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網絡環境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是人類對于搏眼球這件事情的不休欲望。
得益于抖音舉辦的「治理不實信息開放日」,一些令人欲言又止的案例被公布出來,讓我們看到了有多少惡劣性質的謠言,在本質上是始于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無聊。
今年6月,有用戶上傳視頻聲稱達州有一名13的神童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消息沸沸揚揚的散播開來,直到驚動了招生辦,查實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兒。
更早時候,河南大學學生撥打鄭州110的通話錄音引起社會熱議,有人在抖音上自稱是接線員的男朋友,要替女朋友反擊輿論批評,隨后被查明身份為假。
至于俄烏發生沖突之后,抖音審核的重災區就變成了大量移花接木的戰場視頻,連俄羅斯閱兵的歷史影像,也被加了各種濾鏡和BGM,偽造成當下戰爭親歷者的一手記錄。
是的,如果談及動機,總有合理的分析——比如蹭熱點的經濟利益、誰都能出名15分鐘的心理行為等等——用于解釋造謠的低成本和高收益,但是從解釋到解決,需要跨過一個漫長且艱巨的過程。
「治理不實信息開放日」所顯現的,其實是抖音針對網絡違法違規行為,持續推進整治的冰山一角。
比如針對預防和治理網暴,抖音此前就上線了屏蔽和舉報不當評論、私信臨時對話、一鍵防暴等功能。在此基礎上,截止至6月,抖音共計處罰了11348個違規賬號,攔截9218萬條不當信息,日均攔截不當評論的比例高達82%。
抖音大費周章地打擊網絡違規行為的背后,意味著在當下視頻成為了絕對主流媒介的時代里,視頻產業需要關注、治理的亂象也正在接踵而至地浮出水面。
從紙媒到電視媒體,內容的生產權始終都被握在專業機構手里,一方面,機構內部嚴苛的審查機制,讓未經查證的不實信息很難走到公眾視野面前;另一方面,絕對中心化的媒體業態,讓用戶在彼時除了消費信息外,并不具備互動、評論的能力,在這一背景里,言語暴力也就無從談起。
當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如浪潮般被普及后,內容的生產權被下放到每一個用戶,而用戶與創作者、用戶與用戶之間也擁有了交流、評論的機制,于是類似網絡暴力、不實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才滋生出了扎根生長的空間。
截止至2021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9.3億人,網民使用率高達90%,在視頻產業如今空前的規模里,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隱患,在經歷層層發酵后都可能會演變成無法解決的問題。
抖音也正是看到了這種愈發不容忽視的危害性,才堅定地走在治理不實信息的道路上。
多數用戶對于「不實信息」的定義還只局限在「謠言」階段,這是因為在整個web2.0時代,如影隨形的謠言都曾或多或少對每個人產生過影響,譬如如今看來頗為荒誕的肯德基「六翅怪雞」事件,那幅畸形到觸目驚心的圖片,至今都是這起謠言最深的記憶點。
隨著媒體重心自圖文向視頻遷移,用戶對于信息的鑒別能力在逐步提升,但相對應的,不實信息也早已從簡單的謠言,演變成一條愈發難辨真假、具有利益牽扯,甚至衍生出了方法論的灰色產業。
從這一點上看,不實信息像是一個更為廣義的「謠言」,它所造成的影響,相較于謠言來說也更加直接和深遠。
在垂直領域的專業知識類目中,有的不實信息被用作打壓同行,達到推銷自身的目的;在全民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里,不實信息被視為吸人眼球,實現漲粉增流的利器。
比如僅在6月唐山打人事件發生的短短三天時間內,抖音主動攔截處置157個為博取流量仿冒當事人的賬號,以及為蹭熱點擺拍、發布不實信息的視頻共4992條。
這樣的現象并非個例,事實上,抖音在過去數年時間里對不實信息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與打擊,到如今,抖音內部從算法和人工上,針對不實信息已經上線了包括采取預警、內容分析、事件驗真、用戶提醒、平臺辟謠、及時攔截和賬戶打標在內七大步驟的系統性方案。
單是2022年內,抖音治理不實信息共計處理319萬條視頻,對90萬條存疑但暫時無法核實的內容打標。
換句話說,在用戶所見背后,大部分不實信息已經被平臺算法判斷+人工審核所扼殺在搖籃中。
但即便如此,對于信息密度極高的短視頻平臺而言,不實信息憑借其頑固的特性,仍然是一個最為棘手的隱患。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包括網絡暴力、電信詐騙在內的網絡違法違規行為,平臺相對容易做出判斷,而對于不實信息,不僅客觀上的事件溯源、核實會花費大量精力,它所造成的后果,也難以通過刪除、辟謠等手段來彌補。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毫無疑問為創作帶來了普惠性,而這一現象的另一面,則是數以億計的網民皆能成為創作者時,體量的龐大會使治理不實信息的難度會呈幾何增長,性質自然也從平臺監管責任,上升到了社會層面。
這就意味著,獨木難支的內容平臺,無法再僅僅通過自身能力去解決問題,想要從根源上杜絕不實信息,最終一定需要整個社會參與、共建生態。
這也是為什么抖音除了做好產品內部監管外,同時也呼吁與各方共建「辟謠平臺」,為他人提供辟謠的基礎產品能力。
從政府職能到內容平臺,從專業媒體到生產機構,最后再到創作、消費信息的普羅用戶,每一條作品的出現,每一句網絡言論的背后,其是否合法合規,都需要一個自上而下有跡可循的鏈條。
看清這一點后,抖音的選擇是將產品能力開放給業內的所有平臺,在建立短視頻良好生態的責任上,除了發布不實信息的違法者外,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競爭對手」。
無論是治理不實信息的資源傾斜,還是建立生態、產品開放的共享精神,都側寫了抖音對于維護用戶信任機制的重視程度。
即便這些不實信息會為平臺帶來流量繁榮的短暫假象,但這種「毒流量」最終也會被整個產業所摒棄,因為只有當荼毒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逐漸被杜絕,短視頻領域才能越走越遠,所以從很大程度上而言,抖音的所作所為,都是身處業內的「必然之選」。
更重要的是,短視頻為公眾所帶來的內容創作普惠價值仍在繼續增長,而在這一萌生枝芽的過程里,任何可能影響到產品甚至行業生態的隱患都是不容小覷的。
無論在當下還是未來,治理不實信息都會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而它同樣也是短視頻在邁向更為大眾的圈層之前,產業值得傾注心血解決的問題之一。
就像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里所設想的:「我本該想到人間有兩個世界,一個在前面,另一個則隱藏在后面,前面那個世界由最正派、最誠實的人們所說的話構成。藏在它后面的那個世界則由這些人所做的事構成。」
如果真誠得不到尊重,虛偽就會大行其道,數字世界充其量也不過是現實人間的投影罷了。