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書People系列產品,理解“以人為中心”的分寸感和可能性

撰文/宇婷
在證明了先進的組織可以很好地“以事為中心”之后,2022年飛書無限發布會,把對先進的理解進一步延伸到“人”上。
飛書CEO謝欣從自己的經歷講起。2014年12月,字節跳動300人時,謝欣加入任HR負責人。謝欣的履歷中有HR、CIO、CTO等崗位經驗,他開門見山指出飛書本次發布會的第一個重磅:People系列產品。
此前我們對于飛書的解讀是:這是一個一站式的辦公套件,把即時通訊、信息收發、開會、文檔表格等應用融入其中。但與釘釘、企業微信不同的是,其在外圍還推出了OKR、績效、招聘和人事等產品。
本次發布會,飛書的產品清晰劃分為兩條:一條是基礎辦公軟件類,涵蓋了文檔(知識庫、文檔、多維表格、思維導圖)、IM、音視頻會議,統稱為Office線的產品既商業化的服務TO B企業客戶,也免費服務了TO C長尾用戶。另一條線則是上文謝欣提到的——飛書People系列產品,涵蓋:OKR、績效、人事,更聚焦TO B市場。
在整個飛書的產品架構中,飛書People(產品邏輯重在“以人為中心”)與飛書Office(產品邏輯重在“以事為中心”),兩者形成兩大產品體系,實現組織中人與事互相促進。
發布會演講截圖
這種分類,讓飛書在入口級應用,以及產品功能屬性上面向用戶的表述更加清晰。
2014年,字節跳動成立“效率工程部門”,來支撐“用打造工具的方式打造公司”——這一字節跳動的方法論。這一部門就是飛書的雛形,People線的產品其實比Office線產品研發更早。
后來OKR、績效、招聘和人事四款產品逐漸推向市場,一方面是字節內部的管理需求外溢;另一方面,隨著飛書Office產品的發展,企業客戶在人事領域的更多需求逐漸顯露出來。
飛書People系列產品,在整體形態上:打通招聘、績效、人事、OKR四個模塊,實現全周期的組織管理。謝欣強調,其產品整體思路,依然保持了飛書既有的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零散功能的拼盤。
對于People產品的詮釋,飛書從管理者、技術管理者、HR以及一線員工分別做了闡述。
從管理者視角看,People線產品的功能是打開人才管理的全景視角,比如讓CEO的心里清晰地知道公司中有多少人,其中有多少是可用之才,預期還要再招多少人。再進一步展開看:首先,改變了發現人才的方式,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撐判斷,點開頭像,能夠看到員工的全景信息。其次,是決策方式的改變,360度無死角的績效評價(包含自評、合作方評價,績效與OKR打通)。再者,系統會把重要信息高亮,比如連續績效周期表現出色的數據、績效浮動較大的數據支撐決策。最后,OKR等將戰略拆解落實,文檔中直接插入OKR,對焦業務目標進行業務匯報,飛書提供了OKR落地咨詢服務。
從HR角度看,把分散在各處的信息提取出來,匯總到一處,通過表格快速出數據。首先,解決HR群體被淹沒在日常瑣碎的工作之中,成為組織中的“背鍋俠”的歷史問題。其次,飛書招聘和飛書視頻會議打通,提升線上面試效率(字節目前90%以上的面試都是線上進行)。第三,飛書招聘和飛書聊天打通,針對每一個應聘者自動成立群,圍繞人才對候選人在跟進群針對性討論,與業務部門增加協同。
從CTO/CIO 視角看,飛書People不用二次開發,買來即用。讓員工和IT的關系更加融洽。
從員工角度看,飛書績效頁面,員工能夠看到多方位的反饋,知道自己如何變得更好,提升工作愉悅度。
飛書是一個工具,工具的目的是連接人與人,人會有情緒。大部分產品Push人,會讓人產生焦慮感,員工使用久了會感覺那是老板的工具,是公司的工具,感覺到被壓榨。飛書在這一點上并不是說做得非完美,但這種對人的情緒的分寸感的把握,融入進了產品最初的邏輯之中。
——米未傳媒創始人馬東在2022年飛書無限發布會上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很贊同馬東的思考。縱覽大部分的TO B產品,無論是從業務出發,還是從管理出發,以及場景、管理,這些框架大部分都還是TO B產品的設計思路出發。確實能夠提高管理的效率,但是仍需要進一步解決真正從人性的角度,從心理的角度去撬動企業終端用戶在使用產品中的自發力。
在當下企業之中,讓每一個人都去管理自己,成為自己的管理者,這是一種趨勢。
如果從每一個使用者的角度,我認為People線這次的產品整合,可以歸納為幾點:
首先,在People線的幾款產品,比如OKR、績效、人事上,作為長在飛書上的產品,他們可以在飛書內部一站式點擊,絲滑、順暢地讓員工寫OKR、做復盤。這提升了企業所有操作人員的效率,能夠一站式解決問題。
其次,因為一站式的應用體驗,能夠提升員工打開OKR等的效率,讓使用者觸手可達。員工在寫文檔的時候,能夠順便打開OKR應用。打開率的提升,本質上促發了員工的OKR能夠真正落地。再比如,飛書內部系統之間的打通,包括IM、會議與People產品功能的連接,使得招聘、看簡歷、寫面評可以同時進行。
第三,在于飛書產品設計的信息全面性。比如OKR可以無限拆解,管理者希望看到更細微的具體信息。甚至能夠讓公司所有員工看到彼此的具體情況。例如,飛書在產品設置上,入口鮮明,比如開會的時候,有直接的入口可以點擊看到該人的簡歷。
對于People線產品的拆解維度,飛書官方沒有從OKR、績效、招聘、人事等產品維度展開。而是從不同的用戶層次解讀。一方面透視出這款產品未來的走向更加底層和普世,滿足不同用戶的共性需求。另一方面,凸顯了飛書目前能夠IM、文檔、視頻會議等Office線產品與人事產品融合后,提供統一解決方案的優勢(目前幾款產品可以單獨購買)。
飛書People線產品的進一步完善,實際上是把一種從人設計產品的理念,帶到TO B 人事SaaS之中。目前在這一領域有不同打法,有的著重于功能全面、有的著重于產品功能,飛書的Office打通,以及飛書工具中體現出的微妙管理思想,都是這款產品對行業的攪動。
整體來說,People線產品貫徹了飛書一直以來對于信息的承載、透明和開放。一位使用飛書人事應用的企業員工告訴極致兔貝,他形象的感受:“你可以看到企業里任何一個人的前世今生。看到創始人所有的表達和記錄。”
飛書一直以來承載的管理精神都是讓員工得到充分的信息,讓高管能夠在工具上看到員工前世今生的所有信息。豐富的信息幫助自主判斷。并且把這個判斷付諸執行。比如,飛書妙計也充分的記錄和呈現了會議信息。再比如新人入群之后,可以爬樓看到所有歷史信息。
與其他友商相比,飛書很多產品功能的迭代,底層產品邏輯落腳點在于管理。促發先進的管理,把這種管理落實在工具之中,這背后首先是字節跳動的管理精神,甚至是通過飛書用戶,比如理想汽車、三一重工、小米等不斷反哺進飛書的。
比如,任何公司在具體落實中一定會有稀釋,沉淀在產品中的一部分管理精神能夠一定程度上規范員工的行為。在本質上,飛書沉淀的是字節的管理思想。比如飛書績效中的360環評和校準,以及OKR和績效脫鉤這是字節自身管理的獨特性。針對OKR的拆解,這一個動作背后化解了公司內部大家各干各的,沒有協同,沒有對齊目標的困難。關于績效的考核,解決了員工在OKR之下的目標管理與績效壓力之間的矛盾。
顯然,這一次飛書產品線的清晰,直接帶來的好處是,面向適配的企業用戶,能夠在Office與People產品之間,以及People線內的OKR、績效等產品之間實現交叉銷售。特別是OKR產品目前“帶貨”效果明顯。
除了People線產品被Highlight之外,飛書產品副總裁沈學良也提到了Office線中兩個新的產品:一是飛書項目管理,適用于互聯網及高科技產研團隊,能夠解決工具割裂、流程復雜、新人學習成本高的問題。
發布會截圖
另外一款產品是:飛書多維表格,讓企業用戶以更低的成本像搭樂高一樣搭建屬于自己的數據可視化系統。目前已有用戶中海集團在一個多維表格的場景使用中,一年省下20萬元。基于多維表格,目前也提供給第三方SaaS公司一些創業機會。比如飛創協作基于飛書的多維表格搭建垂直行業應用,并取得融資。目前飛書,也為多維表格配套了實戰培訓和服務,輔助企業客戶落地。
發布會截圖
不僅僅是飛創協作,在極致兔貝的采訪中,除了鯨準,多家企業都表示了在關注飛書,并且會推出飛書版本。
在極致兔貝關于飛書產品精神的直播討論中,鯨準CEO柴源也分享了他的思考。鯨準是飛書的深度用戶。2020年他們開始全員使用飛書。文檔能力是撬動鯨準的上飛書的關鍵。上飛書之后,在飛書一個界面之內,能夠整合鯨準不同部門的內部系統。妙計成為柴源團隊更多使用的功能。并能滿足一部分此前對 Notion、Airtable的需求。
無論是鯨準還是鯨準所服務的VC/PE機構,都需要一個全方位的系統,不光和員工高頻交流,并且從不同維度進行業務管理。
“飛書是有希望成為一個企業操作系統級別的公司,這涉及到飛書的用戶路徑,以及提供的技術、如API能夠支撐生態伙伴積累數據,拓展場景。”柴源認為。
投資行業使用飛書的場景特別多。傳統用Word或者PPT記錄,現在多用飛書,大家共同從頭編輯到尾。多維表格能夠把不同類型無窮盡的信息儲存其中。整個公司可以把所有的項目的信息都匯總起來,無論是在合伙人會議上還是投決會上,大家都可以去共享這些信息。并且能夠控制權限,分享留痕。
今年春,在團隊使用飛書基礎上,鯨準團隊開發了基于飛書的投資云 SaaS版本。”在投資行業去補足最后一公里的工作。飛書是一個通用化的平臺設計。并不會把每個行業都做完。”飛書的多維表格進一步在投資行業如何實現,鯨準就做了相應的開發,做出一些關聯表格,深度功能。把業務管理和日常協同管理串成一個完整工作流。
“我覺得其實是要把真正的跟客戶行業相關的應用,以及跟我們技術應用的信息所打通,這叫最后一公里。不是與平臺做簡單綁定,那只是一個虛擬打通。鯨準想做的事一個深入的打通。站在客戶的角度和場景中,讓ta自然而然地去點擊這些功能,就像是把飛書改造成適合投資機構的工具。”
“飛書降低了企業嘗試數字化的成本。飛書的交互性,跳轉體驗比很多軟件易用。系統不是擺設,員工得能用起來。其次,假設你對你的公司內部的數字化的能力沒有一個信心的話,你可以用飛書的圖表的快速去搭建一些場景,看大家能不能在這個場景里面跑出來。”
“鯨準的方式就是把這些不專業化管理問題和多維表格結合起來,這促使用戶,能夠真正地把它的一些復雜的問題和一些簡單業務工具去做很好結合。它既能通過飛速這樣平臺進行高頻一些協同管控,同時又能在我們應用里面去處理這種轉化問題。
“現在已經很好的替代了一部分,下一步要討論的就是怎么樣能更好地替代一些Excel或Word的場景。”
對于柴源來說,他和鯨準一直所在的領域是為投資人和一級市場提供數字化的服務。飛書SaaS版本的意義是,能夠讓服務客戶的過程產生更高的附加值。讓客戶真正純粹為你的產品付費使用,而不需要額外購買軟件外包服務。
只有在最高頻的工作場景中,提供應用,且不跳出一個瀏覽器。這種交互習慣符合未來的工作趨勢。為用戶提供實在的價值,用戶才能為SaaS付錢。
“這種價值務必要很深度切入剛需,解決到這個維度的價值,用戶才會付費。”
“但另一方面,正因為復雜的應用很有可能未必會有極高的打開頻率,因此提供用戶一個高頻的入口,反而是讓用戶用起來的方法。”
此前在極致兔貝的直播訪談節目,對于飛書產品精神的探討中,我們曾經總結過飛書的四個產品特點:第一,知識創造,自己的深度思考,加上吸取同事的及時一件,達成一致。第二,知識平權。所有的知識呈現在你的面前,你自己去辨別、攝取。第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協同。第四AI能力。
“先進的工具、管理理念,會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沖擊掉或者說替代掉原來守舊的方式。一個優秀產品背后,有一個優秀的組織。有足夠的人才。優秀的公司把經驗工具化,真正的用一個工具去改變企業的組織形態。我很期待飛書這類產品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可能性。對管理的附著性和產品的迭代能力。”遼寧港口集團戰略企劃部創新與數字化管理經理劉廣會也在極致兔貝的直播中,表達觀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極致兔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