近1/3的美國人成了它“數字移民共和國”的用戶,會員的ARPU值約為1550美元,且留存率達87%以上。
在Costco的“數字移民共和國”里,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模型:以經營用戶關系為基礎,以全場景圍繞美國新中產階級家庭的中高端市場。
它的每一個用戶都是數字化消費者,它的數字移民都是會員消費者。
在未來的數字新大陸里,所有的實體經濟體、電商經濟體和社交電商經濟體的未來終極秘密都是“數字移民共和國”。
再比如,截至2020年年底,興盛優選打破了傳統的社區團購模式,建立了50萬個社區小店的私域流量池,發展了超過5000萬的數字移民,2020年GMV超過400億元。
而另一家企業——匯通達,它在農村人口密度最大的鄉鎮建立自己的“數字移民共和國”,已經有1億相對富裕的數字會員,其2020年的GMV超過3500億元。
未來,企業生存狀況如何,取決于有沒有一個真正服務某個核心人群的“數字移民共和國”。
我堅定地相信,這是未來企業的生存模式,也是我對企業未來終局的判斷。未來,企業不僅要選對賽道,更要去研究未來的商業模式。企業家們在埋頭苦干的同時,也要仰望一下浩瀚無垠的星空。
1.三個模式
每個萬億級市場的增速都在放緩,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存量經濟時代。如何突破存量經濟時代的增長瓶頸?有以下三個模式:
① 杜月笙模式
好比杜月笙在上海灘的幫會組織與革命黨人、日本侵略者不斷周旋,憑借自己的力量一步步獲得成功。
今天大部分企業家仍然信奉類似杜月笙經營理念的粗放增長模式。
② 摩根模式
20世紀初,皮爾龐特·摩根用資本整合了美國的鐵路市場,并且最終在美國的鐵路公司中控制了近70%的市場份額。
摩根使用資本整合的做法,在20世紀初商業進化史上是常態。
③ 產業路由器模式
產業路由器是指在需求端把流量池中大量閑置的、頭部的、碎片的用戶資產整合起來,在供給端把流量池中大量閑置的、頭部的供應資產整合起來的一種產業合作模式。
通過閑置資產的共享,產業內能形成最深的價值洼地。
未來會不會在每個產業都產生這種真正的共同體企業集群?要形成共同體。
從共識、共建、共享到共生,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產業路由器這個利他的模式,正在成為電商模式之后最具有指數增長能力的新商業模型。
2.產業路由器,將成為產業互聯網的新抓手
日本的7-Eleven公司匯集了2萬個夫妻店、178個工廠和159個物流中心,同時在2020年創造了3202億元的GMV,完成約定毛利指標后,它通過毛利分成讓小店、工廠和物流中心分享了大部分的利潤,但其最終也獲得了108億元的凈利潤。
這就是“產業路由器”模式。
產業路由器,即將產業鏈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整合起來,打破產業邊界,穿破利益分割的重重壁壘。
7-Eleven公司通過利他的產業路由器,利用不賺差價、不賺交易傭金、不賺通道費、不賺流量分發的廣告費等措施,打造了一條沒有收費站的產業高速公路和快消品的產業共同體,創造了最深的價值洼地。
先利他,再利己,他們一起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產業路由器,將成為產業互聯網的新抓手,因為其加速了重構全產業鏈,大大提升全產業鏈的快速反能力。
3.四種“產業路由器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交易路由器(b2Factory、b2Farm)
指將產業鏈的成千上萬家需求方(b是指零售終端,如社區小店、各種品類的專營專賣店、各種零售業態的零售店、服務網點等)和供給方(Factory、Farm指有巨大閑置產能的各大產業集群帶的工廠或農業產區的農場,當然也包括有大量閑置庫存的各類零售終端)連接起來。
第二種模式是交付路由器(b2Fulfilment)
指將產業鏈的成千上萬家需求方和履約方(Fufillment指有巨大閑置產能和交付網絡覆蓋的前置倉、運輸公司、企業物流公司或第三方物流,當然也包括有大量閑置庫存的各類零售終端的自提點)連接起來。
第三種模式是流量路由器(b2Flow)
指將每個產業流量需求方(b指極度缺乏流量的中小企業和剛創業的DTC[16]品牌,以及流量已經出現增長天花板的大企業、電商平臺等)和流量供給方(Flow)連接起來。
比如,微信、微博、今日頭條、趣頭條、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小紅書、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以及擁有各種碎片化的、高流失率的私域流量池(如中國線下的680萬個傳統便利店和3萬多家MCN機構)連接起來。
第四種模式是金融路由器(b2Finance)
將產業鏈的成千上萬家資產方(b指資金需求方,產業鏈每一個節點都會有資金需求)和資金方(Finance指資金供給方,如有牌照的、有閑置資金的金融機構、銀行、基金、供應鏈金融公司或大企業)連接起來。
這4種路由器模型最終會打破線性增長模型,因為它們可以形成黑洞效應。
產業路由器,團結了產業內的所有參與方,它們的參與度和共享程度越高,最終的規模就越大,規模越大成本就會更低,慢慢地效率也會提高,從而吸引更多參與方加入。
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企業就從“處處是敵人”的同質競爭時代走了出來,進入了“處處是朋友”的新時代。
1.產業共同體的底層邏輯
未來組成產業共同體的企業最賺錢。怎么才能夠既有流量,又有利潤?那就是要平衡好“公業務”與“母業務”。
對企業來說,“公業務”的使命是建立流量池、流量壟斷和護城河,“母業務”的使命是形成利潤區。
舉個例子,小米的“公業務”是手機,而“母業務”則非常豐富,例如互聯網服務,小米品牌或米家品牌的其他電子產品、家居產品和兒童產品等,都屬于小米的“母業務”。
2020年12月,小米全球MIUI月度活躍用戶3.963億,同比增長28%,其中,中國大陸MIUI月度活躍用戶達1.145億。
由于用戶資產十分龐大,小米把手機業務帶來的流量迅速分享給了互聯網服務、運動手環、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母業務”產品,其中不少單品類產品上市以后立馬成為爆款。
這些都是小米生態鏈企業生產的產品,甚至一些生態鏈企業已經成為行業中的“獨角獸”,這正是小米手機“公業務”帶來的流量價值。
一般來說,“公業務”的本質是通過高頻、剛需、海量的業務形成流量壟斷,而“母業務”才是真正的利潤來源。
“公業務”就是:毛利不高,但是可以快速在行業內破局,聚攏流量。“公業務”是企業的護城河,必須長期干好,不能半途而廢。
“母業務”就是:所謂的“三高一非”,也就是高價值、高毛利、高轉化,但是相對非標準化。在開展“母業務”時,企業也不能一擁而上,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企業要想把握好戰略節奏,一開始不能什么都干,必須先做好真正的“公業務”,采取倒T字型打法,擊穿整個供應鏈。
與此同時,企業也要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在平臺上提供免費或利潤微薄的服務,從而迅速做深價值洼地,形成一定的流量壟斷后才能去布局“母業務”群。
2.要做好產業共同體,企業要打好兩場仗
如何將產業共同體的新規則、新結構、新制度落地呢?企業要打好兩場仗。
打好第一仗:存量戰爭
舉個例子。過去,做產業路由器最大的問題還是流量。微博、BAT等老牌互聯網產品的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但是回報卻越來越低。
現在是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新興互聯網產品的時代,也是一個全民直播、全民視頻、“讓人人擁有一個短視頻電視臺”的時代。
隨著這些互聯網產品的崛起,直播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企業流量載體。當然,企業也可以采用按照月度來接單的模式,鼓勵網紅主動去做推廣。
如果能連接1萬個小主播,那企業完全可以拿下500萬名用戶,半年內甚至可以突破1000萬用戶,這是目前產業路由器最好的模型。
現在很多MCN機構經濟能力較弱,雖然到2020年已有2.8萬家MCN機構,但是這些機構中大部分網紅的影響力還是不夠。企業應當團結一切能團結的MCN機構,成為該產業的直播流量平臺(見圖)。
(垂直產業直播路由器模式)
所以,存量時代,意味著有大量的資產處于閑置狀態,如客流、商品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企業的員工和用戶也有大量的閑置資產,如時間資產、空間資產、社交資產、消費資產等。
這些閑置的資產耗掉了損益表上30%~60%的銷售費用。企業可以把這些閑置資產集聚起來,打造一個產業共同體。
產業共同體的核心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即讓產業鏈中擁有閑置資產的參與方之間共享彼此的閑置資源。
打好第二仗:效率戰爭
根據阿里研究院的數據,在淘系品牌里面,每件物品的平均運輸距離是1000公里。層層分銷模式導致80%的庫存積壓在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
2019年,因層層轉運而產生的物流成本占據GDP的14.7%,大量無效庫存和無效運輸浪費在高度碎片化的線性分銷鏈條上。
從全國跨地區的購物訂單情況來看,淘寶上買賣雙方的平均交易距離是1000公里,在今天這個電商行業高度發達的時代,電商市場的效率并不高。
這和它的商業模式有關。誰給平臺的推廣費用多,平臺就讓誰上頭條,而不能上頭條,就意味著沒有流量。但即使買了展示位,拿到了流量,賣家也未必能做成生意。
這個問題正是過去企業存在的裂縫。這種流量分發的模型造成了供給端大量的浪費,這些浪費反映在物流費用當中。
我們不能去打價格戰,而是應該去學會如何打贏效率戰。
想要打好這場效率戰,要團結的不是傳統的物流公司,也不是電商物流公司,而是分銷商、品牌商。
即,在不改變企業的分銷代理關系和供應鏈關系的情況下,把企業的履約成本降到10個點以下,并隨著網絡效應和物流樞紐的建設,就能減少全鏈路的資金占用問題。
效率戰爭,也是企業贏得產業互聯網的關鍵。
威廉·吉布森先生說過,“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分布不均勻而已”。
活下來,是一個企業的基本使命,2022年,一切正在重建,數字化是巨大的紅利。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除了把自己交給時間,還要滿懷熱情和信念,熱烈擁抱變化。因為一個正在覺醒的數字新大陸已然到來。
舊大陸上的黑夜正在過去,天已破曉,飛向未來的舷梯已經就緒。
下一個10年,一切皆能重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筆記俠”(ID:Notesman),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